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130163A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911003070.1
申请日:2019-10-2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源系统。一种电源系统包括控制器和多个电池模块。电池模块根据来自控制器的栅极驱动信号串联连接,以提供串联连接,并且每个电池模块具有断开设备,该断开设备被配置为强制电池模块从串联连接断开。控制器被配置为根据在电池模块被断开设备从串联连接断开之前的电池模块的模块电压、紧接在电池模块被断开之后的模块电压以及从电池模块递送的模块电流,来估计从串联连接断开的电池模块的内部电阻。
-
公开(公告)号:CN105990623B
公开(公告)日:2018-05-25
申请号:CN201610084602.9
申请日:2016-02-14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木村健治
IPC: H01M10/615 , H01M10/617 , H01M10/643 , H01M10/6571 , H01M10/658 , H01M2/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615 , H01M2/1077 , H01M10/625 , H01M10/6571 , H01M2220/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组。该电池组是具有1个以上电池模块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各电池模块分别具有:多个圆筒电池;电池支架,其由导热性材料构成,保持多个圆筒电池,并且在与相邻部件之间形成有至少一部分向外部开口的间隙;电池组进一步具备:加热器,其配置于间隙,经由电池支架对多个圆筒电池进行加热;和弹性体,其将加热器按压于电池支架,并且将间隙的开口封闭而形成相对于外部封闭的第一间隙。
-
公开(公告)号:CN104054214B
公开(公告)日:2017-04-05
申请号:CN201280067499.7
申请日:2012-02-03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10/4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31/3634 , H01M2/34 , H01M10/425 , H01M10/482 , H01M2200/00 , H01M2220/20
Abstract: 在并联连接有多个蓄电元件的蓄电块中,确定各蓄电元件所包含的电流切断器的工作数(切断数)。蓄电系统具有多个蓄电块和判别各蓄电块的状态的控制器。多个蓄电块串联连接,各蓄电块具有并联连接的多个蓄电元件。各蓄电元件具有将蓄电元件的内部的电流路径切断的电流切断器。控制器取得各蓄电块的内部电阻和满充电容量的至少一方的参数,使用取得的参数与基准值之间的变化率,在各蓄电块中确定处于切断状态的电流切断器的数量(切断数)。基准值是指不包括处于切断状态的电流切断器的蓄电块的参数的值。
-
公开(公告)号:CN105990623A
公开(公告)日:2016-10-05
申请号:CN201610084602.9
申请日:2016-02-14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木村健治
IPC: H01M10/615 , H01M10/617 , H01M10/643 , H01M10/6571 , H01M10/658 , H01M2/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615 , H01M2/1077 , H01M10/625 , H01M10/6571 , H01M2220/20 , H01M2/10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组。该电池组是具有1个以上电池模块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各电池模块分别具有:多个圆筒电池;电池支架,其由导热性材料构成,保持多个圆筒电池,并且在与相邻部件之间形成有至少一部分向外部开口的间隙;电池组进一步具备:加热器,其配置于间隙,经由电池支架对多个圆筒电池进行加热;和弹性体,其将加热器按压于电池支架,并且将间隙的开口封闭而形成相对于外部封闭的第一间隙。
-
公开(公告)号:CN103311473B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310073105.5
申请日:2013-03-07
IPC: H01M2/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016 , H01M2/1022 , H01M2/1072 , H01M2/1077 , H01M220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支架(10),其能够使多个电池整体实现长寿命化,并且在一部分电池与其它电池相比温度大幅上升时,防止其它电池连锁地发生温度上升。电池支架(10)具有:支撑体(20),其具有电池保持用孔(21S);以及支架部(30),其位于电池保持用孔(21S)和电池(Bt)之间。支架部(30)具有第1衬垫(32)及第2衬垫(34)。第1衬垫(32)具有将电池(Bt)支撑在支撑体(20)上的支撑部(32b)。第2衬垫(34)由与第1衬垫(32)的材料相比融点低的材料形成,插入隔热用空间(30S)中,在第2衬垫(34)受热熔融而从隔热用空间(30S)中流出时,使隔热用空间(30S)成为空气层。
-
公开(公告)号:CN103733421A
公开(公告)日:2014-04-16
申请号:CN201180072841.8
申请日:2011-08-3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 , H01M2/10 , H01M2/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1/04 , B60K2001/0416 , H01M2/1077 , H01M2/1083 , H01M10/625 , H01M10/643 , H01M10/647 , H01M10/6561 , H01M10/6566 , H01M10/66 , H01M2220/20 , H01M2/20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将高输出型电池组和高容量型电池组配置在车辆的最佳位置。车辆具备作为使车辆行驶的驱动源、以及高输出型电池组和高容量型电池组,所述高输出型电池组和高容量型电池组能够向马达供给电力,且配置在行李空间。高输出型电池组能够以相对而言比高容量型电池组大的电流进行充放电。高容量型电池组具有相对比高输出型电池组大的能量容量,并且,电池特性对温度的依存度比高输出型电池组高。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上,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上高容量型电池组被配置成相对于高输出型电池组在其上方重叠。
-
-
公开(公告)号:CN101517815B
公开(公告)日:2012-02-01
申请号:CN200780035759.1
申请日:2007-11-0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木村健治
IPC: H01M10/052 , H01M10/0562 , H01M10/0565 , H01M10/058 , H01M4/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 , H01M4/382 , H01M4/405 , H01M10/0562 , H01M10/0585 , H01M2300/0068 , H01M2300/0094 , Y10T29/49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制造具备带能够收纳析出锂的空间的固体电解质层的锂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所述锂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是正极体(12)以及负极体(14)隔着固体电解质层(13)地配置的锂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具有:第一工序,至少层叠第一粒子群(13a)和具有比第一粒子群的平均粒径大的平均粒径的第二粒子群(13b)、形成固体电解质层;和第二工序,以负极体与固体电解质层中的包含第二粒子群的面相抵接的方式,相对于固体电解质层层叠正极体以及负极体。
-
公开(公告)号:CN102148525A
公开(公告)日:2011-08-10
申请号:CN201110033725.7
申请日:2011-01-3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2J7/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L11/005 , B60L11/18 , H02J7/345 , Y02T10/7005 , Y02T10/70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电源设备。控制器(30)使第一电力转换器与第二电力转换器(升压转换器12B和12C)协作,并实现第一电力存储装置(电池B)与电负载(4)之间的双向电力传送、第二电力存储装置(电容器23)与电负载(4)之间的双向电力传送、以及第一电力存储装置(B)与第二电力存储装置(23)之间的双向电力传送。这可以提供这样的车辆电源设备,其装配有具有不同特性的电力存储装置并提供改善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1663789A
公开(公告)日:2010-03-03
申请号:CN200880009552.1
申请日:2008-01-09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10/4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62 , H01M4/0407 , H01M4/58 , H01M4/581 , H01M4/5815 , H01M2004/028 , Y10T29/49114
Abstract: 提供一种加压成形性优异的电池。正极复合材料层(100)包括:烧结前的硫化物玻璃(31)和正极活性物质(110)。硫化物玻璃(31)和正极活性物质(110)被加压成形并相互接触。负极复合材料层(200)包括烧结前的硫化物玻璃(31)和负极活性物质(210)。硫化物玻璃(31)和负极活性物质(210)被加压成形并相互接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