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338292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310899294.5
申请日:2023-07-2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9 , G06Q50/02
Abstract: 本发明实例涉及一种层系重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获取目标储层各小层的影响层系重组的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对每个小层的每个评价指标的数值进行规范化处理,获得规范化指标矩阵;基于层次改进法和熵权法确定每个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并基于综合权重计算加权的规范化指标矩阵;基于灰色关联法对加权的规范化指标矩阵处理,获得各小层的灰色关联度;基于各小层的灰色关联度所处阈值范围,确定初步的层系重组方案;基于技术与经济界限条件对所述初步层系重组方案进行约束,获得最终层系重组方案;即本发明实施例综合考虑了影响层系重组的动静态因素、技术政策界限以及经济约束指标的影响,对高含水期多层砂岩油藏的高效开发具有较好指导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948067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210378701.3
申请日:2022-04-1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丙烯聚合的催化剂及丙烯聚合或共聚合反应方法,该催化剂包括:含钛的主催化剂A、助催化剂B;主催化剂A包括卤化镁的醇合物载体、卤化钛和内给电子体,内给电子体为具有通式(Ⅰ)所式的分子骨架为噻吩结构的双膦化合物:#imgabs0#其中,R1、R2、R3和R4相同或不相同,且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原子、C1~C20的直链或支链烷基、C3~C20的环烷基、C6~C20的芳基、C7~C20的芳烷基和C7~C20的烷氧基芳基。本发明的催化剂在高温聚合条件下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同时解决了制备高温聚合物等规指数偏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058113B
公开(公告)日:2023-09-26
申请号:CN202010798707.7
申请日:2020-08-1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8L23/12 , C08L23/16 , C08L53/00 , C08F210/06 , C08F210/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抗冲透明聚丙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该聚丙烯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先在氢气及包含外给电子体的Ziegler‑Natta催化剂体系存在下,在第一环管反应器中进行丙烯液相本体聚合;聚合产物进入第二环管反应器,在氢气及乙烯存在下进行丙烯液相本体无规聚合;聚合物产物除去未反应的丙烯单体、乙烯单体及氢气后,进入第三气相反应器,再进行乙烯丙烯气相共聚反应,制备得到聚合物粉料;聚合物粉料加入复配助剂,挤出造粒,制备得到熔体流动速率在10‑30g/10min、雾度(1mm)小于等于13%、常温冲击性能(23℃)在15‑30kJ/m2、低温冲击性能(‑20℃)大于等于3.5kJ/m2的聚丙烯树脂。该聚丙烯树脂具有透明性优异,常、低温下高抗冲击的特点,且透明成核剂添加量少、成本低、易成型。
-
公开(公告)号:CN114058112B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010781384.0
申请日:2020-08-0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8L23/12 , C08L23/16 , C08F210/16 , C08F110/06 , C08F2/02 , C08F2/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熔指无规共聚聚丙烯树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氢气及包含外给电子体的Ziegler‑Natta催化剂体系存在下,在Spheripol‑II工艺第一环管反应器中进行丙烯的液相本体聚合生成均聚聚丙烯基体;(2)步骤(1)生成的均聚聚丙烯基体进入Spheripol‑II工艺第二环管反应器,在氢气及少量共聚单体存在下进行丙烯液相本体无规聚合生成乙丙无规共聚物。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低熔指无规共聚聚丙烯树脂。该无规共聚聚丙烯树脂具有较低的熔指、优异的刚韧平衡性、好的耐环境应力开裂、良好的热稳定性以及较好的透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410380A
公开(公告)日:2023-07-11
申请号:CN202111679203.4
申请日:2021-12-3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8F210/02 , C08F230/08 , C08L23/12 , C08L23/08 , C08F11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分子介电增强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特别是在制备聚丙烯电容膜中的应用。包括:以二异氰酸酯类化合物和烷氧基硅烷为原料制备介电增强剂的步骤;R1、R2和R4选自C1‑8烷基、C5‑8环烷基、C6‑8芳香基和C1‑4烷氧基;R3是C1‑4烷基;R’是C2‑20的烯烃类、烷烃类、醇类、醚类、酮类、醛类或酯类,或C5‑20的环烷烃类或芳香族类基团;以及,以得到的介电增强剂和乙烯进行反应得到大分子介电增强剂的步骤。该方法制备出的聚丙烯非常适合用于薄膜电容器、锂电池隔膜等需要高介电常数和较低介电损耗的相关产品,可明显增大电容器的容量。
-
公开(公告)号:CN116410357A
公开(公告)日:2023-07-11
申请号:CN202111679225.0
申请日:2021-12-3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8F10/00 , C08F110/06 , C08F4/649 , C08F4/64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元外给电子体组合物及应用。所述多元外给电子体组合物包含至少一种如下式(I)的第一外给电子体和至少一种如下式(II)的第二外给电子;所述第一外给电子体和第二外给电子体的摩尔比为(1:99)‑(99:1):
-
公开(公告)号:CN114723577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110002151.0
申请日:2021-01-0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Q50/02 , G06F30/28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储层的渗流特征确定方法及装置,属于油气藏勘探开发技术领域。本申请通过基于岩心中储集空间的结构特征、分布特征,划分出不同的储集空间搭配类型,对每种储集空间搭配类型构建相应的储层概念模型,再针对储层概念模型中不同类型的储集空间,建立对应的渗流模型,在对渗流模型进行求解的过程中,能够得到不同储层概念模型的出口端的压力响应,进而绘制试井特征曲线,根据不同储层概念模型的试井特征曲线,确定出不同储集空间搭配类型与渗流特征之间的对应关系,为多重介质储层的识别和评价提供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4058112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010781384.0
申请日:2020-08-0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8L23/12 , C08L23/16 , C08F210/16 , C08F110/06 , C08F2/02 , C08F2/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熔指无规共聚聚丙烯树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氢气及包含外给电子体的Ziegler‑Natta催化剂体系存在下,在Spheripol‑II工艺第一环管反应器中进行丙烯的液相本体聚合生成均聚聚丙烯基体;(2)步骤(1)生成的均聚聚丙烯基体进入Spheripol‑II工艺第二环管反应器,在氢气及少量共聚单体存在下进行丙烯液相本体无规聚合生成乙丙无规共聚物。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低熔指无规共聚聚丙烯树脂。该无规共聚聚丙烯树脂具有较低的熔指、优异的刚韧平衡性、好的耐环境应力开裂、良好的热稳定性以及较好的透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080718B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1810072953.7
申请日:2018-01-2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金子涵 , 王宏 , 胥珍珍 , 曹鹏 , 郭志广 , 杨文明 , 罗慎超 , 徐文涛 , 王霞 , 杨小华 , 刘迎斌 , 刘敏 , 杨其展 , 林莹 , 曹文 , 王鹏 , 尹怀润 , 苏东坡 , 钟平强 , 牛阁
IPC: E21B34/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油嘴及采油树,油嘴包括:油嘴主体和至少一个节流管节;所述油嘴主体的一端用于与一侧管道连接,所述油嘴主体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节流管节和另一侧管道连接,且所述油嘴主体的两端通过第一通道连通;所述节流管节内具有两端连通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的横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一通道的横截面面积。本发明提供的油嘴及采油树,原油分别通过第二通道和第一通道,实现了对原油经由节流管节和油嘴主体的多级节流,避免了一次性节流太大,降温速度太快,温度太低容易形成冰堵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642246B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1810672649.6
申请日:2018-06-2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1B32/198 , B01J21/18 , B01J35/08 , B01J35/02 , B01J35/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石墨烯微球的制备方法,制备过程包括:1)氧化石墨烯的水溶液用碱性化合物调整水相体系pH值在9‑11;2)配制液体石蜡和四氯化碳的复合油相体系,液体石蜡和四氯化碳的体积比6:1~15:1;3)在复合油相体系中加入表面活性剂,然后加入上述1)中的水相体系,油相/水相的体积比为2:1‑8:1,再加入二胺基化合物,在40~100℃下搅拌反应3~8小时,得到氧化石墨烯微球。本发明采用含复合油相的反向乳液体系中通过二胺基化合物作用,使石墨烯以氢键或者范德华力组装在一起,使其拥有均匀的可控的尺寸分布、足够的强度和多孔的结构,形成并维持高强度多孔的球型,扩大了石墨烯在催化剂载体的应用范围。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