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968865A
公开(公告)日:2022-01-25
申请号:CN202010714570.2
申请日:2020-07-22
Applicant: 中国农业大学
IPC: C07D491/18 , C07K14/765 , C07K14/77 , C07K14/795 , C07K1/107 , C07K16/44 , G01N33/57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倒千里光碱的半抗原、人工抗原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倒千里光碱的半抗原的结构式如式I所示,可按照下述方法制备得到:在4‑二甲氨基吡啶的催化下,倒千里光碱与琥珀酸酐进行反应即得。采用活泼酯法将载体蛋白偶联于半抗原的羧基碳上得到所述倒千里光碱人工抗原。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倒千里光碱的单克隆抗体,通过所述倒千里光碱人工抗原免疫实验动物,经过细胞融合、筛选和体外诱生得到。所述倒千里光碱的单克隆抗体可用于制备倒千里光碱检测试剂或试剂盒。本发明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3968818A
公开(公告)日:2022-01-25
申请号:CN202010710938.8
申请日:2020-07-22
Applicant: 中国农业大学
IPC: C07D221/22 , C07K14/765 , C07K14/77 , C07K1/107 , C07K16/44 , G01N33/57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10‑羟基新乌头碱半抗原、人工抗原、抗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10‑羟基新乌头碱半抗原的结构式如式Ⅰ所示,可按照下述方法制备:以吡啶作为溶剂,10‑羟基新乌头碱和丁二酸酐进行反应。本发明还提供了10‑羟基新乌头碱的单克隆抗体,通过10‑羟基新乌头碱的人工抗原免疫实验动物,产生抗血清,通过ELISA筛选出分泌抗10‑羟基新乌头碱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制备得到10‑羟基新乌头碱单克隆抗体,该抗体的灵敏度高且具有广谱性,可交叉识别乌头类生物碱。基于本发明提供的广谱特异性抗体可用于建立乌头类生物碱的酶联免疫、化学发光、时间分辨、荧光偏振等免疫学检测方法,并可制备乌头生物碱的试剂盒检测产品,适用于大量样品检测及现场快速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0950960B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申请号:CN201911175958.3
申请日:2019-11-26
Applicant: 中国农业大学
IPC: C07K16/44 , C12N15/13 , G01N33/577 , G01N33/5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高通量测序和杂合杂交瘤技术的小分子化合物抗体的制备方法。包括:1)根据小分子化合物M的结构,设计半抗原,合成免疫原,免疫实验动物;然后收集动物血清测定效价,选取效价高的免疫动物提取B淋巴细胞;2)将B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得到杂合杂交瘤细胞;3)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并体外扩大培养;4)对阳性杂交瘤细胞进行转录组测序,获得抗体重链和轻链的编码序列,然后利用原核或真核表达系统,制备得到小分子化合物M的抗体。本发明有效解决了传统大鼠单克隆抗体腹水制备难以及兔瘤细胞来源受限的问题,最终获得高特异性、高灵敏度和高稳定性的单克隆抗体,该方法在科研与实际应用中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0950961B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1911268156.7
申请日:2019-12-11
Applicant: 中国农业大学
IPC: C07K16/44 , C12N15/13 , G01N33/53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溴敌隆纳米抗体及其应用。本发明利用溴敌隆半抗原及其人工抗原免疫动物后能够产生高效价、高亲和力和特异性强的淋巴细胞,分离B淋巴细胞后,提取其RNA,构建纳米抗体文库,筛选高灵敏度的纳米抗体。可特异性结合溴敌隆的纳米抗体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该抗体的IC50值为1.9ng/mL,线性检测范围为0.54‑7.21ng/mL。该抗体具有结构简单、耐高温、耐酸碱以及易于生产等特性,对于溴敌隆的低成本、大批量样品的溴敌隆残留现场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9575123B
公开(公告)日:2020-12-15
申请号:CN201811324738.8
申请日:2018-11-08
Applicant: 中国农业大学
IPC: C07K14/765 , C07K14/795 , C07K1/02 , C07K16/44 , C12N5/20 , G01N33/53 , C07C233/47 , C07C233/54 , C07C231/02 , C07C231/12 , C07C53/18 , C07C51/09 , C07C53/40 , C07C51/60 , C07C229/42 , C07C227/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化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氟乙酰胺半抗原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以氟乙酸乙脂、对氨基苯乙酸为主要原料,合成氟乙酰胺半抗原;用活泼脂法将其与载体蛋白牛血清白蛋白(BSA)或血蓝蛋白(KLH)偶联制备偶联物。经试验验证表明,本发明制得的偶联物可使生物体产生针对氟乙酰胺的抗体,即所制得的偶联物为一种氟乙酰胺人工抗原。本发明所制备的氟乙酰胺人工抗原适合用于氟乙酰胺的酶联免疫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06543049B
公开(公告)日:2018-09-14
申请号:CN201610941345.6
申请日:2016-10-25
Applicant: 中国农业大学
IPC: C07C311/44 , C07C303/40 , C07K14/47 , C07K14/765 , C07K14/77 , C07K14/795 , C07K16/44 , G01N33/53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磺胺类半抗原及其结合抗原的制备方法与应用。该磺胺类半抗原及其结合抗原的结构式分别如式Ⅰ和式Ⅱ所示。该磺胺类结合抗原免疫动物后能够产生高效价、高亲和力和特异性强的抗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可以快速、灵敏、简便地检测磺胺类化合物。磺胺类标准品对于采用本发明的结合抗原制备的磺胺类抗血清与磺胺类包被抗原结合反应的半数抑制量(IC50)为3.56ng/mL‑50.78ng/mL,磺胺类抗血清对磺胺类标准品的最低检测限(LOD)为0.12ng/mL‑1.22ng/mL。本发明的半抗原和结合抗原适用于对磺胺类化合物的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7082784A
公开(公告)日:2017-08-22
申请号:CN201710229076.5
申请日:2017-04-10
Applicant: 中国农业大学
IPC: C07D493/22 , C07K14/765 , C07K14/77 , C07K1/107 , C07K16/44 , C07K16/06 , G01N33/5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D493/22 , C07K14/765 , C07K14/77 , C07K16/44 , G01N33/53 , G01N2333/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莫西菌素的多克隆抗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首先保护一种化合物(一种半抗原),结构式如式(Ⅰ)所示。本发明还保护式(Ⅰ)所示化合物与载体蛋白偶联得到的偶联物。本发明还保护以所述偶联物为免疫原得到的抗体。所述抗体具体可为多克隆抗体。本发明还保护一种用于检测莫西菌素的试剂盒,包括所述多克隆抗体。本发明首次对莫西菌素结构进行了改造,得到半抗原,制备了莫西菌素的多克隆抗体,填补了国内外空白。利用本发明提供的半抗原与载体蛋白的偶联物制备莫西菌素抗体,制备过程简单、经济、灵敏度高、实用价值高。本发明在兽药残留检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6370870A
公开(公告)日:2017-02-01
申请号:CN201610837017.1
申请日:2016-09-21
Applicant: 中国农业大学
IPC: G01N33/74 , G01N33/535 , G01N33/543 , G01N33/55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3/743 , G01N33/535 , G01N33/54353 , G01N33/559 , G01N33/9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克伦特罗的试剂盒。本发明所提供的试剂盒,含有检测装置和HRP标记的克伦特罗;所述检测装置的主体为具有上开口和下开口的中空柱状结构,主体内自上至下具有不相接的两层填充物,上层填充物为结合有克伦特罗抗体的固相载体,下层填充物为结合有HRP抗体的固相载体。实验证明,本发明所提供的试剂盒可检测待测样品中是否含有克伦特罗。与传统检测克伦特罗的方法相比,具有操作简便、设备简易便宜、不需要专业人员操作、灵敏度较高等优势。因此,本发明所提供的试剂盒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4678101B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申请号:CN201310616486.7
申请日:2013-11-27
Applicant: 中国农业大学
IPC: G01N33/577 , G01N33/558 , C12N5/20 , C07K16/4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聚氰胺、喹诺酮类二合一金标微孔试纸条。本发明提供的试剂盒,包括至少具有一个样品槽的样品板和至少一个试纸条;样品槽的底部附着有三聚氰胺特异性抗体的胶体金标记物和诺氟沙星特异性抗体的胶体金标记物;试纸条包括底板(1)、反应膜(2)、样品吸收垫(3)和吸水垫(4);样品吸收垫、反应膜和吸水垫依次附着于底板上;反应膜上由始端至末端依次具有T2线、T1线和C线,T2线和T1线上分别包被如下两种偶联物:诺氟沙星-载体蛋白偶联物、三聚氰胺-载体蛋白偶联物;C线上包被抗抗体。本发明提供的试剂盒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较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3145566A
公开(公告)日:2013-06-12
申请号:CN201310078328.0
申请日:2013-03-12
Applicant: 中国农业大学
IPC: C07C215/60 , C07C213/08 , C07D209/48 , C07K14/765 , C07K16/44 , G01N33/6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莱克多巴胺人工抗原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抗原是将莱克多巴胺半抗原与载体蛋白偶联所得的抗原;所述莱克多巴胺半抗原其结构如式I所示。本发明所提供的莱克多巴胺人工抗原可用于莱克多巴胺特异性抗体的制备,以及用于莱克多巴胺药物残留的检测等领域;实验证明,将所述莱克多巴胺人工抗原免疫动物,可获得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抗血清。式I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