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486388B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940427.3
申请日:2024-07-1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技创新研究院)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建立基于芯体表面化学成分的核反应堆控制棒寿命预测方法,主要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法快速测量控制棒芯体表面化学成分,根据前期建立的控制棒芯体化学成分计算模型,可以计算控制棒芯体内部所有核素的含量,然后根据测量区域所有核素含量结果来计算控制棒的反应性价值,最后通过对比控制棒反应性价值和原始价值,进一步分析控制棒的堆内剩余寿命。本发明方法可以快速计算控制棒各个区域的反应性价值计算,较准确地预测控制棒的堆内剩余寿命,为核反应堆堆芯设计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和计算模型。
-
公开(公告)号:CN115679145B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211135233.3
申请日:2022-09-1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棒中子吸收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中子吸收体材料组份包括Ag‑I n‑Cd合金基体以及弥散均匀分布于Ag‑I n‑Cd合金基体中的氧化钇颗粒。其制备方法包括:步骤S1、称取Ag、CdO、I n、Cd、Y原料;步骤S2、采用多阶段熔炼工艺将Ag、CdO、I n、Cd、Y原料熔炼得到含有氧化钇颗粒的Ag‑I n‑Cd合金,多阶段熔炼工艺包括至少两个阶段的熔炼;步骤S3、将Ag‑I n‑Cd合金进行轧制变形处理,轧制完成后进行退火处理。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所提出的含有弥散分布的氧化钇颗粒的Ag‑I n‑Cd合金与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提升了50%以上,在材料强度方面提升显著,且并不会对延伸率造成明显的下降,十分适用于制作控制棒芯体,从而保障核反应堆长期安全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3334020A
公开(公告)日:2013-10-02
申请号:CN201310241765.X
申请日:2013-06-19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C22C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含有毒蒸汽合金的熔炼方法,包括(A)加工不锈钢管状容器;(B)合金组元封装并焊接牢固;(C)抽真空处理,随后进行堵口焊接;(D)箱式加热炉中进行加热使得合金组元全部熔化;(E)快速凝固,取下端塞,得到合金块。本发明可以将熔化状态下的合金组元与空气隔绝,从而避免了有毒金属蒸汽溢出,解决了有毒金属组元的挥发问题,熔炼之前的合金组元已经确定,那么熔炼以后得到的合金成分与装入的合金组成完全一致,没有任何组分的损失,使得合金的成分得到精确控制,同时,与外界隔绝的金属可以避免氧化等问题,避免了合金中引入杂质的问题,提高了合金的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9517185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510093012.1
申请日:2025-01-21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UO2及其裂变产物的机器学习势函数设计方法,包括:步骤S1、构建带有裂变产物的UO2‑Xe/I晶胞,并对其进行优化;步骤S2、对优化后的UO2‑Xe/I晶胞结构进行扰动并模拟,生成训练数据集;步骤S3、建立机器学习势函数;步骤S4、对机器学习势函数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步骤S5、将候选构型进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得到准确的结构‑能量‑力数据,并重复步骤S3至步骤S5进行迭代计算;步骤S6、对训练后的机器学习势函数进行验证,验证得到精确的机器学习势函数;步骤S7、使用精准的机器学习势函数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本申请通过机器学习得到精确的DP模型,为UO2中其裂变产物扩散机制的研究及其他力学等性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提供理论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8518515B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0969246.3
申请日:2024-07-1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技创新研究院)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陶瓷材料断裂韧性和断裂强度的测量与计算方法,采用维氏压头对陶瓷材料样品表面进行压痕实验,根据获得的载荷与位移之间关系曲线数据及样品表面压痕对角线方向裂纹长度和对角线长度数据,结合函数关系式计算得到陶瓷材料的断裂韧性和断裂强度。本发明可直接针对陶瓷材料进行断裂强度测试,能够真实反映陶瓷材料的力学性能状态,并可同时完成陶瓷材料的弹性模量、断裂韧性和断裂强度测量,为高性能陶瓷材料研发过程中的性能检测与评价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本发明的技术路线简单,而且针对测试样品的尺寸及形状要求低,实验参数易于控制,对实验设备和相关辅助实验条件无苛刻要求,易于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18518515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969246.3
申请日:2024-07-1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技创新研究院)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陶瓷材料断裂韧性和断裂强度的测量与计算方法,采用维氏压头对陶瓷材料样品表面进行压痕实验,根据获得的载荷与位移之间关系曲线数据及样品表面压痕对角线方向裂纹长度和对角线长度数据,结合函数关系式计算得到陶瓷材料的断裂韧性和断裂强度。本发明可直接针对陶瓷材料进行断裂强度测试,能够真实反映陶瓷材料的力学性能状态,并可同时完成陶瓷材料的弹性模量、断裂韧性和断裂强度测量,为高性能陶瓷材料研发过程中的性能检测与评价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本发明的技术路线简单,而且针对测试样品的尺寸及形状要求低,实验参数易于控制,对实验设备和相关辅助实验条件无苛刻要求,易于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17929130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319100.4
申请日:2024-03-2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技创新研究院)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1N3/08 , G01N15/0205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小尺寸球形核燃料颗粒压碎强度的测量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步骤1:获取小尺寸球形核燃料样品;步骤2:量测所述样品颗粒的粒径大小;步骤3:对所述样品进行压碎,获得所述样品的压碎载荷;步骤4:根据所述样品颗粒粒径大小及所述压碎荷载计算所述样品的压碎强度。本发明的量测方法使单个球形核燃料颗粒在整个压碎强度测量过程中易于转运;本方法可直接针对单个球形核燃料颗粒的直径和压碎载荷进行精确测量;采用本方法测量单个球形核燃料颗粒的压碎强度所需的辅助设备少,操作方式简便易行,测量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5881255B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310191856.0
申请日:2023-03-0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技创新研究院)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符号回归的控制棒芯体材料热物理性能的计算方法,包括:步骤1,获取控制棒芯体材料Ag‑In‑Cd合金的化学成分随热中子辐照剂量变化的线性关系式;步骤2,给定多个热中子辐照剂量预设值,根据线性关系式,分别制备与热中子辐照剂量预设值相对应化学成分的Ag‑In‑Cd模拟合金;步骤3,对Ag‑In‑Cd模拟合金进行均匀化热处理后,测量Ag‑In‑Cd模拟合金的热物理性能;步骤4,基于符号回归方法,获得Ag‑In‑Cd合金的热物理性能可解释模型。本发明方法可以定量计算控制棒芯体材料Ag‑In‑Cd合金的热物理性能,有助于准确评估核反应堆控制棒的堆内服役行为。
-
公开(公告)号:CN115700287B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211135266.8
申请日:2022-09-1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高强耐辐照肿胀的控制棒芯体,In含量为7.50~8.50wt.%,Cd含量为5.50~6.00wt.%,Hf含量为0.50~0.80wt.%,Ti含量为0.06~0.20wt.%,Y含量为0.15~0.30wt.%,O含量为0.10~0.30wt.%,余量为Ag和不可避免的杂质。该控制棒芯体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以Ag‑In‑Cd预合金粉、Hf粉、纳米TiO2颗粒、纳米Y2O3颗粒为原料,进行球磨处理;步骤2,将球磨处理后的混合粉末装入磨具,采用热等静压烧结方法制备Ag‑In‑Cd合金;步骤3,Ag‑In‑Cd合金经过热轧和退火处理,制得最终的控制棒芯体。
-
公开(公告)号:CN115700287A
公开(公告)日:2023-02-07
申请号:CN202211135266.8
申请日:2022-09-1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高强耐辐照肿胀的控制棒芯体,In含量为7.50~8.50wt.%,Cd含量为5.50~6.00wt.%,Hf含量为0.50~0.80wt.%,Ti含量为0.06~0.20wt.%,Y含量为0.15~0.30wt.%,O含量为0.10~0.30wt.%,余量为Ag和不可避免的杂质。该控制棒芯体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以Ag‑In‑Cd预合金粉、Hf粉、纳米TiO2颗粒、纳米Y2O3颗粒为原料,进行球磨处理;步骤2,将球磨处理后的混合粉末装入磨具,采用热等静压烧结方法制备Ag‑In‑Cd合金;步骤3,Ag‑In‑Cd合金经过热轧和退火处理,制得最终的控制棒芯体。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