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焚烧残渣的无害化处置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552832A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311448828.9

    申请日:2023-11-02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固体废弃物处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垃圾焚烧残渣的无害化处置方法,包括:炉渣分类、细渣制浆、粗渣堆积、组合料充填四个步骤。本发明通过垃圾焚烧炉渣破碎筛分,将粗粒径炉渣作为粗骨料、细粒径炉渣作为细骨料进行组合料胶结充填采空区,将井下采空区作为垃圾焚烧炉渣的处置场所,解决垃圾焚烧炉渣产量大、地表处置难度大、填埋成本高、堆存占地广、容易泄漏转移和引发次生污染等突出问题,具有安全环保、处理成本低、实用性强的优点。

    气固热流化耦合下页岩真三轴力学特性测试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608958A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2210184617.8

    申请日:2022-02-25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固热流化耦合下页岩真三轴力学特性测试装置及方法,该测试装置,包括:真三轴应力加载机构,用于对待测岩样施加三维应力场;加热炉,用于对待测岩样进行加热;页岩气输送机构以及离子溶液渗流机构,用于对待测岩样营造页岩气赋存环境和离子溶液渗流条件,同时模拟待测岩样所处的化学反应环境;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真三轴应力加载机构、加热炉、页岩气输送机构以及离子溶液渗流机构工作,并实现数据采集。本申请首次实现了对深部页岩真实赋存环境的室内模拟,并且可以对真实条件下深部页岩的真三轴力学特性进行试验研究,为深部高温、高压、离子渗流和化学气体赋存复杂环境下的深部页岩气开采工程提供了最接近工程实际情况的试验依据。

    一种高温下岩石动态力学性能测试方法及配套使用的加热炉

    公开(公告)号:CN111024529B

    公开(公告)日:2021-04-02

    申请号:CN201911247826.7

    申请日:2019-12-09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温下岩石动态力学性能的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SHPB实验系统的入射杆和透射杆分别同轴安装在加热炉两侧的通孔上,并延伸至加热炉内将试样夹紧;在入射杆和透射杆上粘贴应变片,入射杆和透射杆上的应变片对称布置在试样的两侧;启动加热炉,将岩石试样加热到设定温度;发射子弹,进行SHPB实验,利用应变片测得入射波、反射波以及透射波数据;对测得的入射波、反射波以及透射波数据进行修正;利用修正后的入射波、反射波和透射波对试样材料的变形和破坏情况进行分析,得到试样在高温下准确的动态力学性能数据。

    岩石真三轴应力-渗流测试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707538A

    公开(公告)日:2020-09-25

    申请号:CN202010764849.1

    申请日:2020-08-03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岩石真三轴应力-渗流测试装置及方法,该岩石真三轴应力-渗流测试装置,包括分布于岩石试样六个表面的六块透明加压板,每块所述透明加压板的内部设有平面镜,外侧设有图像采集相机,所述平面镜的反射光路与入射光路呈90度夹角,所述图像采集相机设置在与其相对应的所述平面镜的反射光路上,所述岩石试样位于所述平面镜的入射光路上,其中两块相对设置的所述透明加压板上分别设有入渗流道和出渗流道。本申请可以实现岩石试样加载过程中渗透特性的可视化监测。

    分段崩矿底部结构跟随形成连续充填采矿法

    公开(公告)号:CN104612692A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410756665.5

    申请日:2014-12-11

    Applicant: 中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C41/22 E21F1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段崩矿底部结构跟随形成连续充填采矿法,矿脉分段回采,从矿脉一端向另一端连续推进,分段底部结构跟随下分段落矿作业形成;分段底部结构包括分段凿岩空间、分段出矿空间及受矿工程,分段凿岩空间的形成与下分段的落矿作业由上向中深孔一次爆破完成,分段出矿空间通过侧向爆破形成,其所产生的废石直接抛填至下分段采空区,而受矿工程是在本分段中深孔凿岩结束后进行构筑;整个分段回采结束后,进行尾砂充填或尾砂胶结充填,各分段如此循环,直至中段内所有分段回采完毕。本发明具有安全高效、生产能力大、劳动强度低、作业成本低、矿石贫化损失率低等优点。

    一种渐深式孔底补偿螺旋形强力掏槽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71475A

    公开(公告)日:2013-12-25

    申请号:CN201310428431.3

    申请日:2013-09-18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渐深式孔底补偿螺旋形强力掏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在工作面上布置一个中心次要掏槽孔,然后围绕中心次要掏槽孔布置5~7个主要掏槽孔,且主要掏槽孔的孔深按偏离中心次要掏槽孔的远近而由浅到深呈渐深式螺旋形布置;主要掏槽孔装药量为其孔深的50~70%,中心次要掏槽孔装药量约为孔深的20%~30%;起爆时,主要掏槽孔沿着螺旋线从内向外依次起爆,且主要掏槽孔先于中心次要掏槽孔起爆。渐深式孔底补偿螺旋形强力掏槽方法结合了桶形掏槽和螺旋形掏槽方法的优点,具有掏槽孔少、单耗低、钻孔方便、作业时间短、爆破效率高以及成本低等特点。

    高地应力硬岩诱导致裂工程布置及非爆破回采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2865080A

    公开(公告)日:2013-01-09

    申请号:CN201210377477.2

    申请日:2012-10-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地应力硬岩诱导致裂工程布置及非爆破回采工艺,在待开矿层中应用爆破或相关机械(如掘进机)开挖一条高×宽=3m×4m诱导巷道,诱导巷道的开挖引起地应力调整能促使矿石破裂,诱导巷道开挖后短时间内,局部矿石会自发崩落,其他未崩落的矿石可用机械方式回采,生产能力得到提高。在矿岩诱导致裂后继续作业,要加强人员和设备通过地区的顶板支护,选取锚网支护方式,并用掘进机等相关设备进行致裂后矿石的非爆破回采,注意加强非爆破回采时的通风,专利中涉及抽出式局扇进行局部通风除尘等措施。本发明是一种机械化程度高、劳动强度低、生产效率高、生产能力大的高地应力硬岩诱导致裂工程布置及非爆破回采工艺。

    一种解决陶瓷过滤机耙架压耙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504427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450378.7

    申请日:2023-11-02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解决陶瓷过滤机耙架压耙的方法,包括:预先筛分、粗粒堆存、筛下过滤、细粒堆存四个步骤。本发明通过增加振动筛分设备并合理选择筛网参数,将容易导致陶瓷过滤机耙架压耙的粗颗粒预先筛出,从而可以避免粗颗粒快速沉底导致的陶瓷过滤机耙架压耙、连杆和曲柄扭曲变形、驱动装置无法正常运行、陶瓷过滤机故障停机等技术问题,具有改造工艺简单、实用性强、适用范围广的优点。

    一种适用于缓倾斜极薄矿脉的机械化矿岩分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749796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451842.X

    申请日:2022-11-21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矿物采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适用于缓倾斜极薄矿脉的机械化矿岩分采方法,包括:中央人行通风上山掘进、两帮围岩中深孔预裂爆破、崩落围岩干式充填采空区、顶板极薄矿脉非爆连续分采四个步骤。本发明采用凿岩台车、掘进机和铲运机等先进采掘装备,替代风动凿岩机和电耙等效率低下的采掘设备,采用矿岩分采工艺替代矿岩混采工艺,解决了缓倾斜极薄矿脉采场产能小、废石产量大、矿石贫化难以控制、提升运输及选矿成本高等突出问题,具有机械化程度高、采场产能大、矿石贫化小、提升运输及选矿成本低等诸多优点。

    一种模拟巷道围岩热损伤的加热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504762B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2010298555.4

    申请日:2020-04-16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巷道围岩热损伤的加热装置及方法,该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炉体、电加热单元、控制台、石英玻璃管、真空泵、密封阀、泄压阀以及对真空压力表,所述加热炉体的两侧壁均开设有与石英玻璃管外径匹配的通孔,所述通孔通过石棉盘封堵,所述电加热单元包括电连接的加热丝、电阻区、切换开关和电源,所述电阻区包括并联的NTC热敏电阻和PTC热敏电阻。采用本申请的加热装置和方法,一方面,可以使岩石试样在非真空、完全真空以及不同真空度状态下加热,另一方面,确保岩石试样的升温曲线与火灾发生时巷道围岩的真实升温曲线基本一致,从而可模拟煤矿井火灾发生后,巷道围岩的真实热损伤。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