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5511C
公开(公告)日:2004-11-10
申请号:CN02111994.5
申请日:2002-06-0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改善单体电池一致性的镍氢电池组,属于镍氢电池组领域。其特征在于电池组是由多个单体电池组成,相邻单体电池的正负极柱形成电子通路,并用导线跟整个电池组的正负极柱分别相连形成整个电池组的正负极;单体电池上方安放有半透膜,电池组内各单体电池共用一个安全阀,半透膜由PTEE或PE或PP材料制成,其孔率为20-60%,厚度为0.01-0.5mm,其孔为直通孔或弯曲孔。本发明设计的电池组能够平衡电池组中各个单体电池内压,起到保护“落后”单体电池作用,改善了单体电池的一致性。
-
公开(公告)号:CN1470661A
公开(公告)日:2004-01-28
申请号:CN03129301.8
申请日:2003-06-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经钒、铁改性的钛铬系储氢合金。其特征在于(1)V和Fe两种元素同时取代TiCrx合金中的部份铬元素;(2)合金组成为:TiCrx-y-zVyFez,式中1.75≤X≤2.0,0<Y≤1.2,0<Z≤0.5。取代后钛铬系储氢合金0℃时的储氢量最高可超过3wt%,可作为大规模氢源的储氢材料,用于燃料电池等方面。
-
公开(公告)号:CN1445878A
公开(公告)日:2003-10-01
申请号:CN03116706.3
申请日:2003-04-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用的一种新型流场板的结构以及用该型流场板组装成的燃料电池系统。这种新型流场板突破了传统流场板的双极概念,它由上、下两个梳齿部分组成,中间镂空空隙部分形成反应物及产物流通的蛇形流道。当用该型流场板组装成燃料电池组系统时,两个相邻电池单体的同性电极共用同一个流场板及气体流道。该流场板可采用有机高分子绝缘材料制作,以降低整个燃料电池组的成本和价格。或将流场板两个侧面镀上金属涂层或粘贴金属薄片,以增加流场板的集流功能。该流场特殊的设计结构可以使燃料电池组的体积减小,而且组装灵活,可以按照需要串联或并联电池组中的电池单体,以输出高电压或大电流。
-
公开(公告)号:CN2569351Y
公开(公告)日:2003-08-27
申请号:CN02218026.5
申请日:2002-06-0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M10/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型的双极性镍氢电池组(块)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整个电池组安放在一个外壳内,电池组内所有单体共用一个安全阀;电池组与壳体之间有弹性绝缘垫板。(1)每个改进型方型密封单体镍氢电池内部中的正极片或负极片分别单独装在袋或隔膜中,然后再相隔交错排列,正负极的极耳反向放置;(2)方型密封单体电池中所有正极的极耳焊接在一起,并与单体电池外壳一侧的金属片焊接成单体电池的正极;所有负极的极耳焊接在一起,与单体电池外壳另一侧的金属片焊接形成单体电池的负极;(3)每个单体电池上都安装有防水透气半透膜,其正负极联接片呈半“T”型。由于各单体电池相对独立,所以不仅便于更换极损坏的个别单体电池,而且具有通常双极性结构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2552171Y
公开(公告)日:2003-05-21
申请号:CN02218027.3
申请日:2002-06-0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的双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电流场板和密封板条;流场板由三个层面构成。在极板边缘中心到凹凸槽顶端和底端的高度相等,密封橡胶高度合适,以便密封后质子交换膜非活性部分和活性部分能处在同一个平面上。可以根据需要通过模压或冲压制成条状流场、蛇形流场和点状流场中一种。可塑性的柔性石墨和导电的普通金属网(板)通过简单的机械加工而获得加工容易、造价低廉的双极板。
-
公开(公告)号:CN203644900U
公开(公告)日:2014-06-11
申请号:CN201320869633.7
申请日:2013-12-26
Applicant: 上海万宏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由内置压力传感器采集信号控制的镍氢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系统由内置压力传感器单体蓄电池组成,具体是首先将5个含有内置压力传感器的单体蓄电池串联形成一个电池串,然后将若干个电池串通过串、并联组合,构成电池包,电池包经内置压力传感器信号输出总线与电池管理系统和继电器控制开关连接构成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系统,实时准确的监控蓄电池系统充电过程,安全可靠,对提高混合电动车的安全性、可靠性及长寿命循环性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203719816U
公开(公告)日:2014-07-16
申请号:CN201320825253.3
申请日:2013-12-13
Applicant: 上海万宏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G01L11/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圆柱形蓄电池内压直接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由杯座、套杯、杯盖三部分壳体构成,杯座连接压力传感器,套杯形成的圆柱形的腔体用来安装蓄电池。本实用新型为针对圆柱形蓄电池而设计的直接内压测试装置,具有密闭性好,测试准确,操作简便及安全可靠等特点。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