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232194B
公开(公告)日:2017-06-06
申请号:CN201310226390.X
申请日:2013-06-07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中海油新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由炭质材料生产甲烷联产液体燃料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将炭质材料气化后得到的粗合成气进行净化以脱除所述粗合成气中的杂质,得到净合成气;将至少部分所述净合成气与费托合成反应催化剂接触,并将接触后得到的产物进行气液分离,得到气体产物和液体产物;将甲烷化气体原料与甲烷化催化剂接触,所述甲烷化气体原料含有所述气体产物或者含有所述气体产物经水气变换后的水气变换气,所述甲烷化气体原料中的H2/CO的摩尔比为2.8‑3.5。按照本发明的方法能够生产甲烷并联产液体燃料,并且有效降低了过程中的水气变换的负荷,节约了能耗,提高了碳的利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230614B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310226430.0
申请日:2013-06-07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中海油新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IPC: C07C1/04 , C07C9/04 , C07C31/02 , C07C29/15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由炭质材料生产甲烷联产低碳醇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将炭质材料气化后得到的粗合成气进行净化以脱除所述粗合成气中的杂质,得到净合成气;将至少部分所述净合成气与将合成气转化为低碳醇的催化剂接触,并将接触后得到的产物进行气液分离,得到气体产物和液体产物;将甲烷化气体原料与甲烷化催化剂接触,所述甲烷化气体原料含有所述气体产物或者含有所述气体产物经水气变换后的水气变换气,所述甲烷化气体原料中的H2/CO的摩尔比为2.8-3.5。按照本发明的方法能够生产甲烷并联产低碳醇,并且有效降低了过程中的水气变换的负荷,节约了能耗,提高了碳的利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230614A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申请号:CN201310226430.0
申请日:2013-06-07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中海油新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IPC: C07C1/04 , C07C9/04 , C07C31/02 , C07C29/15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由炭质材料生产甲烷联产低碳醇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将炭质材料气化后得到的粗合成气进行净化以脱除所述粗合成气中的杂质,得到净合成气;将至少部分所述净合成气与将合成气转化为低碳醇的催化剂接触,并将接触后得到的产物进行气液分离,得到气体产物和液体产物;将甲烷化气体原料与甲烷化催化剂接触,所述甲烷化气体原料含有所述气体产物或者含有所述气体产物经水气变换后的水气变换气,所述甲烷化气体原料中的H2/CO的摩尔比为2.8-3.5。按照本发明的方法能够生产甲烷并联产低碳醇,并且有效降低了过程中的水气变换的负荷,节约了能耗,提高了碳的利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3130318A
公开(公告)日:2013-06-05
申请号:CN201110388488.6
申请日:2011-11-29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中海油新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IPC: C02F1/72 , C01B3/38 , C02F101/3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54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酚废水制备合成气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水的超临界条件下,将氧化剂与含酚废水进行接触得到合成气,所述氧化剂的用量为含酚废水中有机物和氨态氮被完全氧化理论需氧量的0.2-0.8倍。根据本发明的含酚废水制备合成气的方法,不仅能够使含酚废水中的有机物的含量明显降低,同时又可将含酚废水中酚类等有机物转化为合成气,实现废弃资源回收。
-
公开(公告)号:CN102266778B
公开(公告)日:2013-04-10
申请号:CN201010198623.6
申请日:2010-06-04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中海油新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B01J23/75 , B01J23/83 , B01J21/18 , C07C29/15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由CO加氢合成C2-C25高碳伯醇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方法是以碳纳米管作为载体,所述活性组分为含钴化合物,还可添加助剂,所述助剂为含有下述元素中至少一种元素的卤化物、氧氯化物、硫酸盐、氧硫酸盐、碳酸盐、硝酸盐、氧硝酸盐、亚硝酸盐、草酸盐和柠檬酸盐中的至少一种:镧、锆和铜。活性组分重量为1~30%,助剂重量为0.1~10%;载体比表面积20~600m2/g,孔径1~45nm。采用浸渍等方法将催化剂活性组分和助剂负载在碳纳米管载体上。该催化剂用于CO加氢一步法直接合成高碳醇反应时,具有较高的CO转化率和高碳醇的选择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021043A
公开(公告)日:2011-04-20
申请号:CN201010191032.6
申请日:2010-06-02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中海油新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一种由煤干馏获取净煤气的方法,该方法包括(1)将煤在干馏条件下进行干馏,得到荒煤气,所述荒煤气含有一氧化碳、氢气、甲烷、二氧化碳、焦油和水,所述焦油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2)将该荒煤气与有机溶剂接触,所述荒煤气与有机溶剂接触的条件包括有机溶剂的温度为70-150℃,时间为10秒至120秒,得到第一气相产物和第一液相产物;(3)将所得第一气相产物冷却,得到净煤气和第二液相产物,分离出第二液相产物。采用本发明的方法能够直接得到含水量小于1重量%的煤焦油,分离出的水中油含量小于200mg/L。
-
公开(公告)号:CN101891589A
公开(公告)日:2010-11-24
申请号:CN201010211621.6
申请日:2010-06-21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中海油新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IPC: C07C29/76 , C07C31/02 , C07C31/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取脂肪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通过精馏将费托产物分为四段馏份;(2)分别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水溶液对上述四段馏份进行萃取;(3)分别用不同碳数的烷烃对上述萃取得到的醇相进行反萃;(4)将上述反萃后得到的醇相进行精馏得到相应碳数的脂肪醇,萃取剂返回套用;将上述反萃后得到的烃相进行精馏,塔顶产物并入对应段馏份,釜液为反萃剂,返回套用。本发明具有操作简单、节能环保、易于工业化等优点。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方法脂肪醇的回收率更高,所得脂肪醇产品中杂质的含量更低。
-
公开(公告)号:CN104232139B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310226488.5
申请日:2013-06-07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中海油新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一种由炭质材料生产甲烷联产液体燃料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炭质材料气化后得到的粗合成气进行净化以脱除所述粗合成气中的杂质,得到净合成气;将至少部分所述净合成气和水与混合催化剂接触,并将接触后得到的产物进行气液分离,得到气体产物和液体产物,所述混合催化剂含有水气变换催化剂和费托合成催化剂;将甲烷化气体原料与甲烷化催化剂接触,所述甲烷化气体原料含有所述气体产物,所述甲烷化气体原料中的H2/CO的摩尔比为2.8-3.5。按照本发明的方法能够生产甲烷并联产液体燃料,并且有效降低了过程中的水气变换的负荷,节约了能耗,提高了碳的利用效率,且直接在现有技术的生产甲烷的装置上进行即可,而无需增加设备。
-
公开(公告)号:CN104232194A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申请号:CN201310226390.X
申请日:2013-06-07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中海油新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由炭质材料生产甲烷联产液体燃料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将炭质材料气化后得到的粗合成气进行净化以脱除所述粗合成气中的杂质,得到净合成气;将至少部分所述净合成气与费托合成反应催化剂接触,并将接触后得到的产物进行气液分离,得到气体产物和液体产物;将甲烷化气体原料与甲烷化催化剂接触,所述甲烷化气体原料含有所述气体产物或者含有所述气体产物经水气变换后的水气变换气,所述甲烷化气体原料中的H2/CO的摩尔比为2.8-3.5。按照本发明的方法能够生产甲烷并联产液体燃料,并且有效降低了过程中的水气变换的负荷,节约了能耗,提高了碳的利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232139A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申请号:CN201310226488.5
申请日:2013-06-07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中海油新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一种由炭质材料生产甲烷联产液体燃料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炭质材料气化后得到的粗合成气进行净化以脱除所述粗合成气中的杂质,得到净合成气;将至少部分所述净合成气和水与混合催化剂接触,并将接触后得到的产物进行气液分离,得到气体产物和液体产物,所述混合催化剂含有水气变换催化剂和费托合成催化剂;将甲烷化气体原料与甲烷化催化剂接触,所述甲烷化气体原料含有所述气体产物,所述甲烷化气体原料中的H2/CO的摩尔比为2.8-3.5。按照本发明的方法能够生产甲烷并联产液体燃料,并且有效降低了过程中的水气变换的负荷,节约了能耗,提高了碳的利用效率,且直接在现有技术的生产甲烷的装置上进行即可,而无需增加设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