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192822A
公开(公告)日:2020-05-22
申请号:CN202010024306.6
申请日:2020-01-10
Applicant: 上海大学
IPC: H01L21/18 , H01L21/02 , H01L29/26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硅片和化合物半导体晶片的低温键合方法,使用新的物质石墨烯作为键合介质实现CdZnTe与硅的键合,包括如下步骤:准备硅片,对硅片进行标准湿式化学凊洗法(RCA清洗法)清洗;然后准备CdZnTe晶片,对CdZnTe晶体进行倒角,物理抛光和化学机械抛光等表面处理工艺;然后将石墨烯转移至Si表面,或者将石墨烯转移至CZT表面,或者将石墨烯转移至CZT和Si表面,对两个晶体进行低温退火键合,避免过高的键合的问题,键合质量高,性能优异。
-
公开(公告)号:CN101887849A
公开(公告)日:2010-11-17
申请号:CN201010215711.2
申请日:2010-06-29
Applicant: 上海大学
IPC: H01L21/2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两步沉积法制备ZnO薄膜的方法及其装置,属纳米晶体薄膜制备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的特点是:综合利用了超声雾化热解法和溶胶-凝胶法的原理和设备,分两步沉积ZnO薄膜。第一步是用改进的超声雾化热解法设备制备ZnO纳米颗粒。该设备的特征主要有在喷雾的导管上增加一个高压发生源和荷电喷头,并用一根石英管贯穿整个加热炉,使之直接通向装有一定量去离子水的烧杯里。第二步是使用超声波清洗器和离心机反复清洗ZnO纳米颗粒,最后通过旋涂机旋涂到衬底上。采用本方法避免了超声雾化热解法制备过程中产生的气溶胶对环境的污染,并获得结晶质量高的ZnO薄膜。
-
公开(公告)号:CN101459207A
公开(公告)日:2009-06-17
申请号:CN200910044852.X
申请日:2009-01-04
Applicant: 上海大学
IPC: H01L31/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70/5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Au/Cr-CZT复合电极的制备方法,属于CdZnTe(CZT)半导体材料探测器欧姆电极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利用传统常用的现有真空蒸发装置,在CZT表面先蒸发沉积一层厚度为3~15nm的Cr层,然后再蒸发沉积一层厚度为50~150nm的Au电极层,然后在100~200℃温度下恒温10~60分钟,以促进电极层的合金化过程,真空蒸发的真空度在10-5~10-7Pa,然后待晶片自然冷却0.5~2小时,最终制得Au/Cr-CZT复合接触电极。本发明方法所得的Au/Cr-CZT复合电极与以往的Au-CZT电极相比,复合电极的接触附着力更强、I-V特性曲线显示其欧姆线性更佳,器件的能谱响应也得到了提高和改善。
-
公开(公告)号:CN111192822B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010024306.6
申请日:2020-01-10
Applicant: 上海大学
IPC: H01L21/18 , H01L21/02 , H01L29/26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硅片和化合物半导体晶片的低温键合方法,使用新的物质石墨烯作为键合介质实现CdZnTe与硅的键合,包括如下步骤:准备硅片,对硅片进行标准湿式化学凊洗法(RCA清洗法)清洗;然后准备CdZnTe晶片,对CdZnTe晶体进行倒角,物理抛光和化学机械抛光等表面处理工艺;然后将石墨烯转移至Si表面,或者将石墨烯转移至CZT表面,或者将石墨烯转移至CZT和Si表面,对两个晶体进行低温退火键合,避免过高的键合的问题,键合质量高,性能优异。
-
公开(公告)号:CN113008220B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110223123.1
申请日:2021-02-26
Applicant: 上海大学 ,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IPC: G01C19/5656 , G01C19/5649 , G01C19/5663 , G01C2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电式磁性调谐盘型陀螺仪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盘型陀螺仪包括具有空腔的支承结构、悬空设置于空腔上的谐振盘和连接谐振盘与支承结构的多个弹性连接件。其中,谐振盘上对称分布有至少一对驱动电极和至少一对敏感电极,驱动电极和敏感电极均包括依次叠设在谐振盘上的第一电极、压电层和第二电极,且所述谐振盘上还分布有第一磁性层,或者,驱动电极和敏感电极均包括依次叠设在谐振盘上的第一电极、压电层和导电的第一磁性层。该盘型陀螺仪通过逆压电效应驱动,压电效应检测,并通过磁致伸缩效应和磁电耦合效应调谐频率,避免了微电容的使用,减小了加工难度,提高了进一步减小器件尺寸的可能性以及器件灵敏度。
-
公开(公告)号:CN105679881B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610120003.8
申请日:2016-03-03
Applicant: 上海大学
IPC: H01L31/18 , H01L31/03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70/5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铜铟硫基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该电池结构自下至上依次为:衬底/Ti‑TiN‑Mo背电极/Cu1‑xNaxInS2/CuInS2/Cu1‑xAgxInS2吸收层/Cd1‑xZnxS阻挡层i‑ZnO/Al:ZnO窗口层/Al(Ni)前电极,该方法步骤为:(1)衬底清洗及预处理;(2)在衬底上制备Ti/TiN/Mo背电极;(3)在Ti/TiN/Mo背电极上制备Cu1‑xNaxInS2/CuInS2/Cu1‑xAgxInS2吸收层;(4)在吸收层上制备Cd1‑xZnxS阻挡层;(5)在Cd1‑xZnxS阻挡层上依次淀积i‑ZnO薄膜、Al:ZnO薄膜,制成i‑ZnO/Al:ZnO窗口层;(6)采用真空热蒸法在i‑ZnO/Al:ZnO窗口层上蒸镀Al(Ni) 前电极,获得铜铟硫基薄膜太阳能电池。.本发明制备的铜铟硫基薄膜太阳能电池,该电池的背电极的与玻璃衬底及吸收层薄膜之间粘接的粘附性强,不易剥落,可靠性高,各层之间的串联电阻小,能提高光电能量转换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5679881A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610120003.8
申请日:2016-03-03
Applicant: 上海大学
IPC: H01L31/18 , H01L31/03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70/521 , H01L31/03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铜铟硫基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该电池结构自下至上依次为:衬底/Ti-TiN-Mo背电极/Cu1-xNaxInS2/CuInS2/Cu1-xAgxInS2吸收层/Cd1-xZnxS阻挡层i-ZnO/Al:ZnO窗口层/Al(Ni)前电极,该方法步骤为:(1)衬底清洗及预处理;(2)在衬底上制备Ti/TiN/Mo背电极;(3)在Ti/TiN/Mo背电极上制备Cu1-xNaxInS2/CuInS2/Cu1-xAgxInS2吸收层; (4)在吸收层上制备Cd1-xZnxS阻挡层;(5)在Cd1-xZnxS阻挡层上依次淀积i-ZnO薄膜、Al:ZnO薄膜,制成i-ZnO/Al:ZnO窗口层;(6)采用真空热蒸法在i-ZnO/Al:ZnO窗口层上蒸镀Al(Ni) 前电极,获得铜铟硫基薄膜太阳能电池。本发明制备的铜铟硫基薄膜太阳能电池,该电池的背电极的与玻璃衬底及吸收层薄膜之间粘接的粘附性强,不易剥落,可靠性高,各层之间的串联电阻小,能提高光电能量转换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3993355A
公开(公告)日:2014-08-20
申请号:CN201410193673.3
申请日:2014-05-09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uInS2单晶体的制备方法,把高纯原料粉末Cu、In、S均匀混合,真空封装入反应器,并用单一温区摇摆炉混晶的方法制备了CuInS2多晶锭,作后续籽晶和单晶生长的原料,然后用布里奇曼法制备小的CuInS2单晶块作籽晶,最后用磁场和籽晶辅助的移动加热法生长大的CuInS2单晶,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CuInS2单晶体制备装置,由反应容器、垂直炉和外加磁场系统组成。本发明改善了常规移动加热法制备CuInS2晶体时,生长速度较慢的问题,同时提高了晶体的生长速度和晶体的利用率,有效解决大直径单晶CuInS2的制备工艺问题,并为制备性能优越的CuInS2薄膜太阳电池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3993355B
公开(公告)日:2016-11-02
申请号:CN201410193673.3
申请日:2014-05-09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uInS2单晶体的制备方法,把高纯原料粉末Cu、In、S均匀混合,真空封装入反应器,并用单一温区摇摆炉混晶的方法制备了CuInS2多晶锭,作后续籽晶和单晶生长的原料,然后用布里奇曼法制备小的CuInS2单晶块作籽晶,最后用磁场和籽晶辅助的移动加热法生长大的CuInS2单晶,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CuInS2单晶体制备装置,由反应容器、垂直炉和外加磁场系统组成。本发明改善了常规移动加热法制备CuInS2晶体时,生长速度较慢的问题,同时提高了晶体的生长速度和晶体的利用率,有效解决大直径单晶CuInS2的制备工艺问题,并为制备性能优越的CuInS2薄膜太阳电池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1459207B
公开(公告)日:2010-08-18
申请号:CN200910044852.X
申请日:2009-01-04
Applicant: 上海大学
IPC: H01L31/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70/5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Au/Cr-CZT复合电极的制备方法,属于CdZnTe(CZT)半导体材料探测器欧姆电极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利用传统常用的现有真空蒸发装置,在CZT表面先蒸发沉积一层厚度为3~15nm的Cr层,然后再蒸发沉积一层厚度为50~150nm的Au电极层,然后在100~200℃温度下恒温10~60分钟,以促进电极层的合金化过程,真空蒸发的真空度在10-5~10-7Pa,然后待晶片自然冷却0.5~2小时,最终制得Au/Cr-CZT复合接触电极。本发明方法所得的Au/Cr-CZT复合电极与以往的Au-CZT电极相比,复合电极的接触附着力更强、I-V特性曲线显示其欧姆线性更佳,器件的能谱响应也得到了提高和改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