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燃发动机及其机油压力开关

    公开(公告)号:CN105161362B

    公开(公告)日:2018-03-13

    申请号:CN201510694785.1

    申请日:2015-10-23

    发明人: 李荣忠 赵松强

    IPC分类号: H01H37/54 F01M1/2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油压力开关,包括壳体(1)、与壳体(1)构成密封腔体的插头(8)、将腔体上部分割为开关室且下部与油管连通的分割片、固定于开关室内的静触头、能够随分割片移动且能够与静触头接触的动触头、设置于动触头与插头(8)的插片之间用于支撑插片的弹性件,弹性件和插片之间设置有双金属片(9),当开关室内温度低于设定值时双金属片(9)的下层金属板向上凸起,当开关室内温度高于设定值时下层金属板向下凸起,且双金属片(9)的上层金属板的热膨胀系数小于下层金属板的热膨胀系数。该机油压力开关有效地解决了机油压力开关的开关室性能不稳定等问题。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机油压力开关的内燃发动机。

    一种温度传感器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537095B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010392654.9

    申请日:2020-05-11

    IPC分类号: G01K7/22 G01K1/08 G01K1/16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温度传感器及其制造方法,包括一端开口的金属壳体,金属壳体壁设计至少有两个通孔,通孔把金属壳体分割为内腔部和锁紧部,内腔部设置有连接导线的热敏芯体,内腔部填充有导热固定胶,导线的数量与通孔的数量一致,导线延伸出导热固定胶的一端被锁紧部固定,本发明技术方案提升了传感器导热性能,突破了现有温度传感器敏感性进一步大幅提升的局限性问题;避免了灌封固定导热胶损伤导线以及固定导热胶与导线间出现缝隙而造成的产品稳定性问题;其结构简单,便于工艺操作,综合性能更加稳定。

    一种温度传感器及其制造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1537095A

    公开(公告)日:2020-08-14

    申请号:CN202010392654.9

    申请日:2020-05-11

    IPC分类号: G01K7/22 G01K1/08 G01K1/16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温度传感器及其制造工艺,包括一端开口的金属壳体,金属壳体壁设计至少有两个通孔,通孔把金属壳体分割为内腔部和锁紧部,内腔部设置有连接导线的热敏芯体,内腔部填充有导热固定胶,导线的数量与通孔的数量一致,导线延伸出导热固定胶的一端被锁紧部固定,本发明技术方案提升了传感器导热性能,突破了现有温度传感器敏感性进一步大幅提升的局限性问题;避免了灌封固定导热胶损伤导线以及固定导热胶与导线间出现缝隙而造成的产品稳定性问题;其结构简单,便于工艺操作,综合性能更加稳定。

    一种汽车、发动机及冷却液电控调温器

    公开(公告)号:CN106089396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688604.9

    申请日:2016-08-17

    IPC分类号: F01P7/16

    CPC分类号: F01P7/167 F01P2007/146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冷却液电控调温器,包括阀座和内部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主通道的阀芯,还包括线性驱动装置,线性驱动装置与阀芯相连,阀座上至少开设有四个接口,所述接口分别连接水室入口,水室出口,散热器入口和散热器出口,阀芯上至少设置三个阀孔,其中,第二阀孔沿径向贯通所述阀芯,第三阀孔与第二阀孔间隔设置,冷却液电控调节器具有发动机冷启动时,发动机冷却液温度大于60度且小于等于90度时以及发动机冷却液温度大于90度时三种状态,能够实现根据不同温度进行冷却液流向及流量控制,保证发动机长期准确工作在最佳温度下。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冷却液电控调温器的发动机及具有该发动机的汽车。

    一种汽车用防漏液温度传感器

    公开(公告)号:CN103630259A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1310548799.3

    申请日:2013-12-31

    发明人: 赵松强 史桂洋

    IPC分类号: G01K7/22 G01K1/14

    摘要: 一种汽车用防漏液温度传感器,由插头总成、密封圈、壳体、密封垫圈、螺纹锁固胶、导热剂、热敏电阻组成,其中插头总成由插片、绝缘体通过注塑构成。其特征在于壳体螺纹处涂覆一种螺纹锁固胶。此设计增强了温度传感器与缸体之间的连接强度,有效防止螺纹连接松动,避免漏液。

    一种采用拉伸壳体的快速响应温度传感器

    公开(公告)号:CN103604526A

    公开(公告)日:2014-02-26

    申请号:CN201310548768.8

    申请日:2013-11-08

    IPC分类号: G01K7/22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响应温度传感器,组成部件有插头总成、密封圈、壳体、导热剂、热敏电阻组成,其中壳体为拉伸壳体。先将热敏电阻焊接在插头总成上,将导热剂灌注在壳体的底部,再将热敏电阻插入壳体底部的导热剂内,然后再利用真空除泡设备将壳体内导热剂中气泡消除。最后再将插头总成与壳体铆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纯铜拉伸体制造,使得壳体壁厚减薄,强度提高(同样壁厚的锻打金属拉伸材质比车削铸造材质各方面性能要高),还降低了生产成本;导热剂灌装采用了抽真空排气步骤。两项改进技术结合使得本发明产品对热反应速度加快。

    一种汽车、发动机及冷却液电控调温器

    公开(公告)号:CN106089396B

    公开(公告)日:2018-09-04

    申请号:CN201610688604.9

    申请日:2016-08-17

    IPC分类号: F01P7/16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冷却液电控调温器,包括阀座和内部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主通道的阀芯,还包括线性驱动装置,线性驱动装置与阀芯相连,阀座上至少开设有四个接口,所述接口分别连接水室入口,水室出口,散热器入口和散热器出口,阀芯上至少设置三个阀孔,其中,第二阀孔沿径向贯通所述阀芯,第三阀孔与第二阀孔间隔设置,冷却液电控调节器具有发动机冷启动时,发动机冷却液温度大于60度且小于等于90度时以及发动机冷却液温度大于90度时三种状态,能够实现根据不同温度进行冷却液流向及流量控制,保证发动机长期准确工作在最佳温度下。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冷却液电控调温器的发动机及具有该发动机的汽车。

    一种内燃发动机及其机油压力开关

    公开(公告)号:CN105161362A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510694785.1

    申请日:2015-10-23

    发明人: 李荣忠 赵松强

    IPC分类号: H01H37/54 F01M1/20

    CPC分类号: H01H37/54 F01M1/2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油压力开关,包括壳体(1)、与壳体(1)构成密封腔体的插头(8)、将腔体上部分割为开关室且下部与油管连通的分割片、固定于开关室内的静触头、能够随分割片移动且能够与静触头接触的动触头、设置于动触头与插头(8)的插片之间用于支撑插片的弹性件,弹性件和插片之间设置有双金属片(9),当开关室内温度低于设定值时双金属片(9)的下层金属板向上凸起,当开关室内温度高于设定值时下层金属板向下凸起,且双金属片(9)的上层金属板的热膨胀系数小于下层金属板的热膨胀系数。该机油压力开关有效地解决了机油压力开关的开关室性能不稳定等问题。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机油压力开关的内燃发动机。

    一种防热冲击的注塑温度传感器

    公开(公告)号:CN102116683A

    公开(公告)日:2011-07-06

    申请号:CN201110037003.9

    申请日:2011-01-29

    IPC分类号: G01K7/22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温度传感器,具体为一种防热冲击的注塑温度传感器及制造工艺,组成部件主要有插片、绝缘体、壳体、热敏电阻,其特征在于壳体的底部充填导热硅脂,热敏电阻悬置于壳体内腔的底部导热硅脂中。其制造工艺为:先将热敏电阻焊在插片上,将导热硅脂灌注在壳体的底部,再将热敏电阻插入壳体底部的导热硅脂内,然后再放入模具中进行注塑成型。这样在注塑时降低了熔融的高温的绝缘体对热敏电阻的热冲击,导热硅脂利于热敏电阻的热传递,提高了传感器的响应时间。

    一种防止导热介质流动的温度传感器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116682A

    公开(公告)日:2011-07-06

    申请号:CN201110036995.3

    申请日:2011-01-29

    IPC分类号: G01K7/22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温度传感器,具体为内燃发动机用温度传感器及其制造方法,组成部件主要有插头总成、密封圈、壳体、热敏电阻、导热硅脂,热敏电阻焊接在插头总成上,导热硅脂灌注于壳体的下部空腔中,热敏电阻置于导热硅脂中,其特征在于在导热硅脂的上面还有一层密封硅橡胶;其制造方法为:先向壳体中灌入导热硅脂,再用液态的硅橡胶灌注在导热硅脂的上面将其密封,在硅橡胶凝固之前将热敏电阻插入到导热硅脂中,待硅橡胶凝固后,再将插头总成与壳体铆接在一起。本设计结构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导热硅脂在运输或装配倒置的情况下导热介质流动的问题,保证了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