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井掺气排水结构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485387A

    公开(公告)日:2019-11-22

    申请号:CN201910893999.X

    申请日:2019-09-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利水电设施泄洪洞竖井结构领域,尤其是一种通过对竖井进行掺气减蚀,从而保障竖井段安全运行的竖井掺气排水结构,包括竖井,所述竖井由上往下依次分为上涡室段、收缩段、竖井中部段和竖井下部段,其中,所述收缩段底部的出口端与竖井中部段顶部的入口端之间设置有补气通道。在流动的水流作用下,可以实现气体通过补气通道进入从而实现掺气的效果,从而保障竖井段安全运行。另外,这样的结构设计还可以让竖井高度可根据高水头增加,不受空化空蚀制约。所采用的补气通道设计,其掺气结构简单,尽管增加了部分开挖量,但基本消除了空化空蚀风险,有利后期运行安全,大幅降低后期维护费用。本发明尤其适用于泄洪洞竖井掺气结构之中。

    膨胀型螺栓结构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372861A

    公开(公告)日:2019-02-22

    申请号:CN201811392666.0

    申请日:2018-11-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紧固零件领域,尤其是一种让胀壳均匀膨胀,从而有效分散锚固力,提高膨胀螺栓的锚固力和耐久性的膨胀型螺栓结构,包括由螺纹段和膨胀螺栓段构成的螺栓本体,所述膨胀螺栓段外套接设置有胀壳结构,螺纹段外套接设置有螺帽结构,所述胀壳结构的壁厚沿膨胀螺栓段朝向螺纹段的方向上为逐渐增厚且胀壳结构的内壁面与膨胀螺栓段外壁面紧密贴合。本发明有效克服原有螺栓结构紧固力小且易失效的缺点,从而使其可以更广泛的应用于对紧固力要求较高的锚固结构中,尤其适用于对锚固力要求较高的物件在水泥、砖等材料上的紧固。

    泄洪洞侧壁式补气洞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1794194A

    公开(公告)日:2020-10-20

    申请号:CN202010717019.3

    申请日:2020-07-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利水电领域,尤其是一种可以传统的消补气竖井,从而低成本、环保的实现泄洪洞补气施工的泄洪洞侧壁式补气洞结构,包括泄洪洞,包括设置于山体外侧壁上的出洞口,所述出洞口与泄洪洞之间通过补气通道连通,所述补气通道依次由补气洞入口段、补气洞渐变过渡段和补气洞出口段构成,所述补气洞入口段与出洞口连通,补气洞出口段与泄洪洞水面线以上的侧壁连通,其中,补气洞入口段的入口段高度大于入口段宽度,补气洞出口段的出口段宽度大于出口段高度。本发明结构形式简单,也无需在山体外侧布置施工道路,更加环保。另外,由于取消了补气竖井及施工道路,大幅降低了成本投资。本发明尤其适用于泄洪洞补气洞施工之中。

    用于高拱坝、窄峡谷、大流量泄洪孔口的水垫塘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4695392A

    公开(公告)日:2015-06-10

    申请号:CN201510119057.8

    申请日:2015-03-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B8/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高拱坝、窄峡谷、大流量泄洪孔口的水垫塘结构,属于水工建筑物设计建造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能有效降低混凝土底板渗水状况,减轻水垫塘运行脉动压力的用于高拱坝、窄峡谷、大流量泄洪孔口的水垫塘结构。所述的水垫塘结构包括覆设有混凝土底板的水垫塘本体,在所述混凝土底板的下方设置有排水廊道,在所述的混凝土底板上设置有结构缝,还包括排水系统和结构缝密封系统,所述的结构缝密封系统包括沿所述混凝土底板厚度方向顺序的设置在所述结构缝内的至少两层止水组件;所述的排水系统包括两端连入相邻两条排水廊道的多条排水暗沟,所述的各条排水暗沟与所述的结构缝一一对应的布置在构成混凝土底板的后浇混凝土块的下侧转角处。

    竖井掺气排水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0485387B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1910893999.X

    申请日:2019-09-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利水电设施泄洪洞竖井结构领域,尤其是一种通过对竖井进行掺气减蚀,从而保障竖井段安全运行的竖井掺气排水结构,包括竖井,所述竖井由上往下依次分为上涡室段、收缩段、竖井中部段和竖井下部段,其中,所述收缩段底部的出口端与竖井中部段顶部的入口端之间设置有补气通道。在流动的水流作用下,可以实现气体通过补气通道进入从而实现掺气的效果,从而保障竖井段安全运行。另外,这样的结构设计还可以让竖井高度可根据高水头增加,不受空化空蚀制约。所采用的补气通道设计,其掺气结构简单,尽管增加了部分开挖量,但基本消除了空化空蚀风险,有利后期运行安全,大幅降低后期维护费用。本发明尤其适用于泄洪洞竖井掺气结构之中。

    洞塞泄洪洞下平段排气通道断面面积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57586B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210020575.4

    申请日:2022-0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洞塞泄洪洞下平段排气通道断面面积计算方法,属于水电站洞塞泄洪洞结构设计技术领域。本发明自进口控制闸门开启至下平段刚充满水时所需的时间设定为t,本发明中下平段刚充满水的状态是指下平段起始端的水面与该部位洞顶齐平,该状态下进口控制闸门孔口泄流能力为Q进,出口压坡孔口泄流能力为Q出。本发明中洞塞泄洪洞下平段充满水的判定方法为:进口控制闸门孔口的泄流能力不小于出口压坡孔口的泄流能力。本发明在前期设计阶段即可准确估算排气通道的断面面积,并用于指导水工模型试验方案的设计,减少水工模型试验的比较方案数量,从而节约水工模型试验的试验成本和试验时间。

    泄洪洞侧壁式补气洞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1794194B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010717019.3

    申请日:2020-07-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利水电领域,尤其是一种可以传统的消补气竖井,从而低成本、环保的实现泄洪洞补气施工的泄洪洞侧壁式补气洞结构,包括泄洪洞,包括设置于山体外侧壁上的出洞口,所述出洞口与泄洪洞之间通过补气通道连通,所述补气通道依次由补气洞入口段、补气洞渐变过渡段和补气洞出口段构成,所述补气洞入口段与出洞口连通,补气洞出口段与泄洪洞水面线以上的侧壁连通,其中,补气洞入口段的入口段高度大于入口段宽度,补气洞出口段的出口段宽度大于出口段高度。本发明结构形式简单,也无需在山体外侧布置施工道路,更加环保。另外,由于取消了补气竖井及施工道路,大幅降低了成本投资。本发明尤其适用于泄洪洞补气洞施工之中。

    多库自动联调式水库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485362A

    公开(公告)日:2019-11-22

    申请号:CN201910893251.X

    申请日:2019-09-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利水电水库设置领域,尤其是一种各水库总库容自动联合调度使用,保证水库库容规模的多库自动联调式水库,包括下游水流段,包括设置于下游水流段上游方向的第一水库和第二水库,其中,第一水库和第二水库之间为连通结构,第一水库和第二水库分别设置有第一水库挡水结构和第二水库挡水结构,第一水库的第一水库水流段的尾段与第二水库的第二水库水流段的尾段并联后与下游水流段连通。本发明联通各水库的水流联通结构为无控制结构,可以根据水位差自动实现多库水体互补的联合调度,从而很好的保证了水库规模,本发明尤其适用于偏远地区水库的修建之中。

    用于高拱坝、窄峡谷、大流量泄洪孔口的水垫塘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4695392B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申请号:CN201510119057.8

    申请日:2015-03-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高拱坝、窄峡谷、大流量泄洪孔口的水垫塘结构,属于水工建筑物设计建造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能有效降低混凝土底板渗水状况,减轻水垫塘运行脉动压力的用于高拱坝、窄峡谷、大流量泄洪孔口的水垫塘结构。所述的水垫塘结构包括覆设有混凝土底板的水垫塘本体,在所述混凝土底板的下方设置有排水廊道,在所述的混凝土底板上设置有结构缝,还包括排水系统和结构缝密封系统,所述的结构缝密封系统包括沿所述混凝土底板厚度方向顺序的设置在所述结构缝内的至少两层止水组件;所述的排水系统包括两端连入相邻两条排水廊道的多条排水暗沟,所述的各条排水暗沟与所述的结构缝一一对应的布置在构成混凝土底板的后浇混凝土块的下侧转角处。

    一种压力钢岔管群量化设计方法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416375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458939.2

    申请日:2024-10-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是水利工程领域的一种压力钢岔管群量化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制定钢岔管群的量化指标,水头损失和钢管总重量,然后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完成钢岔管群结构的初步设计,并依次利用水力学计算公式、有限元流体数值计算方法和模型试验来计算验证钢岔管群的水头损失,最后对钢岔管群进行结构受力分析和重量计算,期间通过调整结构设计来满足指标要求。本发明采用先制定量化指标,后根据量化指标来优化结构的设计思路,按照先满足水头损失,后满足结构强度,再优化结构重量的步骤并结合反馈机制来调整钢岔管结构,实现了水头损失和钢管重量的优化设计,提高了钢岔管群的设计效率和结构性能,降低了工程成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