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用具有对向设计结构的调温器

    公开(公告)号:CN110185533B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1910559267.7

    申请日:2019-06-26

    IPC分类号: F01P7/16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用具有对向设计结构的调温器,包括支架总成、阀座、阀门、感应部、传动部、弹性元件,支架总成与阀座连接,阀门固定在某一感应部上,阀门与阀座密封配合,传动部连接感应部,弹性元件一端与主支架配合,另一端与阀门配合,感应部包括第一感应部和第二感应部,第一感应部和第二感应部通过传动部连接且以相对方向设置,第二感应部固定在支架总成上。该发明技术方案保证了调温器的稳定开启,防止冷却液冲击阀门产生碰撞现象,缓解了发动机温度的波动,避免了发动机因温度过高造成拉缸故障。

    一种PCV阀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648395B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011513726.7

    申请日:2020-12-21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CV阀,包括上阀体、下阀体,所述上阀体垂直位于下阀体的上方,且所述上阀体的底端口与下阀体的顶端口贯通连接,所述上阀体的底端内边沿凹陷有环形挡圈槽,所述环形挡圈槽内卡合有固定连接的挡圈,所述下阀体内设有阀腔,所述阀腔内设有竖向放置的阀芯,且所述阀芯的顶端贯穿挡圈并伸入至上阀体内底部。本发明采用金属和塑料双材料组合下阀体总成结构,通过阀腔内部设置均匀分布的环形凹槽,有助于稳定PCV阀阀芯因气体不稳定产生的共振,降低了PCV阀阀芯因共振而产生噪声;金属阀腔与塑料下阀体采用倒扣结构注塑成型,保证了金属阀腔牢固性。

    一种PCV阀及其下阀体总成

    公开(公告)号:CN112648395A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2011513726.7

    申请日:2020-12-21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CV阀及其下阀体总成,包括上阀体、下阀体,所述上阀体垂直位于下阀体的上方,且所述上阀体的底端口与下阀体的顶端口贯通连接,所述上阀体的底端内边沿凹陷有环形挡圈槽,所述环形挡圈槽内卡合有固定连接的挡圈,所述下阀体内设有阀腔,所述阀腔内设有竖向放置的阀芯,且所述阀芯的顶端贯穿挡圈并伸入至上阀体内底部。本发明采用金属和塑料双材料组合下阀体总成结构,通过阀腔内部设置均匀分布的环形凹槽,有助于稳定PCV阀阀芯因气体不稳定产生的共振,降低了PCV阀阀芯因共振而产生噪声;金属阀腔与塑料下阀体采用倒扣结构注塑成型,保证了金属阀腔牢固性。

    一种内燃发动机及其机油压力开关

    公开(公告)号:CN105161362B

    公开(公告)日:2018-03-13

    申请号:CN201510694785.1

    申请日:2015-10-23

    发明人: 李荣忠 赵松强

    IPC分类号: H01H37/54 F01M1/2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油压力开关,包括壳体(1)、与壳体(1)构成密封腔体的插头(8)、将腔体上部分割为开关室且下部与油管连通的分割片、固定于开关室内的静触头、能够随分割片移动且能够与静触头接触的动触头、设置于动触头与插头(8)的插片之间用于支撑插片的弹性件,弹性件和插片之间设置有双金属片(9),当开关室内温度低于设定值时双金属片(9)的下层金属板向上凸起,当开关室内温度高于设定值时下层金属板向下凸起,且双金属片(9)的上层金属板的热膨胀系数小于下层金属板的热膨胀系数。该机油压力开关有效地解决了机油压力开关的开关室性能不稳定等问题。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机油压力开关的内燃发动机。

    一种电子防错式电机调温器及发动机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620629A

    公开(公告)日:2018-01-23

    申请号:CN201710899780.1

    申请日:2017-09-28

    IPC分类号: F01P7/16

    摘要: 本方案提供的一种电子防错式电机调温器,包括壳体,壳体包括小循环通道、散热器通道、小循环阀门、散热器阀门以及防错并联管路和电磁阀。电磁阀连接控制系统,当执行器损坏、且发动机保护温度达到预设值时,控制系统控制电磁阀开启。当执行器使用正常、且发动机保护温度在低于预设值时,控制系统控制电磁阀关闭。通过并联一条防错并联管路并设置电磁阀,从而为在电机调温器损坏的情况下仍能实现开启大循环,防止调温器损坏造成发动机水温过高的问题,具有防错功能,保证发动机运行的可靠性。

    一种油道单向阀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335138A

    公开(公告)日:2013-10-02

    申请号:CN201310290855.8

    申请日:2013-07-11

    IPC分类号: F16K15/04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道单向阀,组成部件包括阀体、弹簧、阀芯,阀体一端为进油口,阀芯底端部处于阀体的内腔中的进油口扩口处,另一头抵靠在一压缩弹簧上,弹簧的另一端抵靠在挡圈上,挡圈固定在阀体上,阀体的外周壁上设有密封凹槽,凹槽中设置密封圈,所述的阀芯与进油口扩口相接触的环周工作面上设有凹槽,凹槽中设置密封胶圈,阀芯的上端部外周壁上设有与阀芯连体并向上延伸的导向平衡筋,所述挡圈中央处设计有弹簧定位凸起。本设计结构的有益效果是:1.反向泄漏小,有效起到防止润滑油回流;2.液体流动稳定,管道压力变化小;3.阀芯不会脱离弹簧,安全可靠。

    一种机油压力开关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709108A

    公开(公告)日:2012-10-03

    申请号:CN201210173956.2

    申请日:2012-05-31

    IPC分类号: H01H35/34

    摘要: 一种机油压力开关,主要由密封垫圈、壳体、石墨垫圈、膜片、推杆、动触点片、静触点片、弹簧座、弹簧、插头总成组成,所述壳体的内腔中自底部向上依次放有石墨垫圈、膜片、推杆、动触点片、静触点片、弹簧座和弹簧,且静触点片、动触点片套接在带有部分凸台的推杆上,弹簧置于弹簧座凹槽内,构成壳体分总成,壳体分总成与插头总成铆接在一起,壳体上在壳体分总成与插头总成铆接面处设有尖角凸起。有益效果是:通过壳体上的尖角凸起可使壳体分总成与插头总成过盈配合,能防止热收缩后壳体分总成与插头总成间出现间隙,预防进液,提高产品使用寿命;本发明开关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性能好。

    一种防烧蚀的倒车灯开关

    公开(公告)号:CN102097232A

    公开(公告)日:2011-06-15

    申请号:CN201110037004.3

    申请日:2011-01-29

    IPC分类号: H01H9/3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倒车灯开关,具体为发动机变速箱用防烧蚀的倒车灯开关,组成部件主要有插头总成、密封圈、壳体、动触点片、静触点片、固定绝缘套、绝缘垫圈、推杆,其特征在于在插头总成内部的静触点片周围涂有润滑脂,以防止动、静触点片触点烧蚀。同时触点润滑脂在动静触点片相互运动时又降低了触点间的摩擦力,从而降低了机械磨损。

    曲轴箱通风阀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555817A

    公开(公告)日:2009-10-14

    申请号:CN200910015314.8

    申请日:2009-05-08

    IPC分类号: F01M13/00

    摘要: 曲轴箱通风阀,包括进气管、出气管,其特征在于该通风阀中有一套PTC加热系统;进气管包括主进气管和副进气管,进气管和出气管之间有主通气孔,主通气孔中有膜片支护架,该膜片支护架的外端与插头壳体注塑为一体,出气孔一侧的膜片支护架上有直径大于主通气孔的弹性膜片,该弹性膜片通过其中央部位的圆孔套接在膜片支护架中心突钮上;在主通气孔的外围周向上开有多个副通气孔;进气管、出气管、PTC加热系统注塑连为一体。有益效果是:消除窜气在通风阀和橡胶软管内部的凝结,杜绝阻塞现象,提高二者的使用寿命;稳定导入气流量,消除窜气不能及时导出的隐患;使窜气具有一定的温度,提高燃烧利用率,减少废气排放,起到节能降耗环保的作用。

    内燃发动机水冷却用小循环调节调温器

    公开(公告)号:CN101000007A

    公开(公告)日:2007-07-18

    申请号:CN200710013036.3

    申请日:2007-01-04

    发明人: 万庆江

    IPC分类号: F01P7/16

    摘要: 内燃发动机水冷却用小循环调节调温器,由阀体、阀门、主弹簧、阀座、支架、副阀门、副轴和副弹簧组成。副轴为尾筒结构,尾筒的中部为较细的筒状,上部为大尺寸筒状,上部的筒套接在阀体的外壳上,套接处有缩紧结构,尾筒的下部扩口,副阀门和副弹簧依次活动嵌套在扩口的上面、尾筒的中部。紧缩结构为:尾筒上部筒的内壁上设有凸台,与阀体外壳上的凹槽相配合。其有益效果是:采用铜板拉伸成型的尾筒,有效解决了阀体结构要求留有铆接结构的困难;阀体上的锁紧结构,使尾筒的装配强度可以替代副轴的装配强度,使调温器工作更可靠;尾筒结构由于采用的是铜板拉伸而成,制造工艺简化。调温器节省了挡圈结构部件等,降低了制造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