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波形钢腹板与混凝土连接的节点构造

    公开(公告)号:CN104562916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410420285.4

    申请日:2014-08-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1D19/00 E01D19/08 E01D2101/26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波形钢腹板与混凝土连接的节点构造,其特征在于波形钢腹板的波形边焊接一块平钢板,再在波形钢腹板和平钢板上沿纵向按一定间距焊接横向开孔钢板,横向开孔钢板内穿设钢筋,钢腹板和平钢板外包砼,使得波形钢腹板、平钢板、横向开孔钢板和混凝土形成整体。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避免了传统连接方式导致的砼底板下拉插入板件引起的附加下拉力问题,同时也避免了传统连接方式由雨水渗入波形钢腹板和砼接触面后导致的结构耐久性降低的问题,该连接节点构造简单,受力合理,施工方便。

    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立柱连接构造

    公开(公告)号:CN107476432B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1710731060.4

    申请日:2017-08-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立柱连接构造,在等截面预制立柱基础上,在立柱端部采取扩头处理和凹槽设计,预制立柱端部伸出预埋钢筋,使其与承台或预制盖梁的预埋钢筋在凹槽内相互搭接;预制立柱或预制盖梁吊装定位后,浇注凹槽内的混凝土,使预制立柱和承台或预制盖梁连成整体结构。通过预制立柱端部的扩头处理和凹槽设计,提高了预制立柱或预制盖梁在安装时的自身构件稳定,同时避免了预制立柱与承台或预制盖梁连接处的混凝土浇注的模板搭设问题,加快构件安装和连接速度,提高施工安全性。

    一种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中使用的剪力连接件

    公开(公告)号:CN108104272A

    公开(公告)日:2018-06-01

    申请号:CN201711318521.1

    申请日:2017-12-12

    Inventor: 王巍 马骉 任烈柯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B1/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中使用的剪力连接件,包括一钢板,其特征在于在钢板上设置开孔,所述开口孔壁边缘设置倒角,所述钢板与钢结构通过双面角焊缝相连,通过浇注混凝土使得所述剪力连接件包裹在混凝土结构中,从而使得所述钢板的开孔内形成混凝土榫,将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紧密结合起来。本发明的优点是,克服了现有形式的开孔板连接件孔边混凝土应力集中的技术问题,对提高开孔板连接件的抗剪承载力及抗剪刚度、延迟开孔中混凝土榫开裂破坏有显著作用;开孔板孔边倒角加工简单易行,具有安全、经济的优点。

    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立柱连接构造

    公开(公告)号:CN107476432A

    公开(公告)日:2017-12-15

    申请号:CN201710731060.4

    申请日:2017-08-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B1/21 E04C3/3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立柱连接构造,在等截面预制立柱基础上,在立柱端部采取扩头处理和凹槽设计,预制立柱端部伸出预埋钢筋,使其与承台或预制盖梁的预埋钢筋在凹槽内相互搭接;预制立柱或预制盖梁吊装定位后,浇注凹槽内的混凝土,使预制立柱和承台或预制盖梁连成整体结构。通过预制立柱端部的扩头处理和凹槽设计,提高了预制立柱或预制盖梁在安装时的自身构件稳定,同时避免了预制立柱与承台或预制盖梁连接处的混凝土浇注的模板搭设问题,加快构件安装和连接速度,提高施工安全性。

    一种钢筋混凝土构件后浇带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639003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1244238.4

    申请日:2016-12-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B1/68 E04G2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钢筋混凝土构件后浇带及其施工方法,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的后浇带钢筋连接工作量大的问题。该后浇带位于钢筋混凝土构件预留的临时施工缝处,位于临时施工缝处的外伸钢筋沿长度方向相向搭接连接,并浇筑超高性能混凝土形成后浇带。该施工方法,首先采用普通混凝土和外伸钢筋浇筑形成钢筋混凝土构件,同时预留临时施工缝,临时施工缝处的外伸钢筋横向相向搭接连接;然后在临时施工缝处浇筑超高性能混凝土形成后浇带,该后浇带将钢筋混凝土构件连成整体结构。

    一种减隔震结构及其减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351118A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610903776.3

    申请日:2016-10-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1D19/046 E01D19/041 E01D2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减隔震结构及其减震方法,属于桥梁工程技术领域,用于解决传统减隔震方式或存在减震效果不理想或造价高的问题。该结构包括若干间隔设置于桥梁上、下部结构之间的若干球型支座和橡胶支座,橡胶支座由上至下依次为上垫块、橡胶支座本体以及下垫块,橡胶支座本体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有上、下支座钢板,上、下支座钢板与对应的上、下垫块之间分别设有上、下垫块钢板,上、下垫块钢板埋入所述上、下垫块内。该减震方法,首先在桥梁上、下部结构之间固定连接球型支座和橡胶支座,并使得球型支座和橡胶支座并排间隔设置;然后当地震发生时,球型支座被剪断,橡胶支座承受水平力,从而实现控制桥梁梁体水平位移。

    一种钢筋混凝土构件后浇带

    公开(公告)号:CN206428833U

    公开(公告)日:2017-08-22

    申请号:CN201621466015.8

    申请日:2016-12-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筋混凝土构件后浇带,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的后浇带钢筋连接工作量大的问题。该后浇带位于钢筋混凝土构件预留的临时施工缝处,位于临时施工缝处的外伸钢筋沿长度方向相向搭接连接,并浇筑超高性能混凝土形成后浇带。后浇带内的外伸钢筋仅需搭接连接,可以有效缩短外伸钢筋搭接长度,同时,外伸钢筋横向搭接间距亦无特殊要求,外伸钢筋不需要精确定位,只需要相互避开即可,便于钢筋混凝土构件预制成型,从而大幅节省了外伸钢筋连接工作量,加快了施工进度,降低了施工难度。

    一种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中使用的剪力连接件

    公开(公告)号:CN208088512U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721723137.5

    申请日:2017-12-12

    Inventor: 王巍 马骉 任烈柯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中使用的剪力连接件,包括一钢板,其特征在于在钢板上设置开孔,所述开口孔壁边缘设置倒角,所述钢板与钢结构通过双面角焊缝相连,通过浇注混凝土使得所述钢板包裹在混凝土结构中,从而使得所述钢板的开孔内形成混凝土榫,将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紧密结合起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克服了现有形式的开孔板连接件孔边混凝土应力集中的技术问题,对提高开孔板连接件的抗剪承载力及抗剪刚度、延迟开孔中混凝土榫开裂破坏有显著作用;开孔板孔边倒角加工简单易行,具有安全、经济的优点。(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立柱连接构造

    公开(公告)号:CN207228324U

    公开(公告)日:2018-04-13

    申请号:CN201721060948.1

    申请日:2017-08-2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立柱连接构造,在等截面预制立柱基础上,在立柱端部采取扩头处理和凹槽设计,预制立柱端部伸出预埋钢筋,使其与承台或预制盖梁的预埋钢筋在凹槽内相互搭接;预制立柱或预制盖梁吊装定位后,浇注凹槽内的混凝土,使预制立柱和承台或预制盖梁连成整体结构。通过预制立柱端部的扩头处理和凹槽设计,提高了预制立柱或预制盖梁在安装时的自身构件稳定,同时避免了预制立柱与承台或预制盖梁连接处的混凝土浇注的模板搭设问题,加快构件安装和连接速度,提高施工安全性。(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减隔震结构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143625U

    公开(公告)日:2017-05-03

    申请号:CN201621127046.0

    申请日:2016-10-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减隔震结构,属于桥梁工程技术领域,用于解决梁桥的减隔震方式或存在减震效果不理想或造价高的问题。该结构包括若干间隔设置于桥梁上、下部结构之间的若干球型支座,至少一个橡胶支座并排间隔设置于相邻的球型支座之间,橡胶支座由上至下依次为上垫块、橡胶支座本体以及下垫块,橡胶支座本体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有上、下支座钢板,上、下支座钢板与对应的上、下垫块之间分别设有上、下垫块钢板,上、下垫块钢板埋入上、下垫块内。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