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964188B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0179480.2
申请日:2021-02-07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院工程防护研究所 , 成都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提高施工期隧道形变激光自动测量精度的方法,即一方面可以根据前后测距之差及前后形变速率与预设阈值的比较结果,识别当前隧道内是否发生测距干扰事件,进而可采取舍弃无效测距结果及延迟测距方式来规避测距干扰影响,另一方面在变形计算中,通过引入与布置在隧道拱顶位置正下方的固定桩靶标对应的当前距离值,可以感知激光测距装置的安装位置——隧道拱顶位置的形变情况,进而可换算得到所有固定靶标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固定直角坐标系下的当前坐标,由此可以有效降低隧道形变测量误差,提高施工期隧道形变激光自动测量精度,保障隧道变形监测结果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964188A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2110179480.2
申请日:2021-02-07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院工程防护研究所 , 成都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提高施工期隧道形变激光自动测量精度的方法,即一方面可以根据前后测距之差及前后形变速率与预设阈值的比较结果,识别当前隧道内是否发生测距干扰事件,进而可采取舍弃无效测距结果及延迟测距方式来规避测距干扰影响,另一方面在变形计算中,通过引入与布置在隧道拱顶位置正下方的固定桩靶标对应的当前距离值,可以感知激光测距装置的安装位置——隧道拱顶位置的形变情况,进而可换算得到所有固定靶标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固定直角坐标系下的当前坐标,由此可以有效降低隧道形变测量误差,提高施工期隧道形变激光自动测量精度,保障隧道变形监测结果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902863B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0169574.1
申请日:2021-02-07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院工程防护研究所 , 成都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自动寻靶测距系统的隧道围岩大变形监测方法,可以通过摄像模块采集获取靶标监测图像,然后从靶标监测图像中识别出靶心成像位置,然后再根据该靶心成像位置,完成激光测距模块的自动寻靶及测距任务,最后基于与左侧洞壁靶标、右侧洞壁靶标和拱顶靶标对应的自动寻靶测距结果,计算得到所有靶标的变形偏移量,从而可以解决激光测距装置在固定测角下测不到靶标的问题,确保能够得到真实精确的变形偏移量,大大提升了隧道围岩大变形监测结果的可靠性。此外,在计算靶标的变形偏移量算法中,通过代入相对侧边墙的变形偏移量,可针对激光测距装置的安装位置为变形点这一实际情况,进行补偿计算。
-
公开(公告)号:CN112902863A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2110169574.1
申请日:2021-02-07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院工程防护研究所 , 成都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自动寻靶测距系统的隧道围岩大变形监测方法,可以通过摄像模块采集获取靶标监测图像,然后从靶标监测图像中识别出靶心成像位置,然后再根据该靶心成像位置,完成激光测距模块的自动寻靶及测距任务,最后基于与左侧洞壁靶标、右侧洞壁靶标和拱顶靶标对应的自动寻靶测距结果,计算得到所有靶标的变形偏移量,从而可以解决激光测距装置在固定测角下测不到靶标的问题,确保能够得到真实精确的变形偏移量,大大提升了隧道围岩大变形监测结果的可靠性。此外,在计算靶标的变形偏移量算法中,通过代入相对侧边墙的变形偏移量,可针对激光测距装置的安装位置为变形点这一实际情况,进行补偿计算。
-
公开(公告)号:CN117824754B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117062.4
申请日:2024-01-26
Applicant: 成都理工大学
IPC: G01D2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冰川水‑热‑力的实时无线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实时无线监测装置包括地面监测模块和内部监测模块,地面监测模块和测距传感器安装于金属立杆上,地面监测模块和内部监测模块与金属立杆上的控制箱进行通信;金属立杆包括支撑杆和安装杆;支撑杆与安装杆通过螺纹连接;内部监测模块安装于安装杆内,安装杆包括两块拼组成圆的弧形杆,每块弧形杆的一侧均设置有卡装另一弧形杆的弧形卡槽,且每块弧形杆上均开设有若干通孔;其中一块弧形杆在其高度方向铰接有若干用于安装内部监测模块的弧形板,所有弧形板均与同一根拉绳连接;弧形板被拉绳提升至最大高度时,对应内部监测模块的弧形杆处开设有供内部监测模块与冰层接触的通孔。
-
公开(公告)号:CN118149739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293539.4
申请日:2024-03-14
Applicant: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站 , 成都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滑坡裂缝位移监测的异常数据处理方法,涉及地质监测技术领域,该方法为:获取滑坡裂缝位移监测数据;基于滑坡裂缝位移监测数据,利用流式物联网数据集成处理平台进行解析和转换,得到监测数据序列;对监测数据序列进行差分处理,得到差分数据样本;利用拉依达准则判断差分数据样本中的监测数据点是否为异常值,得到待核验数据点,利用云‑边协同异常核验方法采集待核验数据点对应的验证数据序列,并利用拉依达准则对验证数据序列进行异常值判断,得到异常数据结果;综合非异常结果和异常数据结果,得到滑坡裂缝位移监测结果,完成异常数据预警前的预处理。本发明提高了裂缝位移监测设备的预警准确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067191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117067.7
申请日:2024-01-26
Applicant: 成都理工大学 ,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有限公司 , 成都星感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1D21/02 , H04W4/38 , B64U101/6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无人机抛投技术的崩塌灾害监测装置及方法,属于崩塌灾害监测技术领域,包括无人机抛投装置,所述无人机抛投装置包括顶部环扣、上端环盖、下端环盖、内部传感装置、填充腔以及脚架;所述顶部环扣穿过上端环盖与抛投装置内部连接;所述上端环盖固定于下端环盖的顶部;所述下端环盖的底部与填充腔的顶部连接;所述脚架安装于填充腔底部;所述内部传感装置位于抛投装置的内部。所述内部传感装置中封装监测电路,所述监测电路包括主控单元模块、倾角模块、陀螺仪模块、LoRa模块以及电池。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在一些高海拔、陡峭等地形复杂的地区中不便于安装以及存在野外恶劣环境中监测设备的稳定性不高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824754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410117062.4
申请日:2024-01-26
Applicant: 成都理工大学
IPC: G01D2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冰川水‑热‑力的实时无线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实时无线监测装置包括地面监测模块和内部监测模块,地面监测模块和测距传感器安装于金属立杆上,地面监测模块和内部监测模块与金属立杆上的控制箱进行通信;金属立杆包括支撑杆和安装杆;支撑杆与安装杆通过螺纹连接;内部监测模块安装于安装杆内,安装杆包括两块拼组成圆的弧形杆,每块弧形杆的一侧均设置有卡装另一弧形杆的弧形卡槽,且每块弧形杆上均开设有若干通孔;其中一块弧形杆在其高度方向铰接有若干用于安装内部监测模块的弧形板,所有弧形板均与同一根拉绳连接;弧形板被拉绳提升至最大高度时,对应内部监测模块的弧形杆处开设有供内部监测模块与冰层接触的通孔。
-
公开(公告)号:CN115083115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668976.0
申请日:2022-06-14
Applicant: 成都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雨与温度升高共同作用诱发的泥石流预警方法,属于泥石流防治工程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确定地形数据;S2、监测前期降雨量和泥石流激发前1小时降雨量;S3、现场测量泥石流流域形成区沟道宽度和泥石流形成区颗粒粒径;S4、计算地形因子;S5、计算地质因子;S6、计算降雨因子;S7、计算泥石流发生判断指标;S8、获取当年积雪消融期有效正积温,S9、计算消融水当量;S10、计算地形因子;S11、计算温度因子;S12、计算发生指标;S13、判断泥石流的发生。本发明对地形、地质、降雨及温度条件,以及积雪和冰川融化进行内在机理的深入研究,建立预警模型,能够对预警作出准确判断。
-
公开(公告)号:CN111882829A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2010739421.1
申请日:2020-07-28
Applicant: 成都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改进的滑坡临滑时间预报方法,来针对现有滑坡时间预报中计算区间不统一的问题,首先确定滑坡变形速率时间光滑曲线;然后对滑坡变形曲线通过坐标变换进行无量纲处理,转换为切线角变化曲线,使各种滑坡变形曲线可以在相同切线角特征下比较;进一步根据公式 计算速度倒数,进而绘制出速度倒数时间曲线;进一步对变形数据进行分析,以切线角在80~85°时对应的变形数据作为计算区间,根据速度倒数预报模型进行分析;最后采用线性和非线性同时拟合,拟合结果以速度倒数为0时对应的时间作为预测滑坡发生时间,并选择时间较早的结果作为最后的判定。本发明具有提前预警、预防自然灾害的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