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299082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396808.X
申请日:2024-04-02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姚迪 , 宋孟燕 , 兰春光 , 王黎丽 , 孟剑 , 张超琦 , 严佳川 , 蒋迪 , 徐曼 , 卫启星 , 李荣鹏 , 钱林峰 , 高经纬 , 杨青屿 , 武蕊 , 王东洋 , 裴昱
IPC: G21C13/093 , G21C17/003 , G21C2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核电厂安全壳的预应力监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安全壳的预应力智能钢绞线及预应力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智能传感筋、多条边丝和牵引中丝;智能传感筋用于预应力值的监测;多条边丝环绕智能传感筋的外周排列为环状结构,环状结构包括传感段和牵引段,智能传感筋的两端均凸出于传感段设置;牵引段具有固定连接在传感段的一端工作位置,及与传感段分离的分离位置;牵引段处于工作位置时,智能传感筋凸出于传感段的部分位于牵引段内;牵引中丝与智能传感筋设置在同一轴线上,固定连接在牵引段内,一端与智能传感筋间隔设置,另一端凸出于牵引段,本发明通过设置牵引段,在进行智能钢绞线的穿束施工作业时,可以避免对智能传感筋造成损伤。
-
公开(公告)号:CN118533085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396947.2
申请日:2024-04-02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B11/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应力应变监测技术领域,公开了包括一种应力应变传感器及安全壳,应力应变传感器包括传感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光栅测点,传感组件适于与待测结构连接;扩大端,套设于传感组件的外部,扩大端开设有安装孔,传感组件贯穿安装孔设置,扩大端设置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扩大端分别设置于光栅测点的两侧,扩大端适于增加传感组件与待测结构中的混凝土的接触面积。本发明通过在传感组件的外部设置扩大端,扩大端增加传感组件与待测结构中的混凝土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了传感组件与混凝土间的握裹力,提高传感组件与混凝土之间的应力应变传递效果,确保光栅测点位置在待测结构中锚固,在混凝土硬化后,保证传感组件能够协同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19933283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122683.6
申请日:2025-01-24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IPC: E04B1/92 , E04B1/98 , E04B2/00 , E04B2/86 , E04C2/08 , E04C2/30 , E04C2/38 , E04H5/02 ,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7/10 , G21F1/12 , G21F1/04 , G21F1/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钢板复合混凝土防护结构,所述防护结构包括外侧钢板、泡沫吸能层、混凝土层,所述外侧钢板位于所述防护结构最外侧,所述泡沫吸能层位于所述外侧钢板的内侧,所述混凝土层相较于所述泡沫吸能层位于所述防护结构更内侧的位置;本申请还涉及一种防护结构的设计方法,用于所述防护结构的设计,所述设计方法包括步骤一,确定所述防护结构所需承受的最大冲击能量,步骤二,确定所述防护结构所能吸收的总能量,步骤三,比较所述防护结构所需承受的最大冲击能量与所述防护结构所能吸收的总能量的大小。本申请可使防护结构兼具良好抗冲击性能、较小防护结构截面厚度、结构轻质、施工简化等优点,并且所述设计方法防护结构更贴合实际。
-
公开(公告)号:CN114525852B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210223295.3
申请日:2022-03-07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钢覆面结构以及包括该钢覆面结构的核工程厂房房间,所述钢覆面结构包括钢覆面和排气组件,所述钢覆面贴敷于混凝土厂房的内壁上,所述排气组件包括排气单元,所述排气单元具有排气管和排气管盖,所述排气管设于所述钢覆面上,用于连通所述钢覆面和混凝土厂房的内壁之间的间隙,所述排气管盖盖设于所述排气管的出口端上。所述钢覆面结构可以有效地防止腐蚀物与混凝土墙体相接触。
-
公开(公告)号:CN118278084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410393055.7
申请日:2024-04-02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17 , G06F30/23 , G06T17/20 , G21D1/02 , G06F119/14 , G06F119/08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电站冲击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抵御商用大飞机撞击的单壳软防设计方法及核电站。采用“单壳软防”理念设计形成核电厂核岛厂房设计方案,其包括单层安全壳设计方案和其他核岛厂房设计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提出了“单壳软防”的设计理念,其通过对单层安全壳和其他核岛厂房的设计方案进行软件分析,并结合评估判定结果,对于方案进行调整,直到满足判定要求;设计过程不再要求保证结构的完好,而是通过维持堆芯和乏燃料的冷却来实现核电站抗商用飞机撞击,使飞机撞击工况不再成为核岛厂房结构设计的控制工况。
-
公开(公告)号:CN118167761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257643.8
申请日:2024-03-06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IPC: F16F15/023 , F16F7/02 , F16F15/315 , F16F9/32 , G21C13/02 , G21C13/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减震结构的双层安全壳,包括设置在安全壳基础上的第一安全壳和第二安全壳,在第一安全壳和第二安全壳之间设置有多个惯容减震器,惯容减震器包括转动体和自动压紧装置,转动体与第一安全壳或第二安全壳直接或间接连接,第一安全壳与第二安全壳在水平方向的相对位移使得转动体旋转;自动压紧装置包括控制开关和阻尼部,控制开关在第一安全壳与第二安全壳的间距增大或者减小时控制阻尼部对转动体提供阻尼,以阻碍转动体的转动。本发明提出一种双层安全壳的基础隔震‑齿轮齿条惯容能量阱新型减震体系,提高了安全壳结构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013467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176029.9
申请日:2024-02-07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IPC: G06F18/27 , G06F18/214 , G06F18/10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电厂安全壳结构的位移响应的预测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首先,确定核电厂安全壳结构位移快速响应预测模型数据库的输入参数和输出参数;其次,对输入参数进行抽样,并记录对应的输出参数的数值,以构建核电厂安全壳结构位移快速响应预测模型数据库;然后,从若干种机器学习回归模型中选取最佳机器学习模型;接下来,对安全壳结构位移快速响应预测机器学习模型进行训练及精度验证;最后,利用精度验证后的安全壳结构位移快速响应预测机器学习模型确定关键点位的位移响应。本发明实施例的核电厂安全壳结构的位移响应的预测方法和装置,快速、高效、准确地实现了在日常运行及复杂工况下对整个核电厂安全壳结构的位移场的重构。
-
公开(公告)号:CN117571756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523707.6
申请日:2023-11-15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IPC: G01N23/046 , G06T7/60 , G06T7/62 , G06T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纤维混凝土中纤维分布特征的表征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首先,获取纤维混凝土的三维体及其对应的数据;其次,将三维体划分为n个局部分析区域;然后,根据三维体的数据计算局部分析区域的纤维率的平均值和纤维率的标准差,再确定三维体的均匀性因子;接下来,根据三维体的数据计算局部分析区域的纤维总长度的平均值和纤维总长度的标准差,再确定三维体的各向异性因子;最后,根据均匀性因子和各向异性因子确定纤维混凝土中纤维的分布情况。本发明实施例的纤维混凝土中纤维分布特征的表征方法和装置,能够简单、便捷、高效、准确地计算得到通用表征指标,从而能够定量地表征杂乱无序纤维分布的均匀性和各向异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305575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281128.9
申请日:2023-03-21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IPC: G06F30/15 , G06F30/23 , G06F111/10 , G06F119/16 , G06F119/0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等效力学模型构建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首先,获取发动机的结构特征并建立初步等效力学模型;然后,对初步等效力学模型进行优化处理并生成等效力学模型;接下来,对等效力学模型进行检验,判断等效力学模型是否满足等效精度要求,若满足等效精度要求则确定等效力学模型构建完成,若不满足等效精度要求则重新构建等效力学模型。本申请实施例的发动机等效力学模型构建方法和装置,具体描述了等效力学模型的构建过程,能够快速、便捷、高效、准确地建立等效力学模型,使得等效力学模型具备较高的可信度,并通过对等效力学模型的等效合理性检验,进一步保证了等效力学模型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258017A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310283151.1
申请日:2023-03-21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111/10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冲击试验中靶板试验装置的设计方法,冲击试验针对从整体结构中截取的局部区域开展,靶板试验装置包括靶板和背部支撑,靶板用于在冲击试验中模拟在整体结构中截取的局部区域,背部支撑用于支撑靶板,使得靶板立于地面,设计方法步骤为,S1,预仿真,进行飞射物撞击整体结构的数值模拟计算,提取计算结果中截取的局部区域边界处的面外位移δ,进行飞射物撞击局部区域的数值模拟计算,提取计算结果中局部区域受撞击后的动能EK;S2,参数确定,根据提取的面外位移δ和动能EK的数值,通过计算确定背部支撑的总质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