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282140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401271.8
申请日:2024-10-09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核反应堆燃料及慢化剂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沉积材料的增材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沉积材料送入送粉器中;其中沉积材料为金属粉和/或金属燃料粉;将基板放入工作箱内并将基板固定在工作台上,并全程维持在保护气氛中;调节送粉器的送粉速率,开启激光器并开始同步送粉,开始在基材上沉积厚度为20‑100μm的第一沉积层;在成形第一沉积层之后,使第一层沉积层完成渗氢后,再开启激光器并利用送粉器开始同步送粉,在第一层沉积层上沉积厚度为20‑100μm的熔积层;其通过在氢气气氛下进行增材制造,可以实现增材渗氢一体化过程,能自由生产大型/复杂氢化物慢化剂与氢化物燃料,并可自由调整每层慢化剂/燃料的氢含量。
-
公开(公告)号:CN114140791A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2111519661.1
申请日:2021-12-1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V20/69 , G06V10/774 , G06V10/82 , G06K9/62 , G06T5/00 , G06T5/30 , G06T7/136 , G06N3/0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锆合金高温氧化显微组织图片识别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包括获取待识别的金相图片;处理得到二值图像;形态学建模、连通域分析去噪;进行氧化膜、比例尺、α相、β相分割;颜色区分α相、β相、氧化膜区域、比例尺,形成输出图像,计算各相面积及面积占比;将待识别的金相图片进行深度学习获得预测金相图片,识别预测金相图片的氧化膜区域、计算氧化膜厚度;将得到的预测金相图片对应到输出图像;输出结果。将图像处理技术与深度学习技术结合,提高图片识别的准确性,具有良好的再现性;且将图片输入到识别系统中即可快速并迅速地获得输出结果,对认识锆合金的氧化规律和高温氧化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有重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6162852A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211580186.3
申请日:2022-12-09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48 , C22C38/44 , C22C38/50 , C22C33/04 , C21D1/18 , C21D6/00 , C21D6/02 , B21J5/00 , C21D8/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用高强度抗腐蚀的奥氏体耐热钢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奥氏体耐热钢主要由奥氏体基体和弥散分布于奥氏体基体中的Nb(C,N)析出相形成;奥氏体耐热钢中含有铬元素,所述铬元素的含量为19wt%~21wt%。奥氏体耐热钢的室温抗拉强度>630MPa,在700℃下的抗拉强度>400MPa,延伸率>30%,室温冲击功>180J,具有良好的高温力学性能,有望用于在第四代核能和高温超临界流体进行服役。
-
公开(公告)号:CN107389444A
公开(公告)日:2017-11-24
申请号:CN201710843820.0
申请日:2017-09-19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04 , G01N3/20 , G01N2203/0023 , G01N2203/02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测量变形的陶瓷高温弯曲试验夹具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夹具和变形测量系统,夹具将陶瓷材料样品进行夹持固定,在施加变形压力后将变形量传递给变形测量系统,通过变形测量系统计算出陶瓷材料样品的变形量;其中,变形测量系统中的引伸计外设有隔热屏,隔热屏内设有冷却循环水,解决了陶瓷材料高温弯曲试验中环境温度高、材料变形量难以测量的问题,同时其采用常温引伸计测量高温环境下的陶瓷变形,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4977336A
公开(公告)日:2015-10-14
申请号:CN201510376679.9
申请日:2015-07-0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1N27/26 , G01N27/4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量化测定氧化膜微观缺陷的方法,通过测定氧化膜的纯电子传导电流或电阻和离子向氧化膜中迁移形成的电流或阻抗,由离子迁移电流或阻抗与电子传导电流或电阻的差异及其数值,来量化表征氧化膜中的微观缺陷。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方法能客观量化表征氧化膜微观缺陷的情况,如缺陷尺度、分布密度等,而不只是定性地了解,能反映出微观缺陷在宏观尺度(10mm)上的分布情况;本方法不需要制样,可在样品上直接测量,方便快捷,避免了制样过程造成的影响及人为因素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6631524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552345.7
申请日:2023-05-16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锆合金腐蚀行为的计算方法,本发明属于锆合金腐蚀动力学的技术领域,方法包括构建锆合金腐蚀动力学机理模型;基于所述锆合金腐蚀动力学模型以及相关试验参数,计算得到锆合金氧化膜厚度随腐蚀时间的变化规律,模拟预测锆合金的长期腐蚀行为。本发明从锆合金的腐蚀机理出发,利用影响锆合金堆内长期腐蚀行为的关键因素,构建了锆合金腐蚀动力学机理模型,模拟预测锆合金堆内的长期腐蚀行为,缩短锆合金长期腐蚀性能的评价周期,填补了目前锆合金在长期服役条件下腐蚀行为的空白。
-
公开(公告)号:CN116612838A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310549513.7
申请日:2023-05-16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16C60/00 ,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锆合金氧化膜应力及开裂的计算方法、装置和设备,本发明属于锆合金腐蚀动力学技术领域;方法包括基于统计物理和脆性材料统计强度原理,建立锆合金氧化膜应力统计模型和锆合金氧化膜开裂统计模型;采用所述锆合金氧化膜应力统计模型和锆合金氧化膜开裂统计模型计算锆合金氧化膜应力及开裂情况。本发明从氧化膜的生长触发,基于统计物理和脆性材料统计强度原理,建立锆合金氧化膜应力与开裂的统计模型,获得氧化膜应力与开裂行为的变化规律,为锆合金腐蚀动力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4977336B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510376679.9
申请日:2015-07-0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1N27/26 , G01N27/4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量化测定氧化膜微观缺陷的方法,通过测定氧化膜的纯电子传导电流或电阻和离子向氧化膜中迁移形成的电流或阻抗,由离子迁移电流或阻抗与纯电子传导电流或电阻的差异及其数值,来量化表征氧化膜中的微观缺陷。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方法能客观量化表征氧化膜微观缺陷的情况,如缺陷尺度、分布密度等,而不只是定性地了解,能反映出微观缺陷在宏观尺度(10mm)上的分布情况;本方法不需要制样,可在样品上直接测量,方便快捷,避免了制样过程造成的影响及人为因素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4140791B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111519661.1
申请日:2021-12-1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V20/69 , G06V10/774 , G06V10/82 , G06T5/60 , G06T5/70 , G06T5/90 , G06T5/30 , G06T7/136 , G06N3/046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锆合金高温氧化显微组织图片识别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包括获取待识别的金相图片;处理得到二值图像;形态学建模、连通域分析去噪;进行氧化膜、比例尺、α相、β相分割;颜色区分α相、β相、氧化膜区域、比例尺,形成输出图像,计算各相面积及面积占比;将待识别的金相图片进行深度学习获得预测金相图片,识别预测金相图片的氧化膜区域、计算氧化膜厚度;将得到的预测金相图片对应到输出图像;输出结果。将图像处理技术与深度学习技术结合,提高图片识别的准确性,具有良好的再现性;且将图片输入到识别系统中即可快速并迅速地获得输出结果,对认识锆合金的氧化规律和高温氧化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有重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9228744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235707.0
申请日:2024-09-04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裂纹及氢化物识别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裂纹及氢化物识别方法及系统、设备、介质,主要包括了读取并获取材料组织图像;根据所输入的图像进行图像处理,并提取单个裂纹与氢化物分析并提取单个裂纹与氢化物的组织特征,统计材料中的裂纹与氢化物的总体信息,并将其输出。本发明中,筛选裂纹与氢化物,可以大大提高图像的识别速度和准确度,使对锆合金、钛合金等氢化物与裂纹的统计与识别时间大大缩短,降低人工成本。其次,通过使用确定标准的裂纹与氢化物识别标准,可建立确定的组织判定方式,排除组织鉴定中存在的人为干扰,使其对裂纹与氧化物识别更加准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