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大口径HDPE管的修复方法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860474A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411874679.7

    申请日:2024-12-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大口径HDPE管的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管道的形变管段,所述形变管段的上侧面有凹陷区域;在所述形变管段的上部土层搭建支撑结构,以加固所述凹陷区域上方的土体;在所述形变管段的内部对应所述凹陷区域开设工作孔;通过所述工作孔挖出所述凹陷区域上方的土体;对所述凹陷区域进行修复,以修整所述形变管段的圆度;向所述管道外注浆,以形成包围所述形变管段的外围环形的水泥土加强层。如此,最大程度利用现有的管道进行修复,此外对修复变形后管段还存在的其他缺陷进行常规非开挖修复技术处理,最终实现城市雨污水管道的结构性和功能性修复。避免了更换管道大开挖带来的社会影响,最大程度节省了工程投资。

    一种用于城镇厨余垃圾分类的可循环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660189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872079.7

    申请日:2024-12-1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城镇厨余垃圾分类的可循环系统及其使用方法,该系统包括信息化平台、垃圾投放单元、垃圾转运单元、垃圾处理单元和固碳反哺单元。通过信息化平台向用户提供厨余垃圾袋;通过垃圾投放单元、垃圾转运单元、垃圾处理单元、固碳反哺单元共同完成厨余垃圾袋及所装垃圾的投放、收运、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得到农产品或燃料产品,由农产品秸秆制成新的厨余垃圾袋。通过垃圾投放单元根据用户投放的厨余垃圾袋中所装垃圾的类别,对用户积分进行更新,以使用户通过信息化平台兑换新的厨余垃圾袋、农产品或燃料产品。本申请可实现厨余垃圾分类中物质能量的全量循环,通过固碳效应实现全生命周期的低碳排放,提高用户厨余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一种大跨梁桥的减震支座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615738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502516.6

    申请日:2024-10-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跨梁桥的减震支座,包括:上连接板、下连接板、叠层橡胶、结构板及SMA弹簧。叠层橡胶设置在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之间,叠层橡胶的上端与上连接板连接,叠层橡胶的下端与下连接板连接;叠层橡胶内设置在多个结构板,相邻的两块结构板之间通过叠层橡胶隔开;SMA弹簧设置在上连接板及下连接板之间,SMA弹簧的上端与上连接板连接,SMA弹簧的下端与下连接板连接。该大跨梁桥的减震支座,在桥墩或承台与主梁之间设置大跨梁桥的减震支座,由SMA弹簧及叠层橡胶承受竖向荷载,叠层橡胶在相对较小的位移下单独工作,SMA弹簧在发生过大位移时抑制承载,同时提供阻尼和自定心能力,使大跨梁桥的减震支座可提供较好的抗震效果,且在震后能够自动复位。

    滤料振荡机
    6.
    发明公开
    滤料振荡机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9534065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591262.X

    申请日:2024-11-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滤料振荡机,包括机架、破碎治具和多个支撑装置,机架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破碎治具设于第一表面上,破碎治具用于夹紧破碎桶并使破碎桶沿第一方向往复移动;多个支撑装置连接于第二表面上,支撑装置包括安装座、减振组件和底座,安装座设有多个安装臂,全部所述安装臂围绕安装座的轴心间隔布置,减振组件和底座的数量与安装臂的数量相关联,减振组件一一对应地连接于安装臂,底座一一对应地连接于减振组件。本申请通过减振组件在机架受到冲击力时对该冲击力进行缓冲。从而不仅可以降低对机架冲击力,而且可以降低噪音。

    基于内源优化和微氧控制的AAOAO工艺污水处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118363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303406.7

    申请日:2024-09-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源优化和微氧控制的AAOAO工艺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兼氧区、后缺氧区、后好氧区,矩形二沉池、多点进水系统、混合液回流系统、多点污泥回流系统、剩余污泥系统、曝气系统、在线水质反馈系统;厌氧区包括1#区和2#区、前缺氧区包括3#区、好氧区包括4#区和5#区、兼氧区包括6#区、后缺氧区包括7#区和8#区,后好氧区包括9#区,矩形二沉池包括10#区,污水依次通过1#区~10#区;其中,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兼氧区、后缺氧区、后好氧区的水力停留时间比为2:2:3:1:5:2;其通过多点进水系统、多点污泥回流系统、混合液回流系统和剩余污泥系统,具有多模式运行灵活、抗冲击负荷强、污染物去除效率高、运行能耗药耗低的特点。

    一种水厂生产废水回收处理系统及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9018948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1016788.5

    申请日:2024-07-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厂生产废水回收处理系统及工艺,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多级处理单元,处理单元包括回收池和浓缩池,回收池用于接收废水,浓缩池用于接收并处理回收池输出的废水,相邻两级处理单元中,上级处理单元处理的废水污染程度大于下级处理单元处理的废水,且相邻两级处理单元中,下级处理单元的浓缩池连接于上级处理单元的回收池以将排泥水输入上级处理单元的回收池中,上级处理单元的浓缩池连接于下级处理单元的回收池以将上清液输入下级处理单元的回收池中。本申请对自来水厂生产废水分类回收处理,提高预处理效果,确保回用水水质安全,实现水厂内废水的回收利用,减小自来水厂废水排放,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废水对环境影响。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