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井地质约束井眼轨道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933515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311459039.5

    申请日:2023-11-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定向井地质约束井眼轨道设计方法,属于钻井工程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步骤如下:对于构造复杂的多目标地层,运用三维地震技术,在空间上标定了各个目标体的准确位置,精确解释出目标地层、断裂空间展布,进而在三维空间建立目标地层以及断裂模型;对于井口不可移动的多靶定向井,采用多靶五段式轨道设计;根据目标点位置,利用五段式井眼轨道模型计算出约束井眼轨道数据,利用三维地震数据与钻探目标进行融合,在空间上将目标定位在三维地震数据体上,将需要钻探的多个目标按照从上向下进行多靶点五段式井眼轨道设计。本方法有效地避开三维地震资料中精确识别的断裂空间形态,逐个目标体设定井眼轨道,避开断裂影响。

    一种基于堆栈式多管自动下入装置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11965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311254338.5

    申请日:2023-09-26

    Abstract: 一种基于堆栈式多管自动下入装置及控制方法,属于采油工程修井技术领域,包括自动化主机、提升机械手、变幅臂、测长装置、自动上卸扣装置及控制系统,自动化主机架设在井口周围,提升机械手与自动化主机相对固定连接,提升机械手、变幅臂、测长装置均与控制系统连接,变幅臂与提升机械手通过机械加持机构实现管柱交接,所述变幅臂在水平位置抓取管柱,管柱水平放置在变幅臂上,测长装置在线实时测量管柱长度,并将管柱长度数据通过CAN总线传递给控制系统。再由变幅臂将管柱移交给提升机械手转运至井口,经自动上卸扣装置完成上扣作业后,由自动化主机将管柱按计算数据自动下入井内。本发明实现多管同时在线等待下入井内,提高了整体作业效率。

    一种油管自动转运系统及方法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664254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311226990.6

    申请日:2023-09-21

    Abstract: 一种油管自动转运系统及方法,属于石油自动化带压修井管柱转运技术领域,包括管仓、存取机械手、变幅臂、提升机械手及控制系统,所述管仓、存取机械手、变幅臂、提升机械手均与控制系统相连。调整管仓的支腿,使油管管柱能够滚动到管柱挡板处;控制系统启动存取机械手的提升机构,完成油管管柱在管仓与变幅臂之间的转运;变幅臂在变位装置的驱动下,由水平状态变换至竖直状态,与提升机械手的第二机械手交接油管管柱,提升机械手在提升机构的驱动下竖直提升至预设位置,在水平旋转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完成水平回转,将油管管柱运转至井口;本发明能够将操作工人从高空操作台解放出来,降低了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风险,提高了作业的准确率。

    一种基于二次电子图像和核磁识别游离油赋存状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090799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211426836.9

    申请日:2022-11-15

    Abstract: 一种基于二次电子图像和核磁识别游离油赋存状态方法,属于非常规页岩油气勘探开发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S1、制作岩心薄片,通过扫描电镜激发荷电反应;S2、结合核磁实验对储层进行分类并建立标准;S3、在洗油前后,进行核磁图谱对比;S4、结合洗油前后,对比核磁图谱的结果,综合锁定游离油充注孔喉最小尺寸;本发明采用电子束荷电效应的扫描电镜二次电子图像和二维核磁组合法精准描述游离油赋存孔隙空间特征及类型,定量识别出游离油赋存最小孔喉尺寸,提高识别精度,为页岩储层物性及含油性评价奠定基础,对于复杂的孔隙空间明确其含油特征及游离油最小充注孔喉尺寸,支撑了页岩储层物性及含油性评价。

    一种岩心断裂韧性及抗拉实验工具

    公开(公告)号:CN118067508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211465323.9

    申请日:2022-1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岩心断裂韧性及抗拉实验工具,包括左帽、右帽分别连接在筒体两端,所述筒体上设有凸起结构,该凸起结构中开有同心圆孔,所述裂劈组合件穿过同心圆孔与筒体内的胶套顶部接触,所述胶套底部与筒体内壁之间设有压垫;在所述左帽与右帽之间设有位于筒体内的左岩心塞和活塞,所述左岩心塞一端伸出左帽,另一端通过胶套与活塞相连;在胶套内设有实验岩心,所述实验岩心横向上位于左岩心塞与活塞之间,纵向上位于裂劈组合件与压垫之间。本发明可以随意调整轴向压力与周向压力,使每一块实验岩心都可以获得原位轴向压力条件。保证了在实验中径向压力能够平稳持续作用在岩心上,并且能够让岩心的装卸更加简便。

    井下封层装置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929590A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510288399.2

    申请日:2015-05-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井下封层装置,它包括:壳体、具有内腔的滑套以及锁定机构。壳体上开设有第一导流孔,以及与第一导流孔相隔离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与第一子系统连通,第二通道分别与第二子系统和第一通道连通。滑套上开设有与内腔相连通的第二导流孔,滑套位于壳体内并与壳体形成与第一通道连通的第一环空,第一环空与第一导流孔和第二导流孔相隔离,滑套能通过剪钉与壳体相连接,且能相对壳体沿第一端向第二端滑动,滑套具有一施力部,从而使得高压液能自第一环空向滑套施压。锁定机构能在滑套沿其第二端滑动时将滑套锁定在壳体上。利用滑套的第二导流孔与壳体的第一导流孔相错开的方式实现该井下封层装置的关闭,进行分层射孔及试油。

    一种天然裂缝储层的压裂改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533375A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410829867.8

    申请日:2014-12-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B43/26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然裂缝储层的压裂改造方法,包括:步骤1,利用线性胶液体对改造储层进行阶梯排量施工,在施工过程中结合停泵测试获得储层天然裂缝发育程度;步骤2,根据储层天然裂缝发育程度,向改造储层注入滑溜冰及第一规格支撑剂进行第一次封堵,形成第一人工裂缝;步骤3,根据储层天然裂缝发育程度,向第一人工裂缝中利用段塞式注入颗粒暂堵剂及第二规格支撑剂进行第二次封堵,形成第二人工裂缝;步骤4,根据储层天然裂缝发育程度,向第二人工裂缝中注入第三规格支撑剂进行填充,形成第三人工裂缝,完成天然裂缝储层的压裂改造。

    一种人造长条岩心电极制备工艺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374999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310931835.8

    申请日:2023-07-27

    Abstract: 一种人造长条岩心电极制备工艺,属于长条人造岩心制作工艺技术领域,S1、压板设计,使用Solidworks软件设计压板,压板设计厚度为30mm,长宽尺寸根据岩心制作模具而定,根据实验需要设计电极的对数;S2、制作压板,选取硬度合适的铝板,按照设计使用数控机床进行钻孔加工;S3、制作电极,制作100mm长度的电极,电极直径1‑1.5mm;S4、制作长条电极岩心:本发明针对现有常规岩心电极布置方法导致电极易变形、间距不等距等问题,采用人造长条岩心电极制作工艺,满意水驱前缘室内试验需求,保障水驱前缘模拟测试的准确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