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监控录像的交通事故现场数字化重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306284A

    公开(公告)日:2012-01-04

    申请号:CN201110231117.7

    申请日:2011-08-12

    Abstract: 一种基于监控录像的交通事故现场数字化重构方法,包括四个步骤:第一步,从监控视频序列中连续提取与检测车辆运动位置相关的帧;第二步,对每幅帧图像依次进行控制点标定,解算出相应的DLT系数的值;第三步,选取观察点,获取该观察点在不同时刻的像空间坐标,并结合求得的DLT系数的值分别解算相应时刻该观察点的物方空间坐标;第四步,对车辆运动状态进行现场数字化重构,得到车辆运动的轨迹线,并求出车辆运动的位移曲线、速度曲线和加速度曲线。本发明实现了不同路段车辆运动状态的现场数字化重构,解决了大范围内车辆运动状态的监控问题,同时提高了测定精度,降低了成本。

    基于图像引导的交通事故现场快速测绘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564403A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210002407.9

    申请日:2012-01-06

    Abstract: 基于图像引导的交通事故现场快速测绘系统,包括:单应性矩阵求解模块,根据二维直接线性变换法,建立事故现场照片图像平面到实际道路平面的映射关系;空间坐标变换模块,根据单应性矩阵恢复事故现场图像在物方空间的位置信息,并将事故现场范围缩放到原事故现场照片的尺寸范围;重采样模块,恢复事故现场图像在物方空间的灰度信息,实现事故现场照片由透视图到正投影图的转换;绘图和标注模块,实现直接在正投影图上进行事故现场信息绘制和相关尺寸标注;文件保存和打印模块,实现事故现场图的保存和现场打印输出功能。本发明不但提高了交通事故现场勘测的精度,缩短了现场数据处理和绘图时间,还能满足在事故现场打印输出现场图的要求。

    基于线特征的交通事故现场图几何校正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506828A

    公开(公告)日:2012-06-20

    申请号:CN201110354525.1

    申请日:2011-11-10

    Abstract: 一种基于线特征的交通事故现场图几何校正系统,包括五个部分:标定物信息采集模块,负责从交通事故现场图中提取控制点和控制线的相关参数信息;二维DLT系数求解模块,经方程联立求解出8个DLT系数的值;单应性矩阵计算模块,负责建立像空间到物方空间的映射关系,进而得出单应性矩阵;几何校正模块和尺寸标注模块,经空间坐标变换和灰度重采样,生成交通事故现场正射影像图并实现直接在正射影像图上标注任意点的实际空间坐标和任意两点间的实际空间距离的功能。本发明能够有效校正镜头畸变和透视畸变造成的交通事故现场图几何变形,并提高几何校正后生成的正射影像图上事故现场尺寸的测绘精度。

    核电站防浪堤抗波浪冲击性能数值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542999B

    公开(公告)日:2017-12-08

    申请号:CN201310463808.9

    申请日:2013-09-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电站防浪堤抗波浪冲击性能数值检测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工程防浪堤断面几何参数、轴向空间几何参数,提供防浪堤三维重构几何信息;根据工程防浪堤所用护面结构、堤身结构工程材料,提供防浪堤材料性能信息;根据防浪堤前历年水文记录信息,提供防浪堤抗波浪冲击性能检测的环境信息;利用材料性能参数及防浪堤的几何设计参数建立三维局部防浪堤模型;利用材料性能参数、三维空间几何参数以及步骤三中拟定的计算参数建立三维总体防浪堤模型,分析防浪堤沿水平方向上的表面波压力、结构冲击应力响应分布情况。本发明解决了沿海防浪堤的局部与总体性能检测问题,有效提高了设计效率,减少了试验的随机性与资金的投入。

    多核分布式计算环境下结构分析的高效通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14428A

    公开(公告)日:2014-07-09

    申请号:CN201410114865.0

    申请日:2014-03-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核分布式计算环境下结构分析的高效通信方法,包括四个步骤:(1)通过两级分区策略生成并行计算所需的数据文件;(2)同一节点机内的不同进程间相互通信,利用两次缩聚策略对求解问题的规模进行大幅度缩减;(3)不同节点机的局部主进程间相互通信,利用分布式迭代求解器求解系统界面方程,再回代1级子区域内部自由度;(4)各2级子区域进程从所在节点机的局部主进程接收1级子区域计算结果,然后提取自身边界自由度值,再回代内部自由度并计算应变、应力。若时间步结束则终止,否则重新从(2)开始。本发明在大规模并行结构分析的过程中实现了节点机内通信和节点机间通信的分层处理,有效提高了通信效率。

    基于线特征的交通事故现场图几何校正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506828B

    公开(公告)日:2013-11-20

    申请号:CN201110354525.1

    申请日:2011-11-10

    Abstract: 一种基于线特征的交通事故现场图几何校正系统,包括五个部分:标定物信息采集模块,负责从交通事故现场图中提取控制点和控制线的相关参数信息;二维DLT系数求解模块,经方程联立求解出8个DLT系数的值;单应性矩阵计算模块,负责建立像空间到物方空间的映射关系,进而得出单应性矩阵;几何校正模块和尺寸标注模块,经空间坐标变换和灰度重采样,生成交通事故现场正射影像图并实现直接在正射影像图上标注任意点的实际空间坐标和任意两点间的实际空间距离的功能。本发明能够有效校正镜头畸变和透视畸变造成的交通事故现场图几何变形,并提高几何校正后生成的正射影像图上事故现场尺寸的测绘精度。

    基于多文件流的有限元两级分区两次缩聚并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324850A

    公开(公告)日:2013-09-25

    申请号:CN201310252918.0

    申请日:2013-06-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多文件流的有限元两级分区两次缩聚并行方法,包括五个步骤:(1)将有限元模型剖分为若干个初始子区域,并将每个初始子区域模型信息单独保存在一个文件中;(2)各进程同时单独形成各初始子区域系统方程,并缩聚消去其内部自由度(3)局部主进程形成各组装子区域系统方程,并缩聚消去其内部自由度(4)局部主进程并行求解界面方程,再回代求解各组装子区域内部自由度;(5)各初始子区域根据顶层组装子区域结果回代求解内部自由度。若迭代结束则终止,否则重新从第二步开始。本发明在实现分布式数据存储的基础上,通过最大限度实现通信局部化,能够充分利用大规模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特点提升大规模有限元并行计算效率。

    基于监控录像的交通事故现场数字化重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306284B

    公开(公告)日:2013-07-17

    申请号:CN201110231117.7

    申请日:2011-08-12

    Abstract: 一种基于监控录像的交通事故现场数字化重构方法,包括四个步骤:第一步,从监控视频序列中连续提取与检测车辆运动位置相关的帧;第二步,对每幅帧图像依次进行控制点标定,解算出相应的DLT系数的值;第三步,选取观察点,获取该观察点在不同时刻的像空间坐标,并结合求得的DLT系数的值分别解算相应时刻该观察点的物方空间坐标;第四步,对车辆运动状态进行现场数字化重构,得到车辆运动的轨迹线,并求出车辆运动的位移曲线、速度曲线和加速度曲线。本发明实现了不同路段车辆运动状态的现场数字化重构,解决了大范围内车辆运动状态的监控问题,同时提高了测定精度,降低了成本。

    基于多文件流的有限元两级分区两次缩聚并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324850B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310252918.0

    申请日:2013-06-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多文件流的有限元两级分区两次缩聚并行方法,包括五个步骤:(1)将有限元模型剖分为若干个初始子区域,并将每个初始子区域模型信息单独保存在一个文件中;(2)各进程同时单独形成各初始子区域系统方程,并缩聚消去其内部自由度(3)局部主进程形成各组装子区域系统方程,并缩聚消去其内部自由度(4)局部主进程并行求解界面方程,再回代求解各组装子区域内部自由度;(5)各初始子区域根据顶层组装子区域结果回代求解内部自由度。若迭代结束则终止,否则重新从第二步开始。本发明在实现分布式数据存储的基础上,通过最大限度实现通信局部化,能够充分利用大规模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特点提升大规模有限元并行计算效率。

    两级分区两次缩聚并行计算系统开发方法及并行计算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4572109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510026022.X

    申请日:2015-01-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两级分区两次缩聚并行计算系统开发方法及相应的并行计算系统,包括步骤:(1)根据求解问题的数学方程表达式通过有限元程序自动生成系统产生有限元分析串行计算所需的全部程序源代码;(2)去除程序源代码中的求解线性方程组模块,并基于区域分解法对剩余模块进行并行化改造;(3)基于两级分区和两次缩聚策略开发并行求解线性方程组模块,并与上一步并行化改造后的模块实现无缝集成;(4)对集成后的系统进行编译和调试,生成有限元分析并行计算可执行程序。本发明不但能够为各个学科和领域的有限元分析问题提供并行解决方案,而且能够提高有限元分析并行计算软件开发的质量和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