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575773A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511022279.4
申请日:2015-12-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1/02392 , C30B25/183 , C30B29/10 , H01L21/02463 , H01L21/02546 , H01L21/026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InGaAsBi高迁移率材料制备方法及结构。其特征在于采用气态源分子束外延(GSMBE)制备材料。在半绝缘InP(100)衬底上外延生长InGaAsBi材料结构。本发明的创新点在于利用GSMBE在材料生长方面的优势,减少InGaAsBi高电子迁移率材料生长过程中界面粗糙容易引入合金无序。我们设计采用间断生长的方法,在InGaAs缓冲层和InGaAsBi生长时,分别采用间断10秒和20秒的方法,保证膜生长方式分为台阶流动式生长,避免形成二维形核式生长。InGaAsBi高电子迁移率材料外延方法比较多,可以用MBE,MOCVD等等,并且材料结构简单成熟,适合批量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3794644B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410072323.1
申请日:2014-02-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L29/737 , H01L21/331 , H01L21/2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磷化铟基双异质结双极晶体管结构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依次由半绝缘的InP衬底、外延缓冲层、腐蚀截止层、亚集电极层、集电极层、渐变基极层、发射极层和盖层组成;制备特征在于:(1)将InP(100)衬底送入气态源分子束外延系统GSMBE的预处理室,于300‑350℃除气;(2)将上述衬底传递至GSMBE的生长室,生长前的衬底表面解析,解析是在As气氛下加热至解析温度,去除表面氧化层,然后将PH3于1000℃进行裂解,得到P2用作Ps源,调节气源炉PH3压力PV为450~700Torr;(3)衬底在P气氛的保护下进行生长前的表面解吸,衬底温度于400℃下进行外延生长,生长时衬底以每分钟5转的速度旋转,以保证外延材料的均匀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794644A
公开(公告)日:2014-05-14
申请号:CN201410072323.1
申请日:2014-02-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L29/737 , H01L21/331 , H01L21/2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737 , H01L21/2056 , H01L29/205 , H01L29/663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磷化铟基双异质结双极晶体管结构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依次由半绝缘的InP衬底、外延缓冲层、腐蚀截止层、亚集电极层、集电极层、渐变基极层、发射极层和盖层组成;制备特征在于:(1)将InP(100)衬底送入气态源分子束外延系统GSMBE的预处理室,于300-350℃除气;(2)将上述衬底传递至GSMBE的生长室,生长前的衬底表面解析,解析是在As气氛下加热至解析温度,去除表面氧化层,然后将PH3于1000℃进行裂解,得到P2用作Ps源,调节气源炉PH3压力PV为450~700Torr;(3)衬底在P气氛的保护下进行生长前的表面解吸,衬底温度于400℃下进行外延生长,生长时衬底以每分钟5转的速度旋转,以保证外延材料的均匀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633138A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511024119.3
申请日:2015-12-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L29/737 , H01L21/3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737 , H01L29/6646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砷化镓基双异质结双极晶体管结构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结构依次由半绝缘单抛的GaAs衬底、缓冲层、集电区、高掺集电区、隔离层、基区、隔离层、发射区、盖层、渐变盖层和盖层组成。本发明的创新点在于为了解决铍(Be)作为基区P型掺杂剂在高温时扩散的问题,在结构设计上采用了在基区两侧各插入一层GaAs隔离(Spacer)层的,从而限制Be在高温时的扩散。减少基区厚度虽然会提高器件的频率特性,但是容易击穿。经综合比较选区基区材料设计为60nm的优化设计。在掺杂方面,高的掺杂浓度会提高频率,但是同样会降低击穿电压,经比较,基区掺杂浓度为3E19/cm3的优化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04465750A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410738640.2
申请日:2014-12-0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L29/778 , H01L29/12 , H01L29/06 , H01L21/33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778 , H01L29/06 , H01L29/12 , H01L29/664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磷化铟基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结构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半绝缘单抛的InP(100)衬底,采用GSMBE工艺先在InP衬底上外延生长一层In0.52Al0.48As缓冲层,然后依次生长In0.53Ga0.47As沟道层、In0.52Al0.48As Spacer层、硅德尔塔(Si-δ-doping)掺杂层、In0.52Al0.48As垒层、InP腐蚀截止层、In0.52Al0.48As接触层以及两层掺杂浓度分别为1E19~2E19cm-3和2E19~3E19cm-3的In0.53Ga0.47As和In0.65Ga0.35As接触层。本发明采用GSMBE方式进行外延生长,采用间断生长方法,以保证膜生长方式分为台阶流动式生长,避免形成二维形核式生长。台阶流动式生长优点是外延层一致性和平整性高,而二维形核式生长容易造成表面粗糙,引入生长缺陷。InP基HEMT材料生长,结构简单、成熟,适合批量生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