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765561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928960.4
申请日:2024-12-25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锰基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能量管理方法及系统,属于储能技术领域。储能系统能量管理方法包括:获取每个储能单元的荷电状态、健康状态、储能单元温度;根据储能单元的荷电状态、储能单元温度计算储能单元的安全状态;根据荷电状态、健康状态、储能单元温度、安全状态构建功率分配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求解目标函数得到功率分配指令,根据功率分配指令和储能单元的安全状态分配功率。该方法在测量储能单元健康状态SOH和温度T的基础上分配储能单元功率,防止储能单元温度过高,延缓电站老化。
-
公开(公告)号:CN119675084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871010.2
申请日:2024-12-18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2J3/3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压级联构网型储能分级并网控制方法及系统,属于储能控制与电力系统优化领域。该方法采通过将多个储能单元以级联方式连接,实现了系统的灵活扩展和高效集成,适用于不同规模的电力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分级控制策略,采用局部控制和全局协调两个层级控制方法。局部控制针对每个储能单元进行实时优化管理,确保其高效运行;全局协调则基于整体电网状态进行动态调节,优化储能系统的整体输出,实现协调一致的并网控制。该方法通过分级控制和动态调节,实现了储能系统的优化运行,增强了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791682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833486.2
申请日:2023-12-27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调峰调频的储能电站能量管理方法及系统,属于储能技术领域,包括:获取电网每时段的调峰指令、调频指令;将每时段各个电池储能单元SOC动态划分调峰区和调频区,根据调峰指令计算调峰区最大可发功率,确定参与调峰的电池储能单元数量,再根据剩余的电池储能单元及调频指令确定调频区最大可发功率,确定参与调频的电池储能单元数量;根据调峰区目标函数和调频区目标函数分别计算参与调峰、调频的电池储能单元功率指令。以增强了储能电站调频能力,提高了电池储能电站的利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051684A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210757143.1
申请日:2022-06-3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风力发电及储能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离网型风储荷系统动态组网协调控制方法及装置;所述装置:风机的输出端分成两路,一路通过断路器K1连接箱式变压器T1输入端,另一路通过风机变流器连接箱式变压器T1输入端;箱式变压器T1输出端通过电缆连接断路器K2的一端,断路器K2的另一端连接高压母线;储能系统通过箱式变压器T2连接高压母线;无功备用负荷P1和有功负荷P2均连接高压母线。本发明中设置有无功备用负荷P1和有功负荷P2;当风机启动阶段无功负荷不足时,投入备用无功负荷;当风机启动过程中开始吸收无功时,逐步切出无功负荷,从而实现系统电压的稳定,避免了长电缆引起的系统过电压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20016516A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510236722.5
申请日:2025-02-28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锰酸锂电池混合储能系统一次调频能量管理方法及系统,属于储能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根据含锰酸锂电池混合储能系统搭建多类型储能参与电网系统的一次调频模型;基于所述一次调频模型获取含锰酸锂电池混合储能系统的电网频率变化;当所述电网频率变化超过调频死区范围后,锰酸锂电池参与电网一次调频,并启动下垂控制;所述锰酸锂电池参与电网一次调频,包括:根据电网频率变化以及各设备最大功率确定各设备的调频系数;基于调频系数,根据锰酸锂电池储能以及飞轮储能SOC计算调频补偿功率;根据所述调频补偿功率确定锰酸锂电池储能以及飞轮储能以及同步机组最终的调频功率。该方法能够提高电网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920466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0999848.3
申请日:2024-07-24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储能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及系统,属于电力系统调度控制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针对以新能源为主的分布式电源,分析风力、光伏及其储能系统的随机出力特性,构建分布式电源随机出力模型;基于所述分布式电源随机出力模型,将瞬时故障纳入对系统可靠性评估过程中,构建瞬时故障的含分布式电源可靠性评估模型;基于仿射最小路法,通过寻找每个负荷点的最短路径,将含分布式电源可靠性评估模型中可靠性参数映射到相应的最短路径内的节点,从而计算该最短路径内元件和节点的可靠性指标。本发明提供的储能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具有准确性高、全面性强、高效性和指导性强等优点,能够有效地评估含有新能源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的可靠性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4825487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754819.1
申请日:2022-06-3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离网型风储荷发电系统及控制调试方法包括:具有风力发电机的风力发电支路、储能支路、有功负荷和断路器;风力发电支路和断路器串联后与储能支路和有功负荷并联,然后接入高压母线。本发明首先控制断路器断开,储能支路投入、并将有功负荷中一部分投入;控制断路器闭合,风力发电机开始工作;以储能支路输出端无功功率为指令控制所述储能支路的输出功率,风力发电机的定子电压与风机外部电压开始同步,并达到预设并网条件;风力发电机按给定功率爬坡输出有功功率,在风机有功爬坡过程中,逐步投入有功负荷。本发明通过控制风机、储能的功率,当组网过程中启动感性负荷不足时,可以避免长电缆引起的过电压问题,有利于系统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4825453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755822.5
申请日:2022-06-3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风力发电及储能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基于电压源型储能的离网型风储荷控制方法及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储能系统、箱式变压器T1、电缆、箱式变压器T2、负荷P和高压母线;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通过箱式变压器T1和电缆连接高压母线;储能系统通过箱式变压器T2连接高压母线;负荷P连接高压母线。本发明系统结构布置简单,成本和控制难度低;本发明系统可以在无大电网支撑的情况下独立运行,为其周边供电,对缓解电力供应紧张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9904020A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411637627.8
申请日:2024-11-15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南供电公司
IPC: G06Q10/0631 , G06Q30/0202 , G06Q50/06 , H02J3/38 , H02J3/46 , H02J3/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升配网供电能力的替代性储能规划方法及相关装置,属于电气工程技术领域,包括:搭建功能替代性储能优化规划双层模型,所述双层模型的上层为规划层,下层为运行层;对双层模型进行优化求解,得到电化学储能系统规划方案,所述电化学储能系统规划方案包括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节点及配置规模。本发明的规划方法以偏远山区、海岛等电网延伸困难地区为应用场景,在促进配网侧新能源接入与消纳的同时,保证配网末端的供电能力,将为提升配网末端供电能力场景下的储能高效规划提供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9337751B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902766.9
申请日:2024-12-23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7 , G06N3/045 , G06N3/0442 , G06N3/0455 , G06N3/084 , G06F119/12 , G06F119/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储能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电池系统电压极差的深度学习预测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采集电池簇的电池运行数据;所述电池运行数据包括单体电池极差数据、电池簇充放电功率和电池簇总电压数据;将所述电池运行数据输入预先训练好的深度学习预测模型中预测,获得电池簇未来预设时间内的电压极差预测结果;其中,所述预先训练好的深度学习预测模型为BiGRU‑Transformer‑LSTM模型。本发明采用BiGRU‑Transformer‑LSTM三种不同架构的混合模型,能有效预测电池电压极差变化,可由当前电压、功率信息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的电压极差变化,并具有电压一致性评估功能;该方法有助于合理规划电池组的充放电策略,延长电池寿命,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可靠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