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384556B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111678413.1
申请日:2021-12-31
Applicant: 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区域高分辨率电离层TEC地图重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A,地基GNSS观测数据下载与预处理:步骤B,地基GNSS倾斜TEC解算:步骤C,区域多台站GNSS垂直TEC投影:步骤D,区域高分辨率电离层TEC地图重构。本发明所公开的方法,利用区域较为密集的地基GNSS监测数据,基于离散余弦变换—惩罚最小二乘回归(DCT—PLS)算法,可以实现区域非常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TEC地图重构。
-
公开(公告)号:CN117057216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0854270.8
申请日:2023-07-12
Applicant: 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
IPC: G06F30/27 , G06N20/00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和模型约束的全球电离层F2层参数建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测高仪观测资料的获取与预处理:步骤2,掩星观测资料的获取与预处理:步骤3,利用国际参考电离层模型IRI计算NmF2和hmF2;步骤4,利用水平风场模型HWM计算纬向风场速度和经向风场速度;步骤5,机器学习构建全球NmF2模型;步骤6,机器学习构建全球hmF2模型:步骤7,电离层F2层参数模型评估。本发明所公开的方法,基可为地‑空无线电信息系统穿越电离层环境的链路设计提供模型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7031503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0805908.9
申请日:2023-07-01
Applicant: 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所公开了一种分布式GNSS干扰效能评估方法,包括七个步骤,该方法能够准确给出分布式GNSS干扰信号的空间分布特征。根据部署于不同节点上的GNSS干扰辐射源信号特征,在获取干扰辐射源信息的基础上,完整地考虑了每个干扰辐射源从发射到接收整个电磁波传播链路上的干扰信号特性变化,通过电波传播模型实现对电磁波在信道传播过程中衰减的估计,结合搭载的卫星导航系统模块或装备自身抗干扰特性,实现对GNSS干扰覆盖范围的准确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2526618B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011309284.4
申请日:2020-11-19
Applicant: 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频段多星座卫星信号的电离层层析成像测量仪及其观测方法,该测量仪包括数据综合处理单元、与数据综合处理单元电连接的低轨卫星信标电离层测量部件、GNSS卫星信号电离层测量部件、数据存储单元、电源单元和数据显控单元。本发明所公开基于多频段多星座卫星信号的电离层层析成像测量仪,将中高轨和低轨卫星信号测量相结合,提高了电离层电子密度的测量精度;将多种GNSS卫星导航系统相结合,扩展了卫星观测路径,给出更为精确的TEC分布;将多频段卫星信号相结合,实现了多频段宽尺度电离层闪烁和不均匀体参量的综合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4114467B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111380982.8
申请日:2021-11-20
Applicant: 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兼容地基GNSS和掩星资料的电离层数据同化观测矩阵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A,计算GNSS卫星‑接收机之间信号传播路径坐标:步骤B,计算信号传播路径与同化区域内离散化网格交叉面的纬度、经度和高度:步骤C,计算传播路径上的所有相交点的位置坐标:步骤D,构建电离层数据同化观测矩阵。本发明提供了的电离层数据同化观测矩阵构建方法,兼顾了地基GNSS和掩星的特点,特别考虑了掩星接收机与GNSS卫星传播路径上纬度和高度变化非单调递增或递减的关系,有效避免了观测矩阵构建过程中射线在网格内的截距求解误差,实现了数据同化观测矩阵的准确估计。
-
公开(公告)号:CN109557562B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1811462153.2
申请日:2018-12-03
Applicant: 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
IPC: G01S19/21 , G01S19/42 , H04B17/3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波传播模型的GNSS干扰源定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监测区域范围内合理布设检测节点;(2)若检测节点检测到功率超过预定阈值的干扰信号,则判定存在干扰;(3)中心节点接收并处理各个检测节点发送过来的监测数据,并解析出检测节点的位置、接收到的干扰信号功率及环境类型信息,然后结合电波传播模型进行GNSS干扰源定位;(4)中心节点进行干扰源定位后,以距离干扰源最近的检测节点为基准,利用电波传播模型,计算干扰源的等效辐射功率。本发明所公开基于电波传播模型的GNSS干扰源定位方法,采用了可适用于各种环境的电波传播模型计算信号传播路径损耗,提高了干扰源定位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417580B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111675121.2
申请日:2021-12-31
Applicant: 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
IPC: G06F30/20 , G01S19/37 , G01W1/10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观测系统对全球电离层数据同化性能的影响评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A,地基和天基观测系统基本参数输入;步骤B,GNSS卫星和LEO掩星卫星的轨道坐标计算;步骤C,地基和天基电离层观测数据仿真;步骤D,基于Kalman滤波的全球电离层数据同化;步骤E,电离层TEC和电子密度同化性能评估。本发明所公开的方法,对观测系统采用仿真试验手段(OSSE),利用NeQuick模型模拟生成不同观测手段“真实”的观测数据,同时基于Kalman滤波同化算法对各种观测系统的观测数据进行同化处理,并采用总电子含量(TEC)和电子密度(Ne)的技术分(Skill Score)评估方法,对各类观测系统及其组合对全球电离层数据同化性能的影响进行定量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1125609B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1911328951.0
申请日:2019-12-20
Applicant: 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指数驱动的电离层三维电子密度重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A,多GNSS数据源电离层垂直总电子含量映射:步骤B,最优化电离层Rz指数确定:步骤C,最优化电离层IG指数确定:步骤D,基于双指数驱动的电离层三维电子密度重构。本发明所公开基于双指数驱动的电离层三维电子密度重构方法,采用国际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组织(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IGS)发布的全球GNSS观测数据和COSMIC数据分析和档案中心(COSMIC Data Analysis and Archive Center,CDAAC)发布的GNSS掩星电子密度剖面数据产品作为电离层三维电子密度重构的数据来源,基于最优化的Rz和IG指数对国际参考电离层模型(International Reference Ionosphere,IRI)进行数据驱动更新,实现高精度电离层三维电子密度重构。
-
公开(公告)号:CN115015974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111678422.0
申请日:2021-12-31
Applicant: 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GNSS掩星与三频信标的电离层探测性能仿真评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A,GNSS掩星电离层探测数据仿真;步骤B,GNSS掩星电离层反演;步骤C,三频信标电离层探测数据仿真;步骤D,三频信标电离层层析成像;步骤E,电离层探测性能评估。本发明所公开基于GNSS掩星与三频信标的电离层探测性能仿真评估方法,结合真实的卫星星历、GNSS掩星和三频信标接收机的参数,利用数值仿真方法对两种载荷的电离层测量过程进行模拟,并在此基础上对两种载荷的电离层测量结果进行交叉对比,从而评估仪器指标及反演结果是否满足卫星工程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1965671A
公开(公告)日:2020-11-20
申请号:CN202011037222.2
申请日:2020-09-28
Applicant: 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GNSS信号质量监测与干扰监测定位系统,所述的系统包括一个以上的GNSS信号质量监测与干扰监测定位设备和一个GNSS信号质量监测与干扰监测定位管控中心,定位管控中心与定位设备之间,各定位设备之间均可通过非导航频段无线自组网完成互联互通。本发明所公开的GNSS信号质量监测与干扰监测定位方法,根据综合研判结果,采用了基于卫星导航信息和干扰频谱信息融合的TDOA时差定位和AOA测向定位的干扰源综合定位方法,解决了目前对压制和欺骗干扰源在复杂电磁环境中无法高精度高可靠性定位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压制式和欺骗式干扰源定位,并且可同时对多个同频干扰源高精度定位。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