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871365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010711350.4
申请日:2020-07-22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B01J20/18 , B01J20/30 , C02F11/00 , C02F101/10 , C02F101/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铝锆改性沸石、制备方法及控制污染底泥中氮、磷释放的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铝锆改性沸石、制备方法及控制污染底泥中氮、磷释放的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铝锆改性沸石,其特征在于:由天然沸石结合无水三氯化铝和八水氧氯化锆制成。按重量份数计算包括:天然沸石5~15份;无水三氯化铝1~5份;八水氧氯化锆0.4~1.6份。按重量份数计算包括:天然沸石10份;无水三氯化铝3份;八水氧氯化锆1份。本发明适用于水环境治理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4084961A
公开(公告)日:2022-02-25
申请号:CN202111413125.3
申请日:2021-11-25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适用于滨海内湾的漂浮式生态湿地系统及构建方法,针对目前滨海生态岸线退化、生物多样性降低及生态功能退化、环境承载力下降等生态环境问题,可为滨海岸带生物营造栖息地,丰富生物多样性,提升浅湾滨海水域水质。所述系统包括若干串联拼接的浮岛单体,所述浮岛单体底部悬挂有若干吊绳,沿所述吊绳上设有若干牡蛎壳,浮岛单体上方种植耐盐、耐淹挺水植物。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作浮岛单体;将实验室或育苗场培育的耐盐、耐淹挺水植物按一定间距移栽至浮岛单体上方;浮岛单体放置于实验室培育室或近海水产养殖区,待岛单体上方的植物复壮生长以及牡蛎幼苗附着;将若干培育完成后的浮岛单体多级串联拼接。
-
公开(公告)号:CN113265980A
公开(公告)日:2021-08-17
申请号:CN202110584508.0
申请日:2021-05-27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生态海堤系统,该系统主要应用于浅海湾,其包括由陆到海依次布置的生态海堤主体、植被群落带、生物礁石区、海藻场和生态潜堤。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功能生态海堤系统,适用于受海浪冲击、侵蚀较为严重、缺少海堤防护海堤生态化建设工程。通过对海堤本体的构型及材质进行生态化改造,能有效增加生境的复杂度,提升海洋生物多样性。人工生态礁体和海藻场不仅能够改善水质而且其复杂的空间结构能够为鱼类、甲壳类和底栖无脊椎动物等多种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此外,生态潜堤作为整个系统的初级减灾策略,实现生态和减灾协同增效。
-
公开(公告)号:CN114667920A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2011544276.8
申请日:2020-12-24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飘浮型滨海小型栖息地系统的构建方法,包括对漂浮型湿地载体、耐盐植物系统以及海藻植物系统的构建,同时通过漂浮型湿地载体与耐盐植物系统以及海藻植物系统相协调,衍生形成鸟类系统、微生物系统和鱼类贝类系统。本发明系统相对稳定、适应性强、净化效果显著,具有提升滨海生物多样性、增加景观效应、节约成本等优点,可满足不同海域的水质环境治理。其中,植物—微生物协同作用、藻类的吸收、富集和降解作用,可降解水体中的污染物,极大地提高了水质净化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068646A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申请号:CN202110380701.2
申请日:2021-04-09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淤泥质海湾的生态鱼礁及其培育方法,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人工鱼礁的混凝土材质的表面比较光滑,其粗糙度不适宜海洋生物附着,同时人工鱼礁附着生物群落的形成和演替比较缓慢的不足之处,利用生态混凝土构建鱼礁礁体并在礁体侧表面均匀镶嵌废弃的牡蛎壳,采用牡蛎、海藻定点培育和投放的方法,有效的改善人工鱼礁的生态功能。其结构包括底盘和五通结构体,所述五通结构体包括空心半圆柱体和空心圆柱体,所述的两个空心半圆柱体交叉布置在底盘上,所述空心圆柱体竖直布置在两个空心半圆柱体的交叉位置,空心半圆柱体和空心圆柱体的内腔相互贯通,所述的五通结构体表面均匀镶嵌有牡蛎壳。
-
公开(公告)号:CN112674008B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011431745.5
申请日:2020-12-07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潮间带生态牡蛎礁系统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牡蛎礁礁体的构建、培育及投放,本发明的牡蛎礁构型选择为蜂窝状结构,蜂窝状结构密合度最高、抗挤压力强、可使用空间最大,节省材料;同时,蜂窝结构可以诱集其他小型底栖动物、微生物,营造生物栖息地。本发明可实现显著提高牡蛎的成活率、生物量,改善近海潮间带生物多样性,净化近海海域水环境的多重目标。同时,基于潮间带潮汐特点,本发明所述的礁体可实现水体的循环更新,实现水流自由流动交换。本发明可为潮间带生态环境萎缩、退化、破坏的区域提供解决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4223597A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1405789.5
申请日:2021-11-24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淤泥质海岸的生物共生型礁体装置及应用,所述生物共生型礁体装置包括牡蛎礁壳体、牡蛎礁网袋、植物生长载体,牡蛎礁壳体为镂空正方体结构,针对目前近岸滩涂生态岸线退化、生物多样性降低及生态功能退化、环境承载力下降等生态环境问题,将牡蛎礁与适生滨海植物结合起来,为滨海生物物种提供更好的栖息地,增加了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674008A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2011431745.5
申请日:2020-12-07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潮间带生态牡蛎礁系统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牡蛎礁礁体的构建、培育及投放,本发明的牡蛎礁构型选择为蜂窝状结构,蜂窝状结构密合度最高、抗挤压力强、可使用空间最大,节省材料;同时,蜂窝结构可以诱集其他小型底栖动物、微生物,营造生物栖息地。本发明可实现显著提高牡蛎的成活率、生物量,改善近海潮间带生物多样性,净化近海海域水环境的多重目标。同时,基于潮间带潮汐特点,本发明所述的礁体可实现水体的循环更新,实现水流自由流动交换。本发明可为潮间带生态环境萎缩、退化、破坏的区域提供解决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5262472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804342.3
申请日:2022-07-07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防控滨海海岸水土流失蜂窝结构及方法,由多块潮汐池块体(1)交错连接构成的柔性自适应地形的蜂窝状结构,所述潮汐池块体(1)整体呈六边形设置,潮汐池块体(1)内部设置为多级台阶低洼式集水池(2),多块潮汐池块体(1)之间通过连接绳(3)相连接,所述蜂窝状结构沿海岸线平行布置于潮间带上;单个所述潮汐池块体(1)的底部设置穿孔结构,穿孔结构包括横向通孔(4)和纵向通孔(5),横向通孔(4)和纵向通孔(5)能够供连接绳(3)穿过。本发明用于修复滨海及河口受侵蚀的海岸,起到良好的固滩和滨海生物多样性增加的作用,同时提升了美感。
-
公开(公告)号:CN111871365A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2010711350.4
申请日:2020-07-22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B01J20/18 , B01J20/30 , C02F11/00 , C02F101/10 , C02F101/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铝锆改性沸石、制备方法及控制污染底泥中氮、磷释放的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铝锆改性沸石、制备方法及控制污染底泥中氮、磷释放的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铝锆改性沸石,其特征在于:由天然沸石结合无水三氯化铝和八水氧氯化锆制成。按重量份数计算包括:天然沸石5~15份;无水三氯化铝1~5份;八水氧氯化锆0.4~1.6份。按重量份数计算包括:天然沸石10份;无水三氯化铝3份;八水氧氯化锆1份。本发明适用于水环境治理领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