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段阶梯式氨分解反应器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649627A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10812759.3

    申请日:2024-06-2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分段阶梯式氨分解反应器及系统,包括壳体、加热管路和氨分解管路,加热管路和所述氨分解管路均位于壳体内部;壳体包括第一换热部分和第二换热部分,第一换热部分和第二换热部分彼此分隔且接触设置;第一换热部分中流通有第一换热介质,第二换热部分中流通有第二换热介质;加热管路的一端延伸进入第二换热部分中并且与氨分解管路连通,第一换热介质在第一换热部分中的流动方向与加热管路中流体的流动方向相反;氨分解管路的一端与加热管路连通,第二换热介质在第二换热部分中的流动方向与氨分解管路中流体的流动方向相反。该分段阶梯式氨分解反应器集成度高、介质之间换热效果好,氨分解效率高,有效提高热量的利用率。

    一种基于CGSASA算法的PEMFC模型参数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954504B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211628455.9

    申请日:2022-12-17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CGSASA算法的PEMFC模型参数优化方法。参数优选是建立燃料电池模型的一个重要步骤。针对基本引力搜索算法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算法结合混沌映射的遍历性和SA算法具有渐进收敛性的优点,通过引入种群分组系数和混合进化代数两个参数,将引力搜索算法、混沌映射及模拟退火三种算法进行有机结合,提出了CGSASA算法,以期发挥三种算法的各自优势,提高标准GSA算法的求解精度和收敛速度。

    一种基于高压氨反应制氢的氨氢融合发动机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423205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532188.8

    申请日:2024-04-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高压氨反应制氢的氨氢融合发动机及其控制方法,包括液氨罐、液氨泵、液氨汽化器、氨催化反应制氢装置、混合器和发动机,液氨罐通过液氨泵与液氨汽化器进口连接,液氨汽化器出口通过第一管路与氨催化反应制氢装置的进口端连接,氨催化反应制氢装置的出口端通过第二管路与混合器连接;发动机的压气机进气端连接有空气滤清器,其压气机出气端通过第三管路与混合器连接;混合器与发动机进气歧管连接,发动机排气歧管通过第四管路与后处理装置连接。本发明在发动机的压缩上止点附近,火花塞点燃缸内混合气体,将燃料的燃烧化学能转换为发动机的机械能,通过氨氢两个燃料同时经混合器进入发动机内,使得氨氢融合发动机的结构紧凑化。

    基于氨分解催化层的直接氨燃料电池的模型建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298942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389430.0

    申请日:2024-04-01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氨分解催化层的直接氨燃料电池的模型建立方法,催化层及阳极孔道内的质量传递、表面化学反应,阳极三相界面的电荷转移反应,阴极氧还原反应(ORR),在考虑上述反应的情况下并对电池结构进行了合理的简化,构建了一维模型。模型考虑了沿轴向的气体浓度分布、表面基元物种分布,能更好地反映电池运行的内部特性;通过实验数据验证,提高了模型的准确性,可对阳极的复杂反应进行解耦,明确阳极内部耦合机制;通过对催化层与阳极的氨分解反应及电荷转移反应解耦,可预测不同氨分解情况下的电池性能,对应不同的氨分解催化剂,用于实验前对催化剂的预筛选。

    一种氨氢融合发动机系统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273839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410532187.3

    申请日:2024-04-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氨氢融合发动机系统及控制方法,包括液氨罐、液氨泵、液氨汽化器、后处理装置、氨催化反应制氢装置、氢氮气喷射阀、氢氮气混合器和发动机,一部分氨气通入氨催化反应制氢装置中分解产生氢氮混合气,氢氮混合气和空气经氢氮气混合器混合后被压气机吸入,经冷却后进入发动机的进气歧管;另一部分氨气经高压氨气喷射阀喷入氨气混合器,再进入发动机的进气歧管,在发动机的进气冲程中空气、氢氮混合气和氨气进入发动机缸内,在发动机的压缩上止点附近,火花塞点燃缸内的混合气体,将燃料的燃烧化学能转换为发动机的机械能。本发明考虑了氨气低压时氨催化分解氢气效率较高的特点,并且氢氮气进入压气机端,使氨氢发动机紧凑化。

    一种基于电磁感应的氨分解反应器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797730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311485557.4

    申请日:2023-11-09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电磁感应的氨分解反应器及系统,包括氨气入口、反应部和混合气出口,氨气入口和混合气出口分别设置在反应部的两端;反应部由金属材料制成,反应部的外壁上覆盖有间隔层,间隔层的厚度小于或者等于5厘米;间隔层的外周上螺旋缠绕有感应线圈,感应线圈与交流电电连通,当感应线圈与交流电电连通时,在感应线圈内部能够产生交变磁场。该基于电磁感应的氨分解反应器;使得内部的氨气能够均匀并且充分受热,提高了氨气的分解效率;节省了整个反应器的体积,从而能够适用于不同应用环境下的氨气分解使用。

    一种含有多组感应线圈的氨分解反应器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380099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486692.0

    申请日:2023-11-09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含有多组感应线圈的氨分解反应器及系统,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外壁上缠绕设置有第一感应线圈和第二感应线圈,第一感应线圈和第二感应线圈均与交流电电连通,第一本体中设置有第一通道,第一通道分别与第一本体上的氨气入口和第一对接口连通;第二本体中设置有第二通道,第二通道分别与第二本体上的第二对接口和混合气出口连通;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之间存在间距并且并排设置,第一对接口和第二对接口彼此连通,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的长度之和大于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长度之和。本申请所述的含有多组感应线圈的氨分解反应器及系统,提高了反应器的结构紧凑度以及氨气的加热效率,提高了氨气的分解效率。

    一种太阳能驱动的分布式能源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353365B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210011259.0

    申请日:2022-01-06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nventor: 林立 王陆强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太阳能驱动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能源系统的供氢机构包括氨压缩式制冷循环系统和用于产氢的氨分解膜反应器;所述氨分解膜反应器的电炉电源、氨压缩式制冷循环系统的压缩机电源均包括光伏组件的太阳能光伏板,氨分解膜反应器催化剂床层的热源包括光伏组件的太阳能集热器;氨压缩式制冷循环系统的第一蒸发器提供用于冷却光伏组件的冷量,第二蒸发器则用于冷却氨分解产物;本发明能克服现有氨制氢工艺需要的较高温度水平的难题,并能利用氨制氢反应器的压力实现对氢气纯化。

    一种船舶用高氨柴比发动机尾气净化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877253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1083895.5

    申请日:2023-08-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舶用高氨柴比发动机尾气净化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氧化室、混合室、SCR催化室和氨氧化催化室,且氧化室的入口与尾气入口连通,混合室的侧壁上设有进气口与尾气入口连通,氧化室内设置有氧化型催化剂,SCR催化室内设置有SCR催化剂,氨氧化催化室内设置有低温氨氧化催化剂,氧化室、混合室、SCR催化室和氨氧化催化室沿尾气的流动方向串联设置。本发明先将一部分尾气通过氧化型催化剂进行反应,适当提高尾气的温度,再将全部的尾气通过SCR催化剂,利用剩余的未燃氨与反应生成的氮氧化物进行反应,去除氮氧化物,最后再用低温氨氧化催化剂反应去除多余的氨和极少量的一氧化碳,以达到排放要求,结构简单,净化效果好。

    一种氨分解反应装置及系统
    9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443813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170199.1

    申请日:2023-02-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氨分解反应装置,包括本体和多个加热装置,本体包括气体流入管道、多个加热通道和气体流出管道,气体流入管道和多个加热通道的入口连通,多个加热通道的出口与气体流出管道连通;多个加热通道彼此对称设置,多个加热通道的安装方向彼此平行,每个加热通道与气体流入管道之间的距离彼此相等;多个加热装置对应设置在加热通道内部,加热装置与对应的加热通道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本氨分解反应装置能够使得氨气充分发生分解生成氢气,提高了氨气的分解效率,减少了反应器热量损失,提高了加热效率以及氨气转化效率;氨分解反应装置结构较为简单紧凑,无需另外连接装置,容易操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