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589237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0844606.7
申请日:2024-06-2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河北华北石油荣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IPC: H01R13/523 , H01R13/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下插拔电连接器,包括:插头,插头包括压力油膜、插孔组件、后插针和插头尾套壳体,插孔组件的两端分别与压力油膜、后插针连接,压力油膜和插孔组件的外部套设有插头壳体,后插针位于插头壳体的第一端,插头壳体的第一端与插头尾套壳体的第二端连接,插头尾套壳体的第一端包裹有电缆;插座,插座包括自锁卡簧、芯针组件和第二插尾座套壳体,芯针组件的外部套设有插座内壳体,插座内壳体与第二插尾座套壳体连接,自锁卡簧的一端与插座内壳体的内壁抵接,芯针组件的一端与第二插尾座套壳体的电缆连接;插座插入插头时,自锁卡簧的另一端、芯针组件的另一端插入压力油膜内部。
-
公开(公告)号:CN118822061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794913.9
申请日:2024-06-1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威飞海洋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IPC: G06Q10/047 , G06N5/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水下生产系统布局优化路径的智能避障规划方法,包括:导入平面内障碍区域点集、路径起始点S和路径终点T;将障碍区域点集初始化为n个互不相交的凸多边形的障碍区;判断路径起始点S和路径终点T是否在障碍区内,如果是,则结束路径规划,否则进入下一步;计算得到任意两顶点之间的距离;基于计算得到的顶点之间的距离,生成凸多边形顶点之间的避障距离矩阵D0;基于避障距离矩阵D0,得到路径起始点S和路径终点T之间的避障距离矩阵D;基于避障距离矩阵D和Dijkstra算法,得到路径起始点S和路径终点T的最短路径和路径长度。本发明能够极大地提高避障的效率,大幅度降低海洋油气田的开发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8536433B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994234.6
申请日:2024-07-2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中国海洋大学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烟台杰瑞石油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 中海油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中海油深圳海洋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威飞海洋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Inventor: 蔡宝平 , 邵筱焱 , 刘永红 , 杨超 , 张妍平 , 刘雪琳 , 张锐 , 王陈玉书 , 王莹莹 , 徐万海 , 刘贵杰 , 李心成 , 吴奇兵 , 高磊 , 葛伟凤 , 隋中斐 , 袁征
IPC: G06F30/28 , G06Q10/20 , G06N3/0442 , G06N3/084 , G06F119/04 , G06F119/02 , G06F113/08 , G06F119/14 , G06F11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海洋石油水下生产系统智能运维与生产优化方法及系统,涉及石油工程领域。所述运维优化方法:确定水下生产系统是否出现泄漏;当出现泄漏时,执行紧急抢修的步骤;未出现泄漏时,执行智能运维优化的步骤,具体包括:根据水上传感器状态数据和水下采油树传感器数据,计算水下生产系统的静态健康指数;采用卡尔曼滤波算法获得不同时刻的动态健康指数,进而以韧性最大化和维修成本最小化为优化目标,制定水下生产系统的最优维修策略。本发明根据水下生产系统的水上传感器状态数据和水下采油树传感器数据确定静态健康指数及动态健康指数的评估,进而制定维修策略,实现了结合实际状态进行维护与生产的动态调整,提高了生产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536433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994234.6
申请日:2024-07-2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中国海洋大学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烟台杰瑞石油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 中海油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中海油深圳海洋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威飞海洋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Inventor: 蔡宝平 , 邵筱焱 , 刘永红 , 杨超 , 张妍平 , 刘雪琳 , 张锐 , 王陈玉书 , 王莹莹 , 徐万海 , 刘贵杰 , 李心成 , 吴奇兵 , 高磊 , 葛伟凤 , 隋中斐 , 袁征
IPC: G06F30/28 , G06Q10/20 , G06N3/0442 , G06N3/084 , G06F119/04 , G06F119/02 , G06F113/08 , G06F119/14 , G06F11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海洋石油水下生产系统智能运维与生产优化方法及系统,涉及石油工程领域。所述运维优化方法:确定水下生产系统是否出现泄漏;当出现泄漏时,执行紧急抢修的步骤;未出现泄漏时,执行智能运维优化的步骤,具体包括:根据水上传感器状态数据和水下采油树传感器数据,计算水下生产系统的静态健康指数;采用卡尔曼滤波算法获得不同时刻的动态健康指数,进而以韧性最大化和维修成本最小化为优化目标,制定水下生产系统的最优维修策略。本发明根据水下生产系统的水上传感器状态数据和水下采油树传感器数据确定静态健康指数及动态健康指数的评估,进而制定维修策略,实现了结合实际状态进行维护与生产的动态调整,提高了生产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640017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0826442.5
申请日:2024-06-2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 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 E21C50/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超深海采矿非金属全软管智能调节水力提升系统,包括:采矿船;第一柔性混输管,其一端与采矿船连接,其另一端与中继仓提升泵集成模块连接;中继仓提升泵集成模块,与第一柔性混输管连接;脐带缆,其一端与采矿船连接,其另一端用于与中继仓提升泵集成模块连接;脐带缆与第一柔性混输管并列设置;第一浮力块,若干个第一浮力块等间距间隔设置在第一柔性混输管和脐带缆组成的整体上;第二柔性混输管,中继仓提升泵集成模块通过若干个第二柔性混输管与若干个采矿车连接。本发明能够代替传统硬管+软管的水力提升方案,从而满足超深海采矿系统,使其柔顺性更好、质量更轻便、耐磨性能更好、集成性更高。
-
公开(公告)号:CN103880035A
公开(公告)日:2014-06-25
申请号:CN201410131458.0
申请日:2014-04-0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USY分子筛进行结构设计的方法,具体为USY分子筛复合改性方法,以氟硅酸铵和柠檬酸为改性剂的USY分子筛复合改性方法。制备具有丰富二次孔结构、结晶度高、中强酸丰富的改性USY分子筛,适用于以多产中间馏分油为目的产品的加氢裂化催化剂。
-
公开(公告)号:CN118188892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614315.9
申请日:2024-05-17
Applicant: 浙江大学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天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非金属非粘结型纤维增强复合柔性管及其制造方法;该非金属非粘结型纤维增强复合柔性管由内至外依次设有:内衬层、第一抗内压增强层、第一抗磨层、第二抗内压增强层、第二抗磨层、抗外压增强层、防渗层、第一抗拉增强层、第三抗磨层、第二抗拉增强层和外护层,并在第一抗内压增强层内设有凯夫拉混合光纤缆,所有结构层均为非金属材料,且各个相邻层之间均为非粘结接触。本发明提供的非金属非粘结型纤维增强复合柔性管,不仅轻量化、柔性好、耐腐蚀、耐渗透、加工制作方便,而且具有较好的抗内压和抗外压能力,同时可实现柔性管工作状态实时监测,能够适应恶劣的海洋环境以及复杂的荷载工况,可用作海底油气管道以及动态海洋立管。
-
公开(公告)号:CN117854809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410071662.1
申请日:2024-01-17
Applicant: 宁波东方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稳定性混输柔性管缆,特点是整根管缆的横截面形状为椭圆形,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的内衬层、增强层、自润滑骨架层和外覆层,增强层与自润滑骨架层之间设置有两个通讯功能管和四根柔性加强筋,两个通讯功能管对称地位于椭圆的长径两端,四根柔性加强筋两两对称地位于椭圆的长径两端,且位于同一端的两根柔性加强筋沿其对应端的通讯功能管对称布置,增强层与自润滑骨架层之间的空隙处填充满填充材料;优点是由于整根管缆的横截面形状为椭圆形,这使得管缆垂直水流方向的柔性更大、平行水流方向的柔性小、所受冲击力小,可有效克服因海水流动所带来的单向冲击力,同时保证垂直水流方向的柔性,提高了管缆在海洋环境下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979598A
公开(公告)日:2018-12-11
申请号:CN201810749356.3
申请日:2018-07-1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PC: E21B43/01 , E21B43/013 , B63B21/27 , B63B21/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置柔性跨接管的水下悬浮丛式管汇系统,包括丛式管汇主体、浮筒、I型通道、柔性跨接管和系泊系统;浮筒设置于丛式管汇主体的底部,多个I型通道设置在浮筒内,生产毂座上的管汇支管分别与I型通道连接;多根柔性跨接管的远端通过第一自动脱接器分别与固定在海底的多个深水功能舱中的干式水下采油树连接,近端通过I型通道分别与生产毂座上的管汇支管连接;系泊系统的远端固定于海底,近端通过第二自动脱接器与丛式管汇主体连接。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的水下丛式管汇不易弃置回收、不能重复利用,特别是避免了使用大型水下基础结构物的使用,大大减少了传统管汇的水下基础安装的费用,降本增效,创建“易回收、可重复利用”的新一代水下集输原创概念。
-
公开(公告)号:CN106707895A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710103691.1
申请日:2017-02-2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PC: G05B19/04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5B19/0423 , G05B2219/242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多类型检测信号的高精度同步振动数据采集卡,其包括3路IEPE接口电路,各路IEPE接口电路都连接恒流源电路,IEPE接口电路输出端经恒流源电路依次串联连接程控放大电路、滤波电路、单端转差分电路和AD转换器,4‑20mA电流输入接口电路输出端与I/V转换电路输入端连接;I/V转换电路输出端和毫伏级电压输入接口电路输出端都依次串联连接程控放大电路、滤波电路、单端转差分电路和AD转换器;±5V电压信号输入接口电路输出端依次串联连接滤波电路、单端转差分电路和AD转换器;各路接口电路中的AD转换器级联后连接至单片机;各接口电路中的程控放大电路控制输入端并联后连接至单片机,单片机通过USB端口与上位机进行通讯。本发明能实现高精度同步采集数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