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振动干扰条件下的矿山边坡变形监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533115B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0755810.1

    申请日:2024-06-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强振动干扰条件下的矿山边坡变形监测方法及系统,步骤包括:确定拟监测的开采边坡位置及监测区域,获取监测区域爆破事件的岩土体主振频率并设定矿山边坡开采微震信号强度阈值,对监测区域进行类型划分,采集监测点的岩体爆破微震信号与位移信号,计算调整位移监测频率,对微震信号强度监测值高于微震信号强度阈值的监测区域,按照位移监测频率调整后进行矿山边坡变形监测。本发明实现了在矿山爆破振动干扰强度差异状态下,自适应开展边坡位移变形监测目标,避免了常规的给定监测频率,造成频率过高、监测数据冗余量大,频率过低、监测数据失真的情况发生。

    一种复杂断裂带总落差-距离曲线的快速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11360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620594.6

    申请日:2024-11-14

    Abstract: 本专利涉及地震数据处理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复杂断裂带总落差‑距离曲线的快速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复杂断裂带旋转东西向,S2:根据复杂断裂带的长度和宽度范围建立起覆盖复杂断裂带长度和宽度的若干等间距竖线,若干竖线与断裂构造线相交生产若干个相交点,分别求出每个相交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以及与之对应的落差;S3:把位于同一竖线上的相交点的落差进行分组求和,得出复杂断裂带每条竖线处的总落差,随后将每条竖线相交点的横坐标与总落差作为坐标点连接成总落差曲线,将复杂断裂带总落差曲线整体向左平移至直角坐标系原点处构建出复杂断裂带总落差‑距离曲线,操作性强且快速,能有效的构建出复杂断裂带总落差‑距离曲线。

    一种矿山边坡微地形营建的生态修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229482B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0379008.7

    申请日:2024-03-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山边坡微地形营建的生态修复方法,属于微地形生态修复领域,该方法包括利用无人机对矿山边坡修复区进行三维影像采集,得到正射影像数据;根据正射影像数据,利用特征匹配算法获取影像间的对应点,并计算各对应点在空间中的三维坐标,得到矿山边坡修复区粗模点云数据;根据矿山边坡修复区粗模点云数据,运用泊松重建构建矿山边坡三维地形模型;根据矿山边坡三维地形模型,利用剖面曲率进行微地形分区,得到微地形分区结果;利用微地形分区结果,进行微地形改造并实施边坡复绿修复,完成矿山边坡微地形营建的生态修复。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生态修复方法工程量大、成本高,且修复后与周边生态景观极不协调的问题。

    一种基于高精度实景三维模型的岩层真厚度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999446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109367.7

    申请日:2024-08-13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地质调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高精度实景三维模型的岩层真厚度测量方法。一种基于高精度实景三维模型的岩层真厚度测量方法,包括建立岩层剖面的高精度实景三维模型,以获取岩层第M层层面上任意不共线的空间坐标点A(x1,y1,z1)、空间坐标点B(x2,y2,z2)、空间坐标点c(x3,y3,z3)、以及岩层第N层层面上任意一个空间坐标点A’(x′,y′,z′);基于空间坐标点A(x1,y1,z1)、空间坐标点B(x2,y2,z2)、空间坐标点C(x3,y3,z3)计算岩层第M层层面的平面法向量;基于岩层第M层层面的平面法向量和第M层层面上的任意一点建立岩层第M层层面的平面方程;基于岩层第M层层面的平面方程和空间坐标点A’(x′,y′,z′)计算岩层第N层层面任意一点到第M层层面之间的距离,第N层层面上任意一点到第M层层面之间的距离即为岩层的真厚度,不仅能够节约成本、提高测量效率,而且能够提升岩层真厚度的测量精度。

    内陆河流域下游生态补水的生态恢复贡献率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780962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1041265.6

    申请日:2024-07-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河流流域的生态恢复管理方法领域,具体涉及内陆河流域下游生态补水的生态恢复贡献率识别方法,包括,获取研究区范围的多源公共数据进行预处理,构建数据库;基于气象站点降水、潜在蒸散发的观测真值,评估降水、潜在蒸散发产品精度,获得研究区域准确的降水、潜在蒸散发产品栅格数据;估算区域植被覆盖度,构建区域水量平衡方程,修正综合植物系数K;以水热稳定性指数表征区域水量平衡状况;基于水热稳定性指数,对内陆河下游的水热综合稳定性进行评估;筛选内陆河下游地区的水热综合稳定性的关键影响指标,进行流域和像元不同空间尺度下生态补水的生态恢复贡献率识别。本发明能够准确确定生态补水对生态恢复的贡献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