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掺杂的Cu-S基热电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689512A

    公开(公告)日:2020-09-22

    申请号:CN201910189274.2

    申请日:2019-03-13

    IPC分类号: C01G3/12 C01G3/00 H01L35/16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In掺杂的Cu-S基热电材料及其制备方法,Cu-S基热电材料的化学通式为2*(1-y)Cu2S+yCuInS2,其中0.002≤y≤0.10。本发明利用三步法球磨,通过合理地设置球磨参数和掺杂元素含量,实现了在Cu-S基热电材料中原位引入均匀分散的纳米第二相,在合适的温度压力下利用射频感应热压设备快速烧结后,形成致密的块体材料,均匀分散的第二相纳米晶粒依然存在,且与基体之间具有共格及半共格关系,使得载流子顺利通过而不影响电学性能,而声子受到剧烈散射而导致热导率大幅降低,从而使材料具有优异的热电性能,且这类第二相纳米晶界的存在,阻碍了Cu离子的长程扩散,使得材料的热稳定性得到增强。本发明的制备工艺简单,易于大量生产,具有良好的可控性。

    一种核能-煤生产燃料化学品的零碳排放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277047B

    公开(公告)日:2020-05-15

    申请号:CN201810077007.1

    申请日:2018-01-26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核能‑煤生产燃料化学品的零碳排放系统及方法,包括采用高温气冷堆换热系统加热预热的原水;加热后的原水进入固体氧化物电解槽发生电解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氧气进入煤气化炉与粉煤发生气化反应生成粗煤气,粗煤气再经过粗煤气净化装置净化成为净粗煤气,再在脱硫净化装置中进行脱硫净化处理;将所述氢气和经过脱硫净化处理的净粗煤气在混合器中混合成为混合净化气,将混合净化气输入燃料化学品合成塔进行反应。本发明采用核能提供零碳排放的大部分氢,与来自煤气化的低氢碳比的净粗煤气混合后调节合成气的氢碳比,从而取消传统煤化工生产中水煤气变换系统和高能耗的空分系统,降低生产系统的能耗,减少系统直接二氧化碳的排放。

    浆态床反应器及反应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847658A

    公开(公告)日:2019-06-07

    申请号:CN201910217078.1

    申请日:2019-03-21

    IPC分类号: B01J8/22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浆态床反应器及反应方法,所述浆态床反应器包括:用于容纳浆态床层的反应器壳体;用于将反应物气体分布为多尺度气泡的多级分形气体分布器,所述多级分形气体分布器浸没于所述浆态床层中;用于与反应物进行热交换并在反应过程中保持预设温度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浸没于所述浆态床层中。本发明通过引入多级分形气体分布器产生多尺度气泡进行三相反应,克服了单一尺寸气泡所导致的气液接触面积低、流动死区大、催化剂沉积等问题。此外,还通过引入分形结构的换热管避免了气泡的返混现象,得到了一种流动可控和反应效率高的新型三相浆态床反应器。

    一种气固轴径向二维流反应器

    公开(公告)号:CN109289710A

    公开(公告)日:2019-02-01

    申请号:CN201811203278.3

    申请日:2018-10-16

    IPC分类号: B01J8/02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固轴径向二维流反应器,所述气固轴径向二维流反应器至少包括:外壳筒体、外多孔分布筒、内多孔分布筒、多层分形几何结构通道;所述外多孔分布筒和所述内多孔分布筒同轴设置于所述外壳筒体内,且所述外多孔分布筒的侧壁和所述内多孔分布筒的侧壁之间形成催化反应区;所述分形几何结构通道设置于所述催化反应区中,且所述分形几何结构通道与所述内多孔分布筒连通;所述分形几何结构通道表面设有多个孔体。本发明通过所述多层分形几何结构通道,可以使反应气沿床层分布更加均匀,从而改进气固两相间的反应效率,提高反应产物选择性及床层的热稳定性,同时内多孔分布筒的控制压降更小,降低了操作过程的能耗,有利于减少成本。

    平板式光生物反应器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318858B

    公开(公告)日:2018-09-07

    申请号:CN201510349644.6

    申请日:2015-06-23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平板式光生物反应器,所述平板式光生物反应器包括反应器主体及至少一个位于所述反应器主体内的多功能蛇形管。利用多功能蛇形管实现了藻液在光方向上的循环流动可以有效地利用闪光效应;气体可在不同的高度射入藻液内,使得气液传质更加高效,温控和溶氧驱离更加高效,另外从蛇形管到侧壁面的射流对壁面有较强的冲刷作用,可以有效地减少藻体在反应器内壁和蛇形管上的附着,可以减少清洗次数;内外光源结合可以通过增加多功能蛇形管实现反应器单体放大的目的,克服了平板式光生物反应器的只能通过增加反应器单元来放大的局限,有利于实现产业化。

    具有仿生分形树状结构的光生反应器、应用及培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148183B

    公开(公告)日:2018-06-19

    申请号:CN201610536948.8

    申请日:2016-07-08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仿生分形树状结构的光生反应器、应用及培养方法,所述光生反应器包括柱式反应器主体以及设于所述柱式反应器主体内部的子反应器,所述子反应器采用仿生分形树状结构,包括管式主干及连接于所述管式主干上部并与所述管式主干连通的管式多级分叉支干。本发明基于自然仿生理论、分形流动最优构建理论设计了分形树状结构带有循环喷淋流动过程的光生反应器,能够有效提升光照利用率以及流动性能。此外,循环喷淋过程将使柱式、管式内较高藻液的温度随喷淋外循环得到自然下降,并释放出光合作用生成的氧气,减弱了微藻培养过程中的光抑制效应,并且大尺度循环也有助于强化传质过程。本发明有助于促进微藻固碳及培养效率的提升。

    自清洁螺旋气升式内环流光生物反应器

    公开(公告)号:CN106318853A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申请号:CN201510351140.8

    申请日:2015-06-23

    IPC分类号: C12M1/04 C12R1/89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清洁螺旋气升式内环流光生物反应器,包括反应器主体及多维立体气体分布器。所述多维立体气体分布器分为底层多排多角度环管和列管式分布管,二者互相连通,通过底层气升耦合藻液区螺旋射流,螺旋式上升流动,实现反应器内流场均匀避免死区,强化了气液混合传热传质过程;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在内外可控光源的照射下,促使微藻在径向上的一个交替流动达到明暗交替的受光效果,大大减低了遮光效应增强了闪光效应,提高了微藻培养和固定二氧化碳的效率;多角度螺旋射流很好地起到了冲刷反应器内壁,有效地解决了藻体挂壁的现象,提高了光透率,减少了藻类收集等后处理的成本,大大提高了规模化养藻的经济性。

    一种微通道反应装置、微通道反应系统及制备烯烃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215828A

    公开(公告)日:2016-12-14

    申请号:CN201610848167.2

    申请日:2016-09-23

    IPC分类号: B01J19/00 C07C1/04 C07C11/02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通道反应装置,包括:上封板,下封板,以及位于上下封板之间的至少一个微通道反应器;微通道反应器包括:微通道反应板;位于微通道反应板上表面的第一、第二换热通道板;及位于微通道反应板下表面的第三、第四换热通道板;微通道反应板包括:进口;与进口连接的预热通道,预热通道位于第一、第三换热通道板之间;与预热通道连接的反应微通道,反应微通道位于第二、第四换热通道板之间,且反应微通道内设置有烯烃催化剂;及与反应微通道连接的出口。通过本发明所述的微通道反应装置、微通道反应系统及制备烯烃的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制备烯烃时,因局部热点降低烯烃的选择性,并且使催化剂失效的问题。

    微波热解生物质实时全景温度监测调控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843287A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610165220.9

    申请日:2016-03-22

    IPC分类号: G05D23/30 G01J5/00 C10B53/02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波热解生物质实时全景温度监测调控系统及方法,包括:微波热解装置、微波衰减通道、测温控温装置;微波热解装置内部设有热解区域;微波衰减通道一端位于微波热解装置内,另一端自微波热解装置延伸至微波热解装置一侧的外部;测温控温装置包括测温仪器及控温仪器;测温仪器位于微波衰减通道远离微波热解装置的一端附近;控温仪器与测温仪器及所述微波热解装置相连通;测温仪器的中心、微波衰减通道的中心及热解区域的中心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本发明系统设计合理,微波利用率高,操作方便,安全可靠,可及时调节微波激发功率,使热解区域处于更为稳定的热解温度区间,防止局部热点和飞温的现象发生,有效优化产物分布。

    具有分形结构的管壳式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05258533A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510791796.1

    申请日:2015-11-17

    IPC分类号: F28D7/00 F28F1/02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分形结构的管壳式换热器,包括:壳体、壳程流体进口、壳程流体出口及换热管束;壳程流体进口及壳程流体出口均与壳体的内部相连通;换热管束位于壳体内,且换热管束呈DNA式多螺旋结构。整个换热管束呈DNA分子螺旋结构,可以有效地引导壳程流体沿螺旋路径流动;在压降损失很少的情况下强化了壳程的场协同性,并且消除了壳程的流动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