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773499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0890625.3
申请日:2024-07-04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Ti‑Zr‑Nb‑Fe‑Ga高熵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Ti‑Zr‑Nb‑Fe‑Ga高熵合金由Ti、Zr、Nb、Fe和Ga组成,Ti、Zr、Nb和Fe的原子比为1:1:1:1,Ga的质量分数为0.01%‑5%,制备方法依次包括准备阶段、抽真空阶段、熔炼阶段和结束阶段。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相对便于加工、生物相容性高、抗菌性能强且具有促进骨整合功能的医用植入物用合金材料,通过在钛合金中添加镓元素得到高熵合金,缓释的镓离子一方面可抑制细菌粘附阻碍生物膜形成,预防生物膜相关感染,另一方面可显著抑制破骨细胞激活的活性,具有促进骨整合的潜能,用于医用植入物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1870372A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2010898231.4
申请日:2020-08-31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IPC: A61C8/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愈合基台及构建方法、制备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设备。该愈合基台从上至下依次设有愈合帽和用于连接种植体的连接部,愈合帽从近连接部端至远连接部端依次设有再生段、龈下段和龈缘段;再生段的高度为2.2~2.8mm,外形为待种植牙位上原天然牙同位置内收0.8~1.2mm的形状;龈下段为牙龈平面至牙龈平面以下0.3~0.7mm的区域,外形为待种植牙位上原天然牙同位置内收0.2~0.6mm的形状;龈缘段为龈下段以上0.8~1.2mm的区域,外形为待种植牙位上原天然牙同位置的形状。本发明能够封闭牙槽窝,避免内部的骨替代材料暴露而发生感染,且对原有的牙龈具有支撑作用,能够获得理想的牙龈形态。
-
公开(公告)号:CN111870372B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010898231.4
申请日:2020-08-31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IPC: A61C8/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愈合基台及构建方法、制备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设备。该愈合基台从上至下依次设有愈合帽和用于连接种植体的连接部,愈合帽从近连接部端至远连接部端依次设有再生段、龈下段和龈缘段;再生段的高度为2.2~2.8mm,外形为待种植牙位上原天然牙同位置内收0.8~1.2mm的形状;龈下段为牙龈平面至牙龈平面以下0.3~0.7mm的区域,外形为待种植牙位上原天然牙同位置内收0.2~0.6mm的形状;龈缘段为龈下段以上0.8~1.2mm的区域,外形为待种植牙位上原天然牙同位置的形状。本发明能够封闭牙槽窝,避免内部的骨替代材料暴露而发生感染,且对原有的牙龈具有支撑作用,能够获得理想的牙龈形态。
-
公开(公告)号:CN119465364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655232.0
申请日:2024-11-19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牙科种植体表面电化学去污装置的万用接口,包括至少两个设于电化学去污装置的喷淋端底部的接口柱;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接口柱之间设有调节间隙;所述接口柱包括与所述电化学去污装置的喷淋端固定相接的连接段和与所述连接段固定相接的卡紧段;万用接口至少包括未连接状态、种植体正常卡接状态;在未连接状态下,任意一个所述接口柱整体垂直于所述电化学去污装置的喷淋端的下端面;在种植体正常卡接状态下,每一个所述接口柱沿着所述调节间隙向所述电化学去污装置的喷淋端中心线方向倾斜,且在复位力的作用下所述卡紧段的外壁与大开口种植体的内径相接触。
-
公开(公告)号:CN118967935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092102.0
申请日:2024-08-09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种植修复口内扫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牙列缺失或牙列缺损的伞式扫描方法及系统,包括,提供多个定位体,每一定位体设置至少包括顶部特征、切割面几何及曲线特征、辅助杆识别体在内的标识体;预先设置每一标识体对应的CAD模型;获取本次牙齿的设计,通过口内扫描仪获取多个定位体的点云数据;对所述点云数据进行预处理去除背景噪声和非目标点云,并自动识别和分割提取出每一所述标识体的特征点云;采用特征点云与所述CAD模型进行处理,输出的配准结果。本发明在扫描过程中通过自动识别及分割技术精确提取特征点云,使用四个共面关键点构建初始变换矩阵,通过迭代最小二乘法进行变换矩阵的优化,提升扫描数据的精确度和模型重建的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5505143A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211376594.7
申请日:2022-11-04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IPC: C08J3/075 , C08L5/08 , C08K3/16 , C08K3/36 , A61L27/02 , A61L27/20 , A61L27/50 , A61L27/52 , A61L27/5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温敏杂化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包括:采用壳聚糖粉末和金属盐粉末制备得到壳聚糖/金属盐颗粒,将壳聚糖/金属盐颗粒加到乙酸水溶液中得到壳聚糖/金属盐溶液,向壳聚糖/金属盐溶液中逐滴滴加GPTMS溶液,得到壳聚糖/金属盐/GPTMS溶液,将硅源水解后加入壳聚糖/金属盐/GPTMS溶液中,得到壳聚糖/金属盐/GPTMS/硅溶液,向壳聚糖/金属盐/GPTMS/硅溶液中加入β‑GP溶液,在37℃制备得到温敏杂化水凝胶。该方法实现了水凝胶负载多种生物活性离子以促进组织再生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5998962B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310079600.0
申请日:2023-01-17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织粘附性复合水凝胶的合成方法及其绿色序列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应用。本发明首先利用儿茶酚改性的壳聚糖及β‑GP合成了cCP水凝胶,cCP水凝胶能通过与钛种植体表面及周围软组织相互粘附,建立理想的种植体周围颈部封闭,可阻断微生物入侵,进一步地,为提高Ag及Sr的协同抗菌及成骨活性,通过在SrMBGN表面原位掺入Ag,合成Ag‑pSrMBGN颗粒,并将该颗粒及牙龈间充质干细胞(GMSCs)掺杂入组织粘附性水凝胶基质cCP中,得到温敏可注射组织粘附性复合水凝胶。该复合水凝胶能够通过时序性释放Ag、Sr离子,提高材料的协同抗菌及成骨作用,最终实现绿色序列治疗PI的目的,具有临床转化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5998962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310079600.0
申请日:2023-01-17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织粘附性复合水凝胶的合成方法及其绿色序列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应用。本发明首先利用儿茶酚改性的壳聚糖及β‑GP合成了cCP水凝胶,cCP水凝胶能通过与钛种植体表面及周围软组织相互粘附,建立理想的种植体周围颈部封闭,可阻断微生物入侵,进一步地,为提高Ag及Sr的协同抗菌及成骨活性,通过在SrMBGN表面原位掺入Ag,合成Ag‑pSrMBGN颗粒,并将该颗粒及牙龈间充质干细胞(GMSCs)掺杂入组织粘附性水凝胶基质cCP中,得到温敏可注射组织粘附性复合水凝胶。该复合水凝胶能够通过时序性释放Ag、Sr离子,提高材料的协同抗菌及成骨作用,最终实现绿色序列治疗PI的目的,具有临床转化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2263358A
公开(公告)日:2021-01-26
申请号:CN202011270719.9
申请日:2020-11-13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个性化骨粉植骨导板及其构建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个性化骨粉植骨导板模型的构建方法,包括:提供牙槽骨三维模型;根据健侧牙槽骨形态,获取患侧牙槽骨缺损区域;基于患侧牙槽骨缺损区域的外表面,构建骨粉规划贴合部;基于牙槽骨缺损区域周围牙齿的牙冠表面,构建牙冠定位贴合部;基于牙槽骨缺损区域附近的牙槽骨的外表面,构建牙槽骨贴合部;在牙槽骨贴合部上构建置钉孔。本发明所提供的个性化骨粉植骨导板及其制备方法可以有效增加骨粉引导牙槽骨再生效果、且可以避免两侧牙槽骨形态差异过大等问题,还可以避免骨粉浪费,并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安全实用性强等特点,具有良好的产业化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526647B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011421.4
申请日:2024-07-26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个性化可吸收组织隔离系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中的个性化可吸收组织隔离系统包括组织隔离板和组织隔离膜,组织隔离膜贴合于组织隔离板靠近骨的表面,组织隔离板主要由医用可降解材料制备的,组织隔离膜为由医用可降解材料与成骨活性材料混合制备而成的;个性化可吸收组织隔离系统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0‑60℃。本发明创造性地通过可降解材料制成的板与膜结合的设计,使其兼具稳定支撑与组织隔离作用。本发明提供的隔离系统基于临床需求进行结构设计,便于术者术中固定操作,同时在术中可以根据病人情况通过导板随意塑形、剪裁,从而贴合组织,避免术后贴合不稳引起的并发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