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066925B
公开(公告)日:2013-07-03
申请号:CN200980123355.7
申请日:2009-04-17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东芝三菱电机产业系统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3/00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在大气压附近实时地测定氮原子密度的氮原子测定方法。氮原子测定方法,是在大气压附近测定氮原子的密度的氮原子测定方法,具有以下步骤:对于在氮原子发生源中发生的含有氮原子的气体中的规定量,在上述氮原子发生源的下游,混合浓度已知的规定量的一氧化氮气;上述含有氮原子的气体与混合的上述一氧化氮气的反应后,测定一氧化氮的密度和二氧化氮的密度;使用如下关系算出氮原子密度:氮原子密度为从上述一氧化氮气的已知的浓度减去测定的上述一氧化氮的浓度和测定的上述二氧化氮的浓度之和所得到的差。
-
公开(公告)号:CN102066925A
公开(公告)日:2011-05-18
申请号:CN200980123355.7
申请日:2009-04-17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东芝三菱电机产业系统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3/00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在大气压附近实时地测定氮原子密度的氮原子测定方法。氮原子测定方法,是在大气压附近测定氮原子的密度的氮原子测定方法,具有以下步骤:对于在氮原子发生源中发生的含有氮原子的气体中的规定量,在上述氮原子发生源的下游,混合浓度已知的规定量的一氧化氮气;上述含有氮原子的气体与混合的上述一氧化氮气的反应后,测定一氧化氮的密度和二氧化氮的密度;使用如下关系算出氮原子密度:氮原子密度为从上述一氧化氮气的已知的浓度减去测定的上述一氧化氮的浓度和测定的上述二氧化氮的浓度之和所得到的差。
-
公开(公告)号:CN108367951B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1680074314.3
申请日:2016-09-14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IPC: C02F1/4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处理装置,具有:具有使被处理水(6)流通的平面状的流水部(7a)的接地电极(7);多个线状的高压电极(11),以在与流水部(7a)平行且与被处理水的流通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在从接地电极(7)的流水部(7a)离开的位置;以及送风装置(14),在放电产生时相对于放电区域形成与高压电极(11)的延伸方向交叉且与放电的伸长方向交叉的气流(A)。根据这样的构成,即使水滴附着于高压电极(11),也能在由送风装置(14)形成的气流(A)的风压的作用下吹飞水滴来抑制火花放电,所以,能沿着高压电极(11)稳定地形成均匀的放电,能大面积与被处理水(6)接触,所以,能够高速且高效地进行被处理水(6)中的有机物的除去。
-
公开(公告)号:CN107207251B
公开(公告)日:2019-10-01
申请号:CN201680008753.4
申请日:2016-02-04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臭氧产生装置,具备:放电部,其使在形成于两个电极间的放电空间流过的原料气体放电来产生臭氧;以及冷却部,其对由放电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其中,原料气体的至少一部分为将液化原料气化而得到的气体,冷却部具备:第一冷却部,其供第一制冷剂与两个电极中的至少一方的电极接触地流过;以及第二冷却部,其设于比第一冷却部靠放电部的原料气体流经的下游侧的位置,供第二制冷剂与两个电极中的至少一方的电极接触地流过,并将冷能源作为液化原料,向第二冷却部流入的第二制冷剂的温度被设定为比向第一冷却部流入的第一制冷剂的温度低的温度。
-
-
公开(公告)号:CN104641181A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380048442.7
申请日:2013-02-25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F6/02 , F24F1/0007 , F24F3/14 , F24F3/147 , F24F6/025 , F24F6/04 , F24F6/08 , F24F6/10 , F24F2006/046 , Y10S261/15 , Y10S261/41 , F24F6/14 , F24F6/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加湿装置,能够抑制在加湿构件的下部生成粘膜、积垢和水滴的架桥、抑制加湿性能的降低。该加湿装置具备:作为一个以上的加湿构件的多孔金属体(5),该多孔金属体(5)在内部具有多个空隙部(15);风扇(9),该风扇向多孔金属体(5)送风;以及供水部件(供给配管(1)、供给部(2)和喷嘴(3)),该供水部件向多孔金属体(5)供给水;在多孔金属体(5)的下端部,设置了由突起或角构成的前端部(16)。
-
公开(公告)号:CN104144874A
公开(公告)日:2014-11-12
申请号:CN201380011846.9
申请日:2013-02-12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IPC: C01B13/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B13/11 , B01J19/088 , B01J2219/00051 , B01J2219/00164 , B01J2219/0809 , C01B2201/10 , C01B2201/14 , C01B2201/22 , C01B2201/32 , C01B2201/64 , C01B2201/76 , C01B2201/90 , Y02P20/129
Abstract: 本发明的臭氧产生机构具备具有形成放电空间(305)的放电电极(30)的臭氧产生装置(3)、气体供给装置(1)、向放电电极(30)供给功率的电源装置、调节放电电极(30)的温度的温度调节装置(7)、控制臭氧产生装置(3)的运转的控制部(4)、检测臭氧产生装置(3)中的臭氧产生参数(Di)的检测部(25),控制部(4)根据从检测部(25)输出的臭氧产生参数(Di)的值,从通常的运转模式向洁净化运转模式转移,在该洁净化运转模式中,联合控制温度调节装置(7)和气体供给装置(1)或者温度调节装置(7)和电源装置,使放电电极(30)的温度上升到使五氧化二氮气化的温度,并使在放电空间(305)中的臭氧的产生继续的状态下,将放电电极(30)表面以及放电空间(305)洁净化。
-
公开(公告)号:CN103764178A
公开(公告)日:2014-04-30
申请号:CN201280042878.0
申请日:2012-10-18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L9/16 , A61L9/22 , A61L2209/16 , B03C3/017 , B03C3/09 , B03C3/12 , B03C3/34 , B03C3/368 , B03C3/38 , B03C3/41 , B03C3/47 , B03C2201/04 , F24F3/166 , F24F2003/1617 , F24F2003/1635 , F24F2003/1653 , F24F2003/1664 , Y02A50/21
Abstract: 装置(100)具备:风路壳体(10);对取入到风路壳体(10)内的浮游微生物充电的充电部高压电极(2);与充电部高压电极(2)相向设置的充电部接地电极(3);捕捉由充电部高压电极(2)充电了的浮游微生物的亲水性过滤器(6);使亲水性过滤器(6)感应带电的捕捉·灭活部高压电极(5);与捕捉·灭活部高压电极(5)相向设置的捕捉·灭活部接地电极(7)。
-
公开(公告)号:CN101817509B
公开(公告)日:2014-04-02
申请号:CN201010168162.8
申请日:2005-04-05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IPC: C01B13/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B13/11 , C01B2201/12 , C01B2201/22 , C01B2201/34 , C01B2201/6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臭氧发生装置,其目的在于:在以极高纯度的氧(纯度≥99.9%)为原料气体的情况下,高效率地生成不含氮氧化物的高浓度臭氧气体。本发明的臭氧发生装置具有通过施加交流电压而放电的两个电极(11、12),以及设置在上述电极间的至少一个电介体(22);向发生上述放电的放电空间(40)内提供含氧的原料气体,经上述放电产生臭氧;在至少一个上述电极和放电空间之间的与放电接触的面的表面电阻率为104Ω~1011Ω;提供给上述放电空间的原料气体为纯度≥99.9%的高纯度的氧。
-
公开(公告)号:CN102815672A
公开(公告)日:2012-12-12
申请号:CN201210295039.1
申请日:2005-04-05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IPC: C01B13/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B13/11 , C01B2201/12 , C01B2201/22 , C01B2201/34 , C01B2201/6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臭氧发生装置,其目的在于:在以极高纯度的氧(纯度≥99.9%)为原料气体的情况下,高效率地生成不含氮氧化物的高浓度臭氧气体。本发明的臭氧发生装置具有通过施加交流电压而放电的两个电极(11、12),以及设置在上述电极间的至少一个电介体(22);向发生上述放电的放电空间(40)内提供含氧的原料气体,经上述放电产生臭氧;在至少一个上述电极和放电空间之间的与放电接触的面的表面电阻率为104Ω~1011Ω;提供给上述放电空间的原料气体为纯度≥99.9%的高纯度的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