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盖建筑物的下挂设备管构腔结构及其应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532740A

    公开(公告)日:2018-09-14

    申请号:CN201810373116.8

    申请日:2018-04-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上盖建筑设计及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上盖建筑物的下挂设备管构腔结构及其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构腔悬挂固定于所述板地的下表面且所述管构腔的腔体内部空间用于承载所述上盖建筑物的设备管线,所述管构腔与所述上盖建筑物和所述盖下建筑物之间相独立。本发明的优点是:1)为上盖建筑所需设备管线提供集中布置空间,便于设备管线的布置;2)使上盖开发与盖下建筑物从竖向空间与管线排布上,划分清晰界限互不干扰,为上盖建筑群创造完整的室外安全疏散平台;3)为上盖开发提供可操作的技术支撑;4)可容纳上部开发扶梯等安装设备所需下沉基坑,提高空间利用率;5)减少上盖开发建筑物的整体结构荷载,节约建造成本。

    一种TOD埋地室外重力流减少埋深的布置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18148771U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221777653.7

    申请日:2022-07-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TOD埋地室外重力流减少埋深的布置结构,包括承台、拉梁及雨水管,所述承台、所述拉梁及所述雨水管间具有至少四种布置结构:第一种布置结构为:所述承台间通过一第一拉梁进行连接,所述第一拉梁底标高与所述承台底标高相平,所述第一拉梁顶面安装有第一雨水管,所述第一雨水管底标高与所述第一拉梁顶标高相平。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在相同条件下,充分利用了拉梁标高及构造可调性,从而降低了管道的埋深,进而减小雨水泵房底板埋深,节省了重力流管道施工围护和雨水泵房的工程造价;其次,可减少后期检修维护工作;最后,使管道敷设更加灵活。

    一种上盖建筑物的下挂设备管构腔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8346970U

    公开(公告)日:2019-01-08

    申请号:CN201820590795.X

    申请日:2018-04-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上盖建筑设计及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上盖建筑物的下挂设备管构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构腔悬挂固定于所述板地的下表面且所述管构腔的腔体内部空间用于承载所述上盖建筑物的设备管线,所述管构腔与所述上盖建筑物和所述盖下建筑物之间相独立。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为上盖建筑所需设备管线提供集中布置空间,便于设备管线的布置;2)使上盖开发与盖下建筑物从竖向空间与管线排布上,划分清晰界限互不干扰,为上盖建筑群创造完整的室外安全疏散平台;3)为上盖开发提供可操作的技术支撑;4)可容纳上部开发扶梯等安装设备所需下沉基坑,提高空间利用率;5)减少上盖开发建筑物的整体结构荷载,节约建造成本。(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可远程控制的末端试水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6964947U

    公开(公告)日:2018-02-06

    申请号:CN201720833155.2

    申请日:2017-07-1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远程控制的末端试水装置,包括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管路,该末端试水装置至少还包括:由继电器控制的节流阀和压力变送器,二者均安装于管路上;控制系统,包括MCU控制电路和连接MCU控制电路的数据采集模块和无线通讯模块;数据采集模块与所述压力变送器通讯连接,将压力变送器采集的管路水流参数信息传输给MCU控制电路;MCU控制电路基于管路水流参数信息控制继电器;无线通讯模块与一安装指定APP的智能终端建立通讯连接。其优点是:末端试水装置使得管理者能够在手机端就完成对于末端试水装置处水流压力、流量及水阀状态的监控,并可以通过手机控制水阀的开启及关闭操作。相对于传统的模式而言更加简便快捷。

    一种双层车辆基地TOD的检查坑排水组合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22350363U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21036411.1

    申请日:2024-05-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工程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双层车辆基地TOD的检查坑排水组合结构,在所述二层板的上方设置有面层,所述面层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地漏,所述地漏位于所述检查坑的外侧,所述面层自位于上层的检查坑向所述地漏方向设有一定坡度;位于下层的所述检查坑的坑内设置有排水沟,所述地漏与所述排水沟通过排水管道连通。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减少了无效空间夹层板,大大减少了工程造价,并减少了对接触网损坏因子;结构简单合理,可实现对既有双层车辆基底的改造,排水效果稳定,适于推广。

    一种钢筋混凝土柱刚性搭接转换节点

    公开(公告)号:CN220704781U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321992684.9

    申请日:2023-07-2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筋混凝土柱刚性搭接转换节点,涉及位于第N层楼层板下方的下柱、位于第N+2层楼层板上方的上柱,两柱之间存在水平偏移量,刚性搭接转换节点包括直角梯形节点以及矩形节点,直角梯形节点的上底长度大于下底长度,直角梯形节点的下底对应支撑于下柱的顶面上、上底对应支撑矩形节点的底面,矩形节点的顶面支撑上柱的底面。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采用新型钢筋混凝土刚性节点连接相邻层偏位柱,克服了传统转换连接做法在小偏位下传力性能不佳甚至无法实现的缺点;采用新型节点柱在各工况下保持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并表现出优良的抗震性能,解决了相邻层偏位柱对结构整体的不利影响。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