一种北斗与长波融合定时方法及相关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535946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510104996.9

    申请日:2025-01-23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一种定时方法,针对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长波导航技术融合的定时方法,存在卫星拒止或失效,以及长波定时结果精度差和抖动大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北斗与长波融合定时方法及相关装置,获取长波时差数据集合和北斗时差数据集合,先分别对长波时差数据和北斗时差数据进行异常值处理,并对长波时差数据进行修正处理,减小长波时差数据的波动,并剔除异常值,保证后续定时的准确性,再采用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依次对每一时刻的长波时差数据和北斗时差数据进行融合,最后根据融合结果集合完成定时。本申请通过融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长波导航技术的优势,采用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能够显著提高系统融合定时精度和定时稳定度。

    CAPS/GPS双模接收机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914783B

    公开(公告)日:2014-05-14

    申请号:CN201210288449.3

    申请日:2012-08-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CAPS/GPS双模接收机,CAPS/GPS双模天线同时接收CAPS卫星信号和GPS卫星信号,经由功分器分别送往CAPS射频前端和GPS接收机模块,CAPS卫星信号经CAPS射频前端滤波、放大、下变频后送往CAPS混频器,混频产生的中频模拟信号通过A/D转换模块输出到微处理器,获取CAPS信号的时标和电文信息;GPS接收机模块完成GPS卫星信号的滤波、放大、射频信号到中频信号的转换、中频信号的AD采样以及时标和电文信息的提取。本发明能够对CAPS和GPS的定时、定位信息进行分析和判定,保证输出信息的有效性,改善用户的导航定位精度,提高系统的完善性和可靠性。

    CAPS/GPS双模接收机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914783A

    公开(公告)日:2013-02-06

    申请号:CN201210288449.3

    申请日:2012-08-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CAPS/GPS双模接收机,CAPS/GPS双模天线同时接收CAPS卫星信号和GPS卫星信号,经由功分器分别送往CAPS射频前端和GPS接收机模块,CAPS卫星信号经CAPS射频前端滤波、放大、下变频后送往CAPS混频器,混频产生的中频模拟信号通过A/D转换模块输出到微处理器,获取CAPS信号的时标和电文信息;GPS接收机模块完成GPS卫星信号的滤波、放大、射频信号到中频信号的转换、中频信号的AD采样以及时标和电文信息的提取。本发明能够对CAPS和GPS的定时、定位信息进行分析和判定,保证输出信息的有效性,改善用户的导航定位精度,提高系统的完善性和可靠性。

    室内外无缝定位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可读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9199940B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713406.4

    申请日:2024-11-27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一种定位方法,针对在复杂环境下单独使用现代定位系统、5G技术或惯性导航系统,存在定位可靠性、连续性和稳定性不足的问题,提供一种室内外无缝定位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可读存储介质,用于移动目标在北斗和5G交叉环境中的定位,根据北斗观测信息和5G观测信息,确定移动目标在北斗和5G交叉区域所处的工作模式,在不同工作模式下采用不同的定位方法,尤其是在工作模式为交叉区域薄弱盲区时,有选择的采用北斗加惯导定位、5G加惯导定位、北斗加5G加惯导定位中的一种进行目标定位;在工作模式为交叉区域无盲区时,采用北斗加5G加惯导定位进行目标定位;在工作模式为交叉区域完全盲区时,采用单惯导定位进行目标定位。

    一种长波授时信号传播时延预测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276736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793942.X

    申请日:2024-12-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长波授时信号传播时延预测方法和装置,属于陆基长波授时技术领域,该方法在信号接收地区持续获取长波授时信号的时延数据,一旦长波授时信号的接收机出现故障,无法接收长波授时信号,开始构建测量值数据集,同时构建长波传播时延数学模型,结合测量值数据集获得长波传播时延预测模型,通过长波传播时延预测模型对后续的时延数据进行预测。该方法通过对长波授时信号传播时延的时频特性深入分析,利用长波授时信号在频域中展现出的天周期现象,构建了包含周期项的二次多项式预测模型作为长波传播时延数学模型,该数学模型能够解决多种复杂因素影响下的传播时延统一建模问题,有助于更准确地预测长波授时信号的传播时延。

    一种基于长波定时信号驯服铷原子钟的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135164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236419.7

    申请日:2024-09-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但不限于时间频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长波定时信号驯服铷原子钟的方法及系统,建立长波定时信号的数学模型,通过分析长波定时信号时频特性,将受多种因素影响的长波定时信号进行统一分析和建模,并将波动和周期效应明显的长波时变信号修正为平稳的定时信号;构建了针对铷原子钟驯服的二次多项式叠加周期性波动项的时差模型,并对铷钟和长波的原始时差数据进行修正;驯服铷原子钟,利用修正后的铷钟和长波时差数据,结合最小二乘法实现铷原子钟的驯服。本发明解决了长波定时信号短期抖动较大、长期存在明显周期效应的问题;降低了长波和铷原子钟时差数据波动性问题;拓展了长波定时在原子钟驯服方面的应用。

    一种基于激光频率偏移锁定的光纤微波频率传递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751621A

    公开(公告)日:2021-05-04

    申请号:CN202011523746.2

    申请日:2020-12-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激光频率偏移锁定的光纤微波频率传递系统,包括:发射端,包括频率锁定模块和噪声补偿模块;频率锁定模块用于利用激光频率偏移锁定技术将两台激光器的频率差锁定至预设微波频率,输出两台激光器的激光信号;噪声补偿模块用于根据接收端返回的回传激光信号,通过调节预设微波频率对光纤链路噪声进行补偿,使接收端接收到的微波频率为发射端的参考信号的频率;光纤链路用于将发射端输出的两台激光器的激光信号传输至接收端,及将回传激光信号传输至发射端;接收端包括信号回传模块和信号转换模块;信号回传模块用于接收两台激光器的激光信号,并向发射端返回回传激光信号;信号转换模块用于实现激光信号至射频信号的转换。

    一种双延迟内插法的时间间隔计数器

    公开(公告)号:CN106227026B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610802267.1

    申请日:2016-09-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延迟内插法的时间间隔计数器,采用延时为nΔτ的延迟单元构成时基延迟链对时基参考信号进行延迟,利用延迟得到的时基信号集对事件信号经事件延迟链后的状态进行锁存。选取事件延迟链中延迟单元的延时为(n‑1)Δτ,则经多次锁存后可进一步分离出待测时间间隔中小于单个事件延迟单元时延的时差,通过对锁存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便可利用延时为nΔτ和(n‑1)Δτ的延迟单元得到Δτ的测量精度。本发明可以为高精度时间间隔测量设备的设计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另外,本发明制造简单,能显著降低高精度时间测量设备的成本,便于市场化运行。

    一种面向北斗与5G融合的多场景定位增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59274B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353998.3

    申请日:2024-09-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导航定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面向北斗与5G融合的多场景定位增强方法。获取待定位区域的5G定位数据和北斗定位数据;对5G定位数据和北斗定位数据分别进行滤波处理后输入多场景定位模式识别系统;多场景定位模式识别系统根据接收到的待定位区域的定位数据,确定出待定位区域的当前定位模式;根据确定的定位模式将滤波处理后的5G定位数据和北斗定位数据进行融合,获取融合定位结果;将融合定位结果输入神经网络进行训练,根据训练好的神经网络获取增强后的定位结果。本发明引入滤波自检和神经网络进行训练,有效提升了定位系统的精度和稳定性,从而实现多场景下的定位增强,为室内外定位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室内外无缝定位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可读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9199940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713406.4

    申请日:2024-11-27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一种定位方法,针对在复杂环境下单独使用现代定位系统、5G技术或惯性导航系统,存在定位可靠性、连续性和稳定性不足的问题,提供一种室内外无缝定位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可读存储介质,用于移动目标在北斗和5G交叉环境中的定位,根据北斗观测信息和5G观测信息,确定移动目标在北斗和5G交叉区域所处的工作模式,在不同工作模式下采用不同的定位方法,尤其是在工作模式为交叉区域薄弱盲区时,有选择的采用北斗加惯导定位、5G加惯导定位、北斗加5G加惯导定位中的一种进行目标定位;在工作模式为交叉区域无盲区时,采用北斗加5G加惯导定位进行目标定位;在工作模式为交叉区域完全盲区时,采用单惯导定位进行目标定位。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