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780076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0940009.4
申请日:2024-07-1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nventor: 章星 , 陈浩 , 高鑫远 , 刘同敬 , 杨虎 , 刘红现 , 董杰 , 李小迪 , 黄瑞 , 王兆兴 , 张俊林 , 董子瑜 , 苏智鹏 , 任硕蕊 , 陈跃 , 任文涵 , 高盛武 , 史梦圆 , 张致雯 , 黄松松 , 李剑 , 张建丰 , 张进
IPC: G06F30/20 , G06F30/28 , G06T17/00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常规油藏采收率提高方法及系统,属于油气开采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地震勘探技术采集非常规油藏区域的地震勘探数据;基于所述地震勘探数据构建非常规油藏的三维地质模型;基于所述三维地质模型确定注入井和生产井的布设位置;基于注入井和生产井通过CO2驱油技术进行非常规油藏开采。本发明通过合理的布设井位布置结合CO2驱油技术可以加快油气的开采速度,缩短投资回报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13486537A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110891765.9
申请日:2021-08-0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气水交替驱油的井距设计方法、装置及设备。所述方法包括:获取驱替生产参数;所述驱替生产参数用于表示对应于气驱过程和/或水驱过程的参数;利用所述驱替生产参数计算校正系数;所述校正系数用于表示基于驱替效果对驱替生产参数进行校正的参数;基于所述校正系数计算采收率;所述采收率用于描述驱替生产过程的开发效果;根据采收率确定对应于目标储层的经济优化井距;所述经济优化井距用于表示生产收益最大化时对应的井距;基于所述经济优化井距和储层参数确定目标井距。上述方法确定符合实际需要的井距,从而同时保证了经济收益和施工难度,提高了开采效率,对基于气水交替驱的油藏的开发做出了重要的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2480895A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2011353845.0
申请日:2020-11-2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PC: C09K8/5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pH响应型驱油剂组合物、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驱油剂组合物包括壳聚糖和表面活性剂;二者质量比为(5~8):(2~5)。该驱油剂包括壳聚糖、表面活性剂、pH调节剂和水;壳聚糖和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为(5~8):(2~5);壳聚糖和表面活性剂的总质量占总驱油剂的质量浓度为0.05~0.15wt%;该驱油剂的pH值为6.33~6.58。采用壳聚糖与表面活性剂的复配,其制备的乳液状的驱油剂能够表现出一定的pH响应性,能实现“乳化‑破乳”的调控;在pH值为6.33~6.58时具有优良的稳定性和粘弹性,应用于油田采油中具有较佳的驱油效果,在水驱的基础上能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
-
公开(公告)号:CN106761708B
公开(公告)日:2019-09-17
申请号:CN201710052056.5
申请日:2017-01-2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PC: E21B47/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驱井间示踪测试解释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油藏特征色谱效应,建立多孔介质传质扩散微观特征表征方法;建立多孔介质三维传质扩散示踪剂运移数学模型;基于流线方法和不稳定渗流,建立井间示踪剂产出浓度求解半解析方法体系;基于大系统优化方法,建立井间示踪测试组合解释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解决了现有井间示踪测试解释方法的解释模型考虑因素过于单一、片面,解释结果出现偏离合理物理意义范畴的问题;使得适应多孔介质复杂渗流的定量化描述,以及区块示踪测试整体自动组合参数反演和优化解释得以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09111905A
公开(公告)日:2019-01-01
申请号:CN201810838339.7
申请日:2018-07-1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基纳米流体及其在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中的应用。具体提供了一种生物基纳米流体组合物,其包括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和SiO2纳米颗粒,其中,SiO2纳米颗粒与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为50~500∶1~5。应用时将所述生物基纳米流体组合物配制成流体,所述流体中,纳米颗粒的质量分数为500mg/L~1000mg/L,鼠李糖脂的质量分数为10mg/L~50mg/L,本发明的生物基纳米流体可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油率,降低注入压力。
-
公开(公告)号:CN106802986A
公开(公告)日:2017-06-06
申请号:CN201710003680.6
申请日:2017-01-0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稠油边底水油藏多轮CO2吞吐的评价方法。该评价方法为:测定实际油藏各因素的实际参数,以此为依据建立油藏模型,模拟得到吞吐开采产油量和不吞吐开采产油量,得到吞吐增油量;以吞吐增油量为评价关联对象,计算各因素的修正权重并建立隶属度计算方法,得到模拟方案和实际方案的评价矩阵,再结合各因素的修正权重,计算各模拟方案和实际方案所有因素的综合得分的平均值和Cj并排序;若则评价结果为较好;若则评价结果为较差。本发明能够解决现场资料不全带来的权重难赋值、评价矩阵难计算、评价界限缺乏依据、评价结果不合理等问题,对指导稠油边底水油藏多轮CO2吞吐进行合理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6802985A
公开(公告)日:2017-06-06
申请号:CN201710003679.3
申请日:2017-01-03
Applicant: 北京金士力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含水率的稠油边底水油藏多轮CO2吞吐的评价方法。该评价方法为:测定实际油藏各因素的实际参数,以此为依据建立油藏模型,模拟得到吞吐后开井含水率;以吞吐后开井含水率为评价关联对象,计算各因素的修正权重并建立隶属度计算方法,得到模拟方案和实际方案的评价矩阵,再结合各因素的修正权重,计算各模拟方案和实际方案所有因素的综合得分的平均值和Cj并排序;对比和Cj的大小,给出评价结论;若则评价结果为较好;若则评价结果为较差。该评价方法能够综合反映CO2吞吐在控水和增油两个方面的作用机制,对指导稠油边底水油藏多轮CO2吞吐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6600440A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611093799.9
申请日:2016-12-0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Q50/02 , G06Q10/0639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渗透油藏调剖堵水动态指标选井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对油井进行测量,建立其动态选井的评价指标,分别计算评价指标中每一项因素的最终得分;对水井进行测量,建立其动态选井的评价指标,分别计算评价指标中每一项因素的最终得分;对井组进行测量,建立其动态选井的评价指标,分别计算评价指标中每一项因素的最终得分;分别计算油井、水井、井组的总得分及单井组的综合得分,根据单井组的综合得分的高低进行排序,得到最终的结果。该方法解决了特低渗透油藏或超低渗透油藏堵水作业采用常规选井方法时,适用性差、与实际动态不符等问题,使得特低渗透油藏或超低渗透油藏调剖堵水科学选井得以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03244087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310189805.0
申请日:2013-05-2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低渗透油藏调剖堵水选井决策方法,包括:分别计算反映堵剂可注入性的第四决策因子CI、表征层内非均质性的第一决策因子Pa1、表征层间非均质性的第二决策因子Pa2以及表征平面非均质性的第三决策因子Pa3;根据所述第四决策因子CI、第一决策因子Pa1、第二决策因子Pa2和第三决策因子Pa3,建立调堵决策因子RMF;应用所述调堵决策因子RMF进行调堵选井决策;利用所述调堵决策因子RMF计算表征调堵措施效果的调堵措施累计增油量QT。本发明解决了PI决策应用于低渗透油藏时计算结果不稳定、效果预测性差的问题,使得低渗透油藏调剖堵水科学决策得以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03161435B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310079396.9
申请日:2013-03-1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稠油热采直井试井解释方法,该方法包括:根据试井测试过程之前稠油直井的热采方式,选择时变试井模型;根据所述时变试井模型,获得有井储井底拟压力函数的真实空间解;通过将所述有井储井底拟压力函数由时态域转换至时间域,使所述有井储井底拟压力函数的真实空间解转换为真实空间井底压力解;其中,所述时态域是自变量为时间、压力、温度的多维空间,所述时间域是自变量为时间的一维空间。本发明计算结构简单,解决了热采试井数学模型精确求解困难的问题,使通过热采试井准确反演油藏动态参数得以实现。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