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修井作业平台与井口的连接机构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718470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110005939.7

    申请日:2021-01-05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小修井作业平台与井口的连接机构及系统,属于钻修井技术领域。该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具有凸面,第二连接件具有凹面,凸面的形状与凹面的形状匹配,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通过凸面与凹面配合连接。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中的一个连接件被配置为与小修井作业平台的底部固定连接,另一个连接件被配置为与待修井的井口固定连接。第一连接件具有第一通孔,第二连接件具有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被配置为连通待修井的井口与小修井作业平台。本申请通过连接机构匹配连接小修井作业平台与待修井的井口,过程操作简单,实现了对平台的快速安装。

    一种起下管及运管系统和带压作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498904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310179989.6

    申请日:2023-02-1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石油开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起下管及运管系统和运管方法。其中,起下管及运管系统包括:起下管装置,包括支架、夹持组件、举升装置及接箍检测装置,夹持组件包括多个沿起下管装置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夹持结构,举升装置可升降地设置在支架上;接箍检测装置设置在支架上且与控制模块连接以用于检测接箍;管柱转运装置包括机座、承接装置和转运装置,承接装置可转动地设置在机座上以用于承接管柱并带动管柱转动;转运装置用于将管柱从承接装置上转运至井口处或者用于将完成起下管作业的管柱转运至承接装置上。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起下管作业过程中接箍位置判断准确性较差且管柱的搬运、转移效率较低的问题。

    一种液压扶正器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239933A

    公开(公告)日:2016-01-13

    申请号:CN201510689482.0

    申请日:2015-10-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压扶正器,包括:外套;上接头,设置在所述外套的上端;下接头,设置在所述外套的下端;中心管,设置在所述外套中;扶正装置,设置在所述外套和所述第一缸套之间,用于对所述中心管进行扶正;第一缸套,设置在所述外套和所述第一缸套之间,且设置在所述中心管的上部;其中,所述上接头中设置有一通孔,所述通孔中设置有一液压阀。本发明提供的液压扶正器,无需人工操作自动进行扶正,能够缩短扶正时间提高扶正效率,以及在确保扶正的成功率的基础上使得扶正的成功率的稳定性更高。

    液压抽油装置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134137A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510543218.6

    申请日:2015-08-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压抽油装置,以解决现有液压抽油机在加大冲程时稳定性不好的技术问题,更容易实现大冲程,该液压抽油装置包括:套管,油缸,活塞总成,油管工艺管,井口四通,抽油杆,油管;油缸固定在油管工艺管中,井口四通环套在油管工艺管的上部,套管环套在油管工艺管的下部,其中,井口四通与油管工艺管固定,套管固定与井口四通固定;活塞总成轴向插入油缸,活塞总成下接抽油杆,油管工艺管下接油管,其中,活塞总成中部与油缸内壁形成密封,活塞总成与油缸的上端内孔环槽所在位置、油缸的下端内孔环槽所在位置均形成密封。该液压抽油装置更容易实现大冲程,且同时提高了实现大冲程时的稳定性。

    一种油田注水井的分层注水测调方法以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4747146A

    公开(公告)日:2015-07-01

    申请号:CN201510083191.7

    申请日:2015-02-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B43/20 E21B4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田注水井的分层注水测调方法以及系统,该方法包括:通过地面编解码器将流量调节信号转换为第一压力脉冲信号,并发送给地面脉冲器;通过地面脉冲器接收第一压力脉冲信号,并经过注入水传递第一压力脉冲信号;通过井下编解码器接收第一压力脉冲信号,并对第一压力脉冲信号进行解码,获得流量调节信号,并将流量调节信号发送给配水器;通过配水器接收流量调节信号,并根据流量调节信号对油田注水井的注水量进行闭环调节与测试,并在测试合格后将配水器测量到的实际注水量信号传递至显示终端。该方法无需人工现场操作,也不受井况、井场环境、季节等因素影响,实现了水量自动调节、信号双向无线传输,测试效率高。

    一种基于井口压力变化的管柱起下幅度控制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11959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311254343.6

    申请日:2023-09-26

    Abstract: 一种基于井口压力变化的管柱起下幅度控制装置及方法,属于采油工程自动化修井技术领域,包括井架、防喷器、井压监测装置、固定卡瓦、游动卡瓦、举升系统及控制系统,防喷器安装在井口上,井口的防喷器上设置实时监测井口套管压力变化的井压监测装置,井架架设在井口周围,井架设置上横梁和下横梁,下横梁上设置用于卡紧管柱的固定卡瓦,上横梁上设置举升系统,举升系统上设置用于卡紧管柱的游动卡瓦,井压监测装置与控制系统相连,举升系统与控制系统相连,实时监测井口压力,通过远程PLC程序自动计算所需起下幅度和起下速度,控制管柱起下幅度和速度。本发明提高了作业的可靠性,排除了人为因素产生的安全隐患,减少管柱压弯事故的产生。

    一种水平井产液剖面测试技术工艺管柱及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569635B

    公开(公告)日:2018-12-28

    申请号:CN201511032428.5

    申请日:2015-12-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油气管道领域,公开了一种水平井产液剖面测试技术工艺管柱及流量监测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水平井产液剖面测试效率低的技术问题。该工艺管柱包括:泵;至少两组测试组件,每组测试组件包括:扶正装置、连接于所述扶正装置的电控分隔器、连接于所述电控分隔器的测试仪,所述至少两组测试组件两两通过作业油管相连;电控滑套,所述电控滑套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泵,所述电控滑套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至少两组测试组件。通过该方案可以通过该工艺管柱对水平井产液剖面的各个层段进行分割之后一次性测试全部层位,故而达到了提高测试效率的技术效果。

    一种基于堆栈式多管自动下入装置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11965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311254338.5

    申请日:2023-09-26

    Abstract: 一种基于堆栈式多管自动下入装置及控制方法,属于采油工程修井技术领域,包括自动化主机、提升机械手、变幅臂、测长装置、自动上卸扣装置及控制系统,自动化主机架设在井口周围,提升机械手与自动化主机相对固定连接,提升机械手、变幅臂、测长装置均与控制系统连接,变幅臂与提升机械手通过机械加持机构实现管柱交接,所述变幅臂在水平位置抓取管柱,管柱水平放置在变幅臂上,测长装置在线实时测量管柱长度,并将管柱长度数据通过CAN总线传递给控制系统。再由变幅臂将管柱移交给提升机械手转运至井口,经自动上卸扣装置完成上扣作业后,由自动化主机将管柱按计算数据自动下入井内。本发明实现多管同时在线等待下入井内,提高了整体作业效率。

    背钳及动力钳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983310A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1911289460.X

    申请日:2019-12-13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背钳及动力钳,属于石油开采领域。该背钳(00)包括:支架(10)和多个移动卡接组件(20)。该支架(10)具有管体入口(101),多个移动卡接组件(20)包括动力元件(201)和多个卡接元件(202)。在通过该背钳(00)卡接目标管体时,可以将目标管体放置于管体入口(101)内,之后通过多个移动卡接组件(20)中的动力元件(201)移动,以带动多个卡接元件(202)向靠近目标管体的方向移动,从而实现对目标管体的卡接,该过程中无需人工手动对背钳(00)进行卡紧和松卸,进而有效的提高了卡接目标管体的效率,从而提高了采用设置有该背钳(00)的动力钳对管体进行上扣或卸扣作业的效率。

    一种捞砂旋转装置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563935B

    公开(公告)日:2018-03-09

    申请号:CN201510002275.3

    申请日:2015-0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捞砂旋转装置,包括:中心管,中心管的一端设置有凸台结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结构,中心管的表面开设有斜槽,斜槽的槽底中线与中心管的中线的相对角度为锐角;下接头,下接头的一端与中心管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砂铲;啮合结构,可移动的套设于中心管上,止位于凸台结构,啮合结构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滑钉穿设于第一通孔中,滑钉的一端卡设于斜槽中;弹簧,套设于中心管上,止位于啮合结构和下接头之间,弹簧呈压缩状;上接头,上接头套设于第一端上,并与啮合结构固定连接。本发明提供的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用砂铲冲击砂面来进行捞砂,易形成板结砂面,存在的捞砂效率低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提高捞砂效率的技术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