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976419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748694.1
申请日:2022-06-28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H01M50/204 , H01M50/244 , H01M50/249 , H01M50/28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轻量化的动力电池包壳体框架结构及设计方法,包括电池包壳体框架左、右、前、后边框,纵梁和多个框架横梁,该框架左、右、前、后边框组成长方形形状,该纵梁垂直设置在框架前、后边框之间,多个框架横梁中的一些垂直设置在框架左边框和纵梁之间,多个框架横梁中的另一些垂直设置在框架右边框纵梁之间,该框架左、右、前、后边框和多个框架横梁由轻质材料制成,该纵梁由高强钢材料制成。本发明通过在纵梁部件采用高强钢增加刚度、在横梁和边框部件采用轻质材料降低质量,获得满足强度要求的轻量化电池包壳体框架,降低锂电池等动力电池包总重量,拓展动力电池包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139521B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210767482.8
申请日:2022-06-30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B29C64/20 , B29C64/209 , B29C64/30 , B29C64/393 , B33Y30/00 , B33Y40/00 , B33Y50/02 , B33Y70/10 , B33Y1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纳含能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利用超声辅助的喷墨直写制备微纳含能材料的装置及方法,包括基座、轨迹控制器、轨迹编码电脑和超声产生装置,基座顶部安装有Y轴移动平台,侧面安装有侧向基座,侧向基座上部安装有Z轴移动平台,Y轴移动平台顶部水平垂直安装有同中心的X轴移动平台,Z轴移动平台中部安装有旋转装置,另一端连接超声发射器,超声发射器一端连接有超声产生装置,另一端通过压力装置连接喷筒,喷筒的下端连接有喷嘴;X轴、Y轴及Z轴移动平台分别与轨迹控制器相连。本发明通过合理的喷墨直写装置改进,利用超声辅助促进墨水材料振动、降低墨水材料中微纳颗粒的团聚效应,获得高精度、低成本的微纳含能材料制备。
-
公开(公告)号:CN111651046A
公开(公告)日:2020-09-11
申请号:CN202010507113.6
申请日:2020-06-05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无手部动作的手势意图识别系统,包括:微阵列式模块化可穿戴肌电臂环,肌电信号反解模块,运动单元动作电位序列特征提取与动作意图解析模块,控制终端模块;手势意图识别步骤包括:肌电信号采集,信号预处理,反解所述肌电信号,提取运动单元动作电位序列特征,建立特征信息与动作意图的关联模型,终端控制。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在用户手部不做出具体动作的情况下识别出用户手部的动作意图,采用模块化、便携式的肌电采集方式可以大大降低采集成本,提高信号采集的便捷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139521A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210767482.8
申请日:2022-06-30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B29C64/20 , B29C64/209 , B29C64/30 , B29C64/393 , B33Y30/00 , B33Y40/00 , B33Y50/02 , B33Y70/10 , B33Y1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纳含能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利用超声辅助的喷墨直写制备微纳含能材料的装置及方法,包括基座、轨迹控制器、轨迹编码电脑和超声产生装置,基座顶部安装有Y轴移动平台,侧面安装有侧向基座,侧向基座上部安装有Z轴移动平台,Y轴移动平台顶部水平垂直安装有同中心的X轴移动平台,Z轴移动平台中部安装有旋转装置,另一端连接超声发射器,超声发射器一端连接有超声产生装置,另一端通过压力装置连接喷筒,喷筒的下端连接有喷嘴;X轴、Y轴及Z轴移动平台分别与轨迹控制器相连。本发明通过合理的喷墨直写装置改进,利用超声辅助促进墨水材料振动、降低墨水材料中微纳颗粒的团聚效应,获得高精度、低成本的微纳含能材料制备。
-
公开(公告)号:CN115238372A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210706970.8
申请日:2022-06-21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6F30/15 , G06F30/20 , H01M50/244 , H01M50/249 , H01M50/207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壳框架横梁结构及设计方法,涉及新能源汽车应用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分析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壳框架结构,确定电池壳框架设计条件;利用三维模型设计、载荷校核模型进行测试工况仿真,确保电池壳框架结构满足设计条件;确定电池壳框架横梁轻量化拓扑优化边界条件;开展多工况下的横梁拓扑优化结构设计;针对优化后的横梁轻量化拓扑优化结构,进行电池壳框架的性能校核,并判断横梁拓扑结构是否满足电池壳框架的性能要求,如不满足则继续优化。本发明基于电池壳框架的力传递过程进行横梁结构拓扑优化设计,获得满足强度要求的电池包壳体横梁轻量化结构,实现电池包壳体质量减少,拓展电池包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应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