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多级电站衔接段穿河的地下调节池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8390475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662974.X

    申请日:2024-05-2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电站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多级电站衔接段穿河的地下调节池结构。本发明包括上一级电站地下厂房,上一级电站地下厂房的上游侧与上一级电站压力管道衔接,上一级电站地下厂房的下游侧上部由母线洞连接主变室,上一级电站地下厂房的下游侧下部由尾水连接洞连接尾水洞,尾水洞的下游端与下一级电站的地下调节池衔接;尾水连接洞采用前无压后有压型式,尾水连接洞底板的坡比设置为1:10至1:1.732;尾水洞为有压隧洞,尾水洞采用陡压坡穿河的布置形式,尾水洞底板的坡比设置为1:10至1:1.732;地下调节池的下游侧对应连接下一级电站引水隧洞,下一级电站引水隧洞为有压隧洞。本发明施工难度小,且结构长期安全运行有保障。

    适用于多级电站穿活动断裂的地下调节池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8390474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662971.6

    申请日:2024-05-2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电站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多级电站穿活动断裂的地下调节池结构,包括上一级电站地下厂房,上一级电站地下厂房的上游侧与上一级电站压力管道衔接,上一级电站地下厂房的下游侧上部由母线洞连接主变室,上一级电站地下厂房的下游侧下部由尾水连接洞连接尾水洞,尾水洞的下游端与下一级电站的地下调节池衔接;尾水连接洞采用前无压后有压型式,尾水连接洞底板的坡比设置为1:10至1:1.732;尾水洞为有压隧洞,尾水洞采用陡压坡穿河的布置形式,尾水洞底板的坡比设置为1:10至1:1.732;地下调节池的上部下游侧连接具有低水头的下一级电站引水隧洞,下一级电站引水隧洞为有压隧洞。本发明施工难度小,且结构长期安全运行有保障。

    气垫式调压室
    3.
    发明公开
    气垫式调压室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7926772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133976.X

    申请日:2024-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气垫式调压室,包括内部设有气室的调压室本体,调压室本体顶部设有与气室连通的可开闭的进气口,调压室本体底部设有与气室连通的管道,调压室本体的气室内设有气垫组件;气垫组件包括垫板和浮板,垫板可升降设置在调压室本体内并与调压室本体的内壁密封配合以将气室分隔为上下两部分,浮板活动连接在垫板的底部并与垫板密封配合形成位于垫板与浮板之间的密封空腔,垫板上设有与密封空腔连通的可开闭的第一气口。本发明能够有效提高调压室气室内外侧的压力平衡效果;能够防止出现因垫板所处位置过高而导致的充气难度大或出现因垫板所处位置过低而对水面加压效果差的问题,提高对水流调压效果的稳定性。

    具有溢流结构的地下调节池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142391A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210896989.3

    申请日:2022-07-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溢流结构的地下调节池,包括设置在地表下方的调节池洞室以及与调节池洞室连通的溢流隧洞,溢流隧洞固定连接在调节池洞室的上半部并朝向背离调节池洞室的方向延伸,溢流隧洞内设有溢流堰。本发明通过对地下调节池的结构进行改进,在地下调节池的调节池洞室上增加了溢流隧洞用以对调节池洞室进行排水,当地下调节池的进水量超过调节池洞室的最高水位限制时,过量的水体能够从溢流坝上溢流进溢流隧洞中并通过溢流隧洞排出;溢流堰能够阻止溢流隧洞中的水体回流进调节池洞室内;本发明能够有效避免地下调节池的调节池洞室内水体过量积聚,保证调节池洞室内水位维持在地下调节池能够进行正常水量调节工作的最高限制水位以下。

    掺气坎挑坎的检修梯步布置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4438976A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210087865.0

    申请日:2022-01-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掺气坎挑坎的检修梯步布置结构,适用于泄洪洞及溢洪道的掺气坎和挑坎,属于水利水电工程领域。本发明包括挑坎,挑坎的末端面设置有检修梯步,检修梯步包括一件或者多件U形骨架,多件U形骨架沿着高程方向间隔布置,每件U形骨架的两端与挑坎固定连接,处于位置最高处的一件U形骨架与挑坎末端的顶高程之间的最小间距为20cm~30cm。本发明可以解决掺气坎和挑坎的人员通行问题,检修维护人员可以较方便地通过该梯步进行检修和维护。

    基于可解释性机器学习模型的岩爆风险等级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39967A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0988918.5

    申请日:2024-07-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岩爆领域,为了提高预测结果的可信度,提供了基于可解释性机器学习模型的岩爆风险等级预测方法,通过解释性算法能够分解并定量映射各个评价指标对岩爆风险评估模型预测结果的贡献,这一过程有助于识别影响岩爆风险预测的关键因素,阐明预测模型的决策逻辑,克服预测模型在可解释性方面的局限,增强预测结果的可信度。通过对岩爆等级进行合并,将多分类问题简化为更少的分类,可以更集中地处理类别之间的差异,降低模型的学习难度和复杂性,减少过拟合的风险。通过这样的转换,工程现场也可以制定更为合理的安全措施、优化资源分配、调整监测重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