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光栅SPR强耦合效应的自参考SPR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80044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816588.8

    申请日:2024-12-10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光栅SPR强耦合效应的自参考SPR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该传感器依次包括光栅层、基底层和金膜层;其中光栅层设置在基底层的一侧,为多个并列的光栅,与基底层具有相同的材料;金膜层,沉积在基底层远离光栅层的一侧;SPR传感器还具有聚苯乙烯传感层,聚苯乙烯传感层贴附在金膜层远离所述基底层的一面。本发明无需使用棱镜,具有体积小,易于集成等优势;采用背照光栅的形式,具有平坦的传感界面,便于测量;叠加聚苯乙烯传感层,在折射率传感的基础上,还能具有压力检测的功能;具有自参考功能,能够根据参考倾角重新校准传感器的整体响应,大大减少了由于不稳定环境造成的误差。

    基于卷积自编码器的立体图像舒适度质量评价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040747B

    公开(公告)日:2019-11-19

    申请号:CN201810886611.9

    申请日:2018-08-06

    Inventor: 周军 臧博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卷积自编码器的立体图像舒适度质量评价方法及系统,包括:建立卷积自编码器模型,并进行无监督学习训练;利用训练好的卷积自编码器模型提取左右视点立体图像的基础特征;利用提取出的基础特征,提取左右视点立体图像对应的深度特征;对提取的基础特征和深度特征进行降维,将降维后的基础特征和深度特征拼接并展开为一维向量;对得到的一维向量进行处理,通过学习得到立体图像舒适度模型。本发明引入卷积自编码器进行特征初步提取,有效的去除了图像冗余信息,在特征提取方面十分高效,搭配深度提取算法和SVR回归器,效果提升显著。

    一种基于视差分层分割的图像立体表示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4820981B

    公开(公告)日:2017-10-31

    申请号:CN201510198976.9

    申请日:2015-04-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视差分层分割的图像立体表示方法及系统,首先利用已有的视差估计算法获取3D图像的视差信息;其次根据视觉的立体视敏度以及图像内容在深度方向的复杂度要求确定深度方向的量化区间,建立不同的深度平面分割方法;再次按照各深度平面确定的量化区间将视差图按深度区间进行分割,形成与各深度平面对应的图像分割模板;最后利用各深度平面的图像分割模板分割原始图像,分割得到的图像内容就位于对应的深度平面上,并将其重绘在相应的深度空间各平面中,形成该图像对应的深度空间分布的立体表示形式。本发明基于3D图像视差信息对原始图像进行分割,显著直观表示出立体图像中各深度区间内图像对象的内在深度信息。

    3D视频中左右视点间帧同步性的检测与保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02109B

    公开(公告)日:2015-07-08

    申请号:CN201310330508.3

    申请日:2013-07-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3D视频中左右视点间成像同步性的检测与保证方法,首先,对待检测的3D视频中左路参考帧视频进行前景和背景区域的分割,然后利用双视点之间的对极约束关系,针对右路视频的对应帧及其前后几帧所构成的检测窗口中各帧,分别对前景区域和背景区域进行旋转关系的提取,最后,通过分析检测窗中各帧对应的前景区域与背景区域中旋转关系的差异性,得到右路检测窗中与左路参考帧前景与背景区域旋转关系差异最小的帧位置,该位置即为最终所获得的左右视点在时域上匹配良好的同步3D序列位置。本发明通过保证3D视频中双视点成像在时域上的同步性,可以显著改善一些3D视频的观看舒适性。

    3D节目镜头切换中安全深度保证与调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391447B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310291585.2

    申请日:2013-07-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3D节目中镜头切换处安全深度跳变调整方法:首先,标定镜头边界,基于镜头边界两边感兴趣内容区域的屏幕深度变化特征,得到镜头边界处的镜头间深度跳变值,根据最大可承受深度跳变值判断镜头间的深度跳变是否会造成人眼不适感;然后,依据深度渐变调整的最大安全速率,通过立体图像移轴视差调整方法对前后两个镜头的边界图像进行深度调整,将镜头边界处的深度跳变转换为深度渐变。本发明规定了镜头切换下剔除观看条件因素的最大可承受深度跳变值以及单一场景最大深度渐变调整速率,通过检测立体视频镜头切换的深度跳变对立体舒适性观看的影响,可以有效的改善立体视频镜头切换对人眼立体观看造成的不适感。

    立体视频采集合成系统的视间视频数据消抖同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325261A

    公开(公告)日:2012-01-18

    申请号:CN201110271122.0

    申请日:2011-0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立体视频采集合成系统的视间视频数据消抖同步方法,首先对输入的两路高清视频数据进行识别,判断其是否是有效视频数据,并计算其延时信息。在侦测到有效输入之后,将其存入数据缓冲区。二级缓冲调度策略以负反馈为原理,可以实现缓冲区容量的动态调节。最后从数据缓冲里读取同步后的立体视频数据。本发明能够实现两路立体视频数据的、完全的、稳定的帧同步,且同步之后,在信号连接稳定的前提条件下,不会因为时钟抖动和传输链路的干扰导致失步;能够自动识别两路立体视频数据信号的先后到达顺序;不会破坏高清视频数据的组成格式。该视间视频数据消抖同步方案的所有功能均在FPGA内实现。

    提高图像拼接精度和稳定性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82308A

    公开(公告)日:2010-11-10

    申请号:CN201010216340.X

    申请日:2010-07-02

    Inventor: 姚达 周军 安然

    Abstract: 一种视频图像处理技术领域的提高图像拼接精度和稳定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待拼接图像进行SIFT特征点提取和匹配,得到初始匹配点对集;进行剔除误匹配处理,得到满足同一单应矩阵的一致最大内点集;进行归一化直接线性变化处理,得到单应矩阵的初始估计,并对单应矩阵的初始估计进行LM迭代优化处理,得到单应矩阵的最优估计;进行图像的拼接,确定两幅待拼接图像的公共区域,并得到公共区域的最小外接矩形所含的两幅图像的子图像;进行无缝融合,将融合后的图像贴到公共区域即可得到图像拼接的最终结果。本发明能够在初始匹配点对中存在大量误匹配的情况下进行图像拼接,且拼接精度高,耗时短,稳定性好。

    正交频分复用通信系统载波频率偏移估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277359C

    公开(公告)日:2006-09-27

    申请号:CN02136340.4

    申请日:2002-08-01

    Abstract: 一种正交频分复用(OFDM)通信系统载波频率偏移估计方法,在系统帧的初始位置,加入特定设计的两种训练序列,利用A类训练序列互相关的结果来估计频率偏移的初始值,即进行频率偏移的粗估计,再采用B类训练序列进行自相关,得到信号频偏在小范围内的精确估计,即进行频率偏移的精估计,然后将两次估计的值联合得到系统频率偏移的精确值,最后控制数控振荡器产生系统频率偏移的纠正值,并将其与时域数据相乘,以进行频率偏移的补偿。本发明的方法精度高,计算量小,易于系统实现,可以用于OFDM无线局域网系统,也可以应用于其他各类OFDM系统的实现过程中。

    多分辨率的四元小波相位匹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687968A

    公开(公告)日:2005-10-26

    申请号:CN200510024783.8

    申请日:2005-03-31

    Inventor: 徐奕 周军

    Abstract: 一种多分辨率四元小波相位匹配方法,将四元小波理论首次应用在未校正自然图像的相位匹配中,直接利用频率域的四元小波相位信息实现对未校正自然图像对的可靠匹配,直接对未校正自然图像进行二维视差估计,相对于未校正图像的立体匹配方法,在计算视差图时,不需估计基础矩阵以及进行外极线重整,给出了除四元Gabor小波之外的四元小波滤波器的构造方法,能自适应地处理四元相位奇点引起的误匹配问题。整个匹配方法的实现结构简单,并具有良好的拓展性,与全局最优技术和遮挡检测技术相结合则能实现更为精确的全局匹配以及遮挡检测。

    多天线-正交频分复用通信系统自适应功率分配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604511A

    公开(公告)日:2005-04-06

    申请号:CN200410068029.X

    申请日:2004-11-11

    Abstract: 一种多天线-正交频分复用通信系统自适应功率分配的方法,用于无线通信领域。本发明在多天线-正交频分复用通信系统中,发射端首先根据注水算法基本思想对每个子信道的发射功率进行一次分配,由于每个子信道传输功率必为正以及在实际信道中只能传输整数比特,所以必须关闭负功率子信道同时对传输的比特数进行整数化处理,随后根据比特传输数最大的准则,基于贪婪算法,对剩余功率进行再次分配,得到最终分配结果。仿真结果证明在速率最大化准则下,误码率基本一致的条件下,本发明不仅计算量大大减少,而且基本达到贪婪算法的性能,本发明普遍适用于多信道的无线通信系统,如MIMO系统,OFDM系统等。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