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器件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442072A

    公开(公告)日:2009-05-27

    申请号:CN200710306669.3

    申请日:2007-11-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导体器件,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高的源·漏极耐压BVds且低导通电阻、电流驱动能力高的MOS晶体管。在漂移区(12)内形成用于降低导通电阻的N阱层(25、26),降低导通电阻。在栅极(5)的下方形成N阱层(25),使其与N阱层(26)仅离开规定距离。借助于此离开的空间,确保栅极(5)的漏极层(11)侧的端部处的耐压。此外,在包含外延层(2)表面的P+L层(13)的区域中形成N阱层(26)。N阱层(26)的漏极层(11)侧的端部位于P+L层(13)的漏极层(11)侧的端部附近,远离N阱层(10)。借助于此离开的空间,容易从P+L层(13)扩展耗尽层,进一步确保耐压。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442073B

    公开(公告)日:2011-02-09

    申请号:CN200710306670.6

    申请日:2007-11-23

    Abstract: 一种在含有DMOS晶体管的半导体器件中,减小芯片面积且导通电阻低、电流驱动能力高的DMOS晶体管。在N型外延层(2)的表面上形成相反导电类型(P型)的P+W层(4),在该P+W层(4)内形成DMOS晶体管(50)。用P+W层(4)使外延层(2)与漏极区域绝缘。由此,就能够在用绝缘分离层(15)包围的一个区域内混载DMOS晶体管和其它的器件元件。此外,在栅极(6)下方的P+W层(4)的表面区域中形成N型FN层(20)。形成与栅极(6)的漏极层(12)侧的端部相邻接的N+D层(23)。此外,在漏极层(12)的接触区域的下方,形成比漏极层(12)更深的P型杂质层(P+D层(22)、FP层(24))。

    半导体器件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442072B

    公开(公告)日:2011-02-09

    申请号:CN200710306669.3

    申请日:2007-11-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导体器件,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高的源·漏极耐压BVds且低导通电阻、电流驱动能力高的MOS晶体管。在漂移区(12)内形成用于降低导通电阻的N阱层(25、26),降低导通电阻。在栅极(5)的下方形成N阱层(25),使其与N阱层(26)仅离开规定距离。借助于此离开的空间,确保栅极(5)的漏极层(11)侧的端部处的耐压。此外,在包含外延层(2)表面的P+L层(13)的区域中形成N阱层(26)。N阱层(26)的漏极层(11)侧的端部位于P+L层(13)的漏极层(11)侧的端部附近,远离N阱层(10)。借助于此离开的空间,容易从P+L层(13)扩展耗尽层,进一步确保耐压。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442073A

    公开(公告)日:2009-05-27

    申请号:CN200710306670.6

    申请日:2007-11-23

    Abstract: 一种在含有DMOS晶体管的半导体器件中,减小芯片面积且导通电阻低、电流驱动能力高的DMOS晶体管。在N型外延层(2)的表面上形成相反导电类型(P型)的P+W层(4),在该P+W层(4)内形成DMOS晶体管(50)。用P+W层(4)使外延层(2)与漏极区域绝缘。由此,就能够在用绝缘分离层(15)包围的一个区域内混载DMOS晶体管和其它的器件元件。此外,在栅极(6)下方的P+W层(4)的表面区域中形成N型FN层(20)。形成与栅极(6)的漏极层(12)侧的端部相邻接的N+D层(23)。此外,在漏极层(12)的接触区域的下方,形成比漏极层(12)更深的P型杂质层(P+D层(22)、FP层(24))。

    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026192A

    公开(公告)日:2007-08-29

    申请号:CN200710084957.9

    申请日:2007-02-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耐压MOS晶体管,其具有高的栅极耐压和高的源极-漏极耐压,并且具有低的接通电阻。其在外延硅层(2)上,经由LOCOS膜(4)形成栅极电极(5)。在LOCOS膜(4)的左侧形成P型第一漂移层(6),在LOCOS膜(4)的右侧的外延硅层(2)表面上,与第一漂移层(6)相向,且在其间夹着栅极电极(5)而配置P+型源极层(7)。形成有比第一漂移层(6)更深地向外延硅层(2)中扩散、并从第一漂移层(6)下方向LOCOS膜(4)的左侧下方延伸的P型第二漂移层(9)。在LOCOS膜(4)的左端下方的第二漂移层(9)的下部形成有凹部R。

    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026192B

    公开(公告)日:2010-06-16

    申请号:CN200710084957.9

    申请日:2007-02-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耐压MOS晶体管,其具有高的栅极耐压和高的源极-漏极耐压,并且具有低的接通电阻。其在外延硅层(2)上,经由LOCOS膜(4)形成栅极电极(5)。在LOCOS膜(4)的左侧形成P型第一漂移层(6),在LOCOS膜(4)的右侧的外延硅层(2)表面上,与第一漂移层(6)相向,且在其间夹着栅极电极(5)而配置P+型源极层(7)。形成有比第一漂移层(6)更深地向外延硅层(2)中扩散、并从第一漂移层(6)下方向LOCOS膜(4)的左侧下方延伸的P型第二漂移层(9)。在LOCOS膜(4)的左端下方的第二漂移层(9)的下部形成有凹部R。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