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418848B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110600646.3
申请日:2021-05-3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岩心的渗透参数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属于油气勘探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岩心对应的三维数字图像,三维数字图像为通过对岩心进行扫描得到的多个体素对应的灰度值;根据多个体素对应的灰度值,确定岩心中的基质孔隙和裂缝;确定基质孔隙的第一孔隙度、第一孔隙半径和第一喉道半径,以及,确定裂缝的第二孔隙度;根据基质孔隙的第一孔隙度、第一孔隙半径和第一喉道半径,确定基质孔隙的第一渗透参数;根据第二孔隙度和第一渗透参数,确定岩心的第二渗透参数。由于三维数字图像和上述参数都是通过计算机设备模拟获取的,而不需要对岩心进行真实的实验,所以提高了确定岩心的第二渗透参数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562177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210097310.4
申请日:2022-01-2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8 , E21B49/00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强非均质性碳酸盐岩气藏开发早期储渗体精细刻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静态法刻画出气井的储渗体展布形态和储渗体面积;步骤2:根据气井的生产动态数据,采用产量不稳定分析法计算气井的井控面积;步骤3:数值试井确定气井的渗透率展布形态;步骤4:将步骤1得到的储渗体面积与步骤2得到的井控面积进行对比,将步骤1得到的储渗体展布形态分别与步骤3得到的渗透率展布形态进行对比,若比较结果的误差均小于设定阈值,则以步骤2得到的井控面积和步骤3得到的渗透率展布形态实现强非均质性碳酸盐岩气藏开发早期的储渗体精细刻画。本发明有效地解决了强非均质气藏储渗体刻画不够精细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108267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210538361.6
申请日:2022-05-1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校正二项式产能拟合曲线负斜率的方法,包括:1:根据出现负斜率的拟合曲线找出倒尖峰形态及对应的试井工作制度,建立开井初期的第一关系式;2:根据生产时间,建立生产期的第二关系式;3:根据第一关系式和第二关系式建立关于测点压力变化的第三关系式,根据第一关系式、第二关系式和第三关系式建立关于附加压力升值的第四关系式,求出附加压力升值;4:根据附加压力升值和对应试井工作制度实测的测点压力得出校正后的测点压力,根据校正后的测点压力实现拟合曲线负斜率的校正。本发明能够最大化的利用实际测压数据,对出现倒尖峰形态时对应试井工作制度下的拟合曲线进行有效修正。
-
公开(公告)号:CN114723201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110005541.3
申请日:2021-01-0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 , G06Q50/02 , G06F30/23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评价气藏开发中后期剩余地质储量的方法及装置,属于气藏开采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将目标气藏所在区域划分为若干网格,其中,含气面积内的网格为有效网格;获取每个有效网格的原始有效厚度、原始有效孔隙度和原始含气饱和度;获取每个有效网格的当前地层压力;根据每个有效网格的当前地层压力计算得出每个有效网格的当前天然气体积系数;在气藏地质储量计算模型中输入每个有效网格的原始有效厚度、原始有效孔隙度、原始含气饱和度和当前天然气体积系数,得到目标气藏的剩余天然气地质储量。该种方法在保证结果精确度的同时加快了评价气藏开发中后期剩余地质储量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418848A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2110600646.3
申请日:2021-05-3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岩心的渗透参数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属于油气勘探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岩心对应的三维数字图像,三维数字图像为通过对岩心进行扫描得到的多个体素对应的灰度值;根据多个体素对应的灰度值,确定岩心中的基质孔隙和裂缝;确定基质孔隙的第一孔隙度、第一孔隙半径和第一喉道半径,以及,确定裂缝的第二孔隙度;根据基质孔隙的第一孔隙度、第一孔隙半径和第一喉道半径,确定基质孔隙的第一渗透参数;根据第二孔隙度和第一渗透参数,确定岩心的第二渗透参数。由于三维数字图像和上述参数都是通过计算机设备模拟获取的,而不需要对岩心进行真实的实验,所以提高了确定岩心的第二渗透参数的效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