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034443B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210563794.7
申请日:2022-05-2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6Q10/04 , G06Q10/0639 , G06F18/214 , G06F18/23213 , G06F18/24 , G06F17/18 , G06N3/04 , G06N3/08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工况划分与神经网络的锅炉性能预测方法,涉及燃煤锅炉性能在线预测方法,解决了非典型工况下对锅炉性能进行预测不够精准容易失真的技术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采集锅炉运行数据与锅炉性能指标获取原始数据集,锅炉性能指标包括锅炉效率与NOx排放浓度,锅炉效率通过预设的效率计算模块间接获得,NOx排放浓度由连续性排放检测仪获得;通过数据预处理剔除异常数据与非稳态数据获取静态数据集;其次,通过K均值聚类方法获取锅炉工况划分标准,以误差平方和为评价指标,评价聚类方法有效性;最后对锅炉各工况建立数据池,对各工况单独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实现准确预测锅炉性能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5034443A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210563794.7
申请日:2022-05-2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工况划分与神经网络的锅炉性能预测方法,涉及燃煤锅炉性能在线预测方法,解决了非典型工况下对锅炉性能进行预测不够精准容易失真的技术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采集锅炉运行数据与锅炉性能指标获取原始数据集,锅炉性能指标包括锅炉效率与NOx排放浓度,锅炉效率通过预设的效率计算模块间接获得,NOx排放浓度由连续性排放检测仪获得;通过数据预处理剔除异常数据与非稳态数据获取静态数据集;其次,通过K均值聚类方法获取锅炉工况划分标准,以误差平方和为评价指标,评价聚类方法有效性;最后对锅炉各工况建立数据池,对各工况单独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实现准确预测锅炉性能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3477053A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110782567.9
申请日:2021-07-0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固态发生协同吸附两种重金属的气固反应装置,包括U型反应管,其两侧分别为进气段和出气段,进气段内由上至下依次形成至少两个金属蒸发区和吸附反应区;还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导杆,导杆上设有至少三个沿其滑动的加热炉,至少三个加热炉分别用于加热至少两个金属蒸发区和吸附反应区,各加热炉顶面、底面设有上下对齐的开口,其用于通过U型反应管,且最下方一个加热炉的底面封闭;各加热炉滑动至导杆的顶部位置、或底部位置时,U型反应管的至少两个金属蒸发区和吸附反应区被容纳至对应的加热炉的内部、或暴露于各加热炉的外部。实现两种重金属协同吸附,同时降低在研究与时间相关的吸附特性时的计算误差。
-
公开(公告)号:CN116692861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430471.5
申请日:2023-04-2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江苏省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PC: C01B32/39 , C10B53/02 , C10B57/00 , B01D46/00 , B01D53/04 , F27B7/32 , F27D17/00 , C01B32/336 , C04B33/135 , C04B33/132 , C04B38/00 , F27B7/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生物质气化产物制备陶粒和活性炭的系统和方法,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生物质气化系统、生物炭活化系统和陶粒烧制系统,所述生物质气化系统产生的高温可燃气热能为所述生物炭活化系统提供反应条件,并作为燃料为所述陶粒烧制系统供热;生物质气化系统产生的生物炭经生物炭活化系统活化为活性炭,用于陶粒烧制系统的尾气处理,经尾气处理后的失活活性炭作为陶粒制备原料再循环回陶粒烧制系统。整个系统节能无污染,能源转化利用率高,产品丰富,可高效进行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132259A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2111503113.X
申请日:2021-12-1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B60R1/062 , B60R16/023 , B60R16/03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外后视镜调节方法、装置及汽车,一种汽车外后视镜调节方法包括:获取驾驶员的眼动信息;根据驾驶员的眼动信息,得到驾驶员在外后视镜区域内的注视点位置信息;根据驾驶员注视点位置信息,得到外后视镜的实时调节参数;根据所述实时调节参数调节汽车外后视镜角度。本发明基于驾驶员注视点,即驾驶员预期视野,实现外后视镜的自适应调整,始终让驾驶员的目标物处于外后视镜中央区域,整个过程基于驾驶员的视觉意图进行调整,避免了由于外后视镜视野盲区或驾驶员手动调节后视镜导致的驾驶安全问题,相比于基于固定化程序判断最佳视域的后视镜调节方法有更高的灵活性和多场景下的适应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549464A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2110813354.8
申请日:2021-07-1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可燃固废气化进行垃圾飞灰资源化利用系统和方法,包括可燃固废气化系统、给料预制系统、陶粒烧制系统和除污系统,可燃固废气化系统主要包括气化炉、旋风除尘器和引风机;给料预制系统包括称重配料装置、混料装置和成球装置;陶粒烧制系统主要包括陶粒烧结装置、陶粒冷却破碎筛分装置;除污系统主要包括结晶装置、除尘装置和废气处理装置,气化炉产生的可燃气和焦炭直接被引入陶粒烧制系统作为燃料供热,气化炉残渣和旋风除尘器捕集到的飞灰被引入给料预制系统与垃圾飞灰共同作为原料添加适量粘土和水后进入陶粒烧制系统生产陶粒。陶粒烧结装置与空预器、结晶装置、除尘装置和废气处理装置依次连接,使整个系统节能无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11773875A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2010433633.7
申请日:2020-05-2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态吸附剂捕集重金属蒸汽装置,包括可密封的U型外反应管以及电加热炉,U型外反应管的两管口分别设置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侧的管体内自上而下为重金属蒸发区和吸附反应区,其中,重金属蒸发区内设有重金属承载架、且进气口固定设有用于悬挂重金属承载架的挂钩,吸附反应区内固定设有盛装固态吸附剂的吸附剂管;电加热炉包括上、下两组电加热器及热电偶温控,分别用于实现重金属蒸发区和吸附反应区所需温度。可预先对电加热炉进行温度控制,到达设定温度场后重金属与固态吸附剂同时接入并即刻发生吸附反应,能大大提高实验测得的吸附剂在指定温度下的吸附效率精度,避免了升温过程对重金属蒸发及吸附剂性质产生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9455897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722519.0
申请日:2024-11-2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B01J20/20 , B01J20/30 , C02F1/28 , C02F101/36 , C02F101/34 , C02F101/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伴矿景天的富锌生物炭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伴矿景天进行烘干,粉碎,得到伴矿景天粉末;2)将处理后的伴矿景天粉末加入热解炉中,在无氧环境下进行热解,热解升温速率为8~12℃/min,热解温度为400~800℃,保温时间为40~80min;4)热解完的固体残渣随炉温一起冷却至室温,再进行研磨筛分,干燥后获得富锌生物炭粉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现了对超富集植物内源重金属矿物的高效回收利用,制备的富锌生物炭对环丙沙星吸附容量达254.1mg/g,优于大多数常规锌盐改性生物炭。
-
公开(公告)号:CN119332088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447165.3
申请日:2024-10-1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焦炉脱硫灰提取碳酸钠和硫酸钠用于高铝铁矿分离的方法,首先采用过筛和高温煅烧的方法去除脱硫灰中大颗粒杂质和有机物,接着调节溶液pH去除NaOH,然后通过纳滤分离逸出NaCl清液,收集含硫酸钠和碳酸钠的浓液,最后通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蒸发浓缩、冷却再结晶的方法分别提取出硫酸钠和碳酸钠。然后分阶段焙烧,初步焙烧时加入硫酸钠在1000‑1100℃高温下发生焙烧还原反应,以促进铝的溶解,抑制铁的溶解。冷却至室温,加入碳酸钠粉末,在900‑1000℃的温度下进行二次焙烧,促进铁的还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成功地从焦炉脱硫灰中提取出碳酸钠和硫酸钠,同时利用有效地促进了铝铁分离,解决了焦炉脱硫灰,同时提高了铝铁矿资源的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630069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210159948.6
申请日:2022-02-2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音视频优化方法、音频终端及存储介质,音视频优化方法包括:获取当前发言者的音视频数据;根据获取的当前发言者的音视频数据,提取音视频数据中音频数据的语音音节;基于提取的音视频数据中音频数据的语音音节,计算得到当前发言者的夹带振荡周期;基于计算得到的当前发言者的夹带振荡周期,对当前发言者的音视频数据进行时间流重定向,获得目标播放的音视频数据。本发明提供的音视频优化方法,首先采集每一个发言者的音频数据计算其语音音节规律,也称夹带振荡周期,然后基于所述夹带振荡周期在接收方客户端对经过传输后的音视频数据进行重定向,进而解决了可变网络延迟导致的线上会议用户产生的“变焦疲劳”。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