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049167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211360500.7
申请日:2022-11-02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装甲兵学院
IPC: G06F16/22 , G06F16/248 , G06F16/26 , G06Q10/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装备管理平台及其处理方法,包括数据分析模块、数据调用模块、数据融合模块、云服务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数据显示模块、信息采集模块和输入终端模块,所述数据分析模块控制连接数据融合模块,本发明通过信息采集模块采集装备的运行数据,同时由输入终端模块导入装备的存储、使用及维护信息,便于在后期查询装备的服役记录,提高了管理平台的实用性,在装备管理过程中利用设置的可视化显示模块对装备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的可视化显示,提高了装备管理的便利性,通过整备分析模块将大数据信息与融合处理数据相结合,基于大数据来分析设备的运行状态并制定装备的维护预案,保障了装备的安全运行,消除了安全隐患。
-
公开(公告)号:CN117669455B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410145322.9
申请日:2024-02-02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装甲兵学院
IPC: G06F30/367 , B60L53/12 , G06F30/3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人地面车辆高适应性耦合线圈及其优化方法,包括:根据无人地面平台野外环境下无线电能传输对耦合线圈抗偏移抗偏转性性能的要求,构建无人地面车辆耦合线圈模型;将互感标准差作为耦合线圈性能评价指标构建优化目标函数,并根据应用场景确定耦合线圈的边界条件,线圈匝数作为优化对象;其中,所述互感标准差包括偏移互感标准差和偏转互感标准差;对无人地面车辆耦合线圈模型进行多物理场强耦合磁感应线圈电磁分布时空特性分析,综合考虑平均互感标准差、耦合线圈初始状态互感值和线圈总匝数,确定优化后的耦合线圈匝数。该方法能够优化获得抗偏移抗偏转性性能较佳的耦合线圈。
-
-
公开(公告)号:CN117937786B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410113373.3
申请日:2024-01-26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装甲兵学院
IPC: H02J50/12 , H02J50/80 , H02M3/00 , H02M3/335 , H02M1/088 , H02M1/00 , G05F1/67 , G06F18/20 , G06F17/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人地面车辆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多模式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引起系统控制状态转换的事件,构建无人地面平台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状态转换图,并基于状态转换图确定无人地面平台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多个输出控制模式,包括无通信条件下的恒压或恒流输出控制、有通信条件下最大效率跟踪及恒压或恒流输出控制和有通信条件下最大功率跟踪控制;根据各个输出控制模式的条件和要求,确定各个输出控制模式的控制策略优化目标函数和设计优化指标,并构建控制模式切换函数,根据当前系统状态下通过控制模式切换函数切换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传输模式。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模式控制策略,满足了无人地面车辆多工况运行的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17937786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113373.3
申请日:2024-01-26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装甲兵学院
IPC: H02J50/12 , H02J50/80 , H02M3/00 , H02M3/335 , H02M1/088 , H02M1/00 , G05F1/67 , G06F18/20 , G06F17/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人地面车辆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多模式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引起系统控制状态转换的事件,构建无人地面平台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状态转换图,并基于状态转换图确定无人地面平台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多个输出控制模式,包括无通信条件下的恒压或恒流输出控制、有通信条件下最大效率跟踪及恒压或恒流输出控制和有通信条件下最大功率跟踪控制;根据各个输出控制模式的条件和要求,确定各个输出控制模式的控制策略优化目标函数和设计优化指标,并构建控制模式切换函数,根据当前系统状态下通过控制模式切换函数切换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传输模式。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模式控制策略,满足了无人地面车辆多工况运行的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17669455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410145322.9
申请日:2024-02-02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装甲兵学院
IPC: G06F30/367 , B60L53/12 , G06F30/3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人地面车辆高适应性耦合线圈及其优化方法,包括:根据无人地面平台野外环境下无线电能传输对耦合线圈抗偏移抗偏转性性能的要求,构建无人地面车辆耦合线圈模型;将互感标准差作为耦合线圈性能评价指标构建优化目标函数,并根据应用场景确定耦合线圈的边界条件,线圈匝数作为优化对象;其中,所述互感标准差包括偏移互感标准差和偏转互感标准差;对无人地面车辆耦合线圈模型进行多物理场强耦合磁感应线圈电磁分布时空特性分析,综合考虑平均互感标准差、耦合线圈初始状态互感值和线圈总匝数,确定优化后的耦合线圈匝数。该方法能够优化获得抗偏移抗偏转性性能较佳的耦合线圈。
-
公开(公告)号:CN114264567A
公开(公告)日:2022-04-01
申请号:CN202210006744.9
申请日:2022-01-05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装甲兵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安全监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试验安全监控系统,包括圆弧形的安装板,安装板的底面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有支撑板,支撑板的滑动方向与安装板的轴线方向平齐;安装板上安装有限位机构,安装板上均匀安装有若干个磨损监控机构;安装板上安装有温度监控机构。轮胎耐久性测试中,通过本发明中的磨损监控机构对轮胎胎面磨损度进行实时监控;通过本发明中的温度监控机构对轮胎胎面温度进行监控,温度检测仪能够以相对于轮胎静止的状态对轮胎胎面温度进行检测,提高了测量温度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213326353U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022403763.4
申请日:2020-10-26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装甲兵学院
IPC: B66C1/4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成组散装铸管自动抓取吊盘装置,包括呈方形框状结构的主体框架、安装在主体框架上方用于悬挂主体框架的悬架以及安装在主体框架内侧用于抓取铸管的吊抓机构,吊抓机构包括横向拉杆和抓取挂爪,横向拉杆的两端滑动安装在主体框架的横向框梁上,并且横向拉杆可以沿主体框架的长度方向滑动,横向拉杆与主体框架的纵向框梁之间设置液压推杆,抓取挂爪的一端设置托架,托架套接在横向拉杆,并且托架可以在横向拉杆上进行滑动,本实用新型适用于铸管的抓取,该装置可以根据铸管码垛的间隙需求调整各个抓取挂爪的位置,从而使得该装置的适用性更高。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