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681323A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910097547.0
申请日:2019-01-31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事交通学院
Inventor: 岳惊涛
IPC: F02B77/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B77/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安全控制系统的富氢除积碳机,包括富氢除积碳机,其特征是:所述富氢除积碳机内装有安全控制系统,安全控制系统包括氢气浓度传感器和蓄电池电压监测线分别与信号调理单元和计算机控制单元依次连接,蓄电池电压监测线与汽车蓄电池接线端子连接。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在富氢除积碳机内部安装氢气浓度传感器,并将电压监测线与蓄电池极柱连接,能够实现对氢气浓度和蓄电池电压的实时监测。在发动机正常运转和作业场所大气环境中氢气浓度不超标的情况下,控制系统允许氢气制取与传输以进行除积碳作业。
-
公开(公告)号:CN108647839A
公开(公告)日:2018-10-12
申请号:CN201810689104.6
申请日:2018-06-28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事交通学院镇江校区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Q10/04 , G06F17/5009 , G06F17/5095 , G06N3/084 , G06Q50/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船舶核动力稳压器水位预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代价敏感LSTM循环神经网络的稳压器水位预测方法。一种基于代价敏感LSTM循环神经网络的稳压器水位预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选取与稳压器水位耦合度较高的p个参数 作为输入参数;S2,构建基于LSTM稳压器水位预测模型及其框架;S3,采用BPTT算法对步骤S2中构建的水位预测模型进行训练和优化。本发明LSTM模型比SVR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能够更好的逼近水位的真实值,具有更强的学习能力和预测能力,且基于代价敏感型的LSTM模型精度更好、收敛更快。
-
公开(公告)号:CN108592904A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810039750.8
申请日:2018-01-16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事交通学院
IPC: G01C21/12 , G01M17/0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车辆运动参量测量系统,包括用于采集车辆运动参量的数据采集装置及与数据采集装置通过USB转RS232数据线相连接以实时进行车辆运动参量数据处理和显示的计算机,所述数据采集装置包括壳体以及置于壳体中的蓄电池、串口继电器模块、微惯性测量单元;蓄电池与所述串口继电器模块连接,所述串口继电器模块与所述微惯性测量单元连接;所述微惯性测量单元通过RS422转RS232模块与控制/数据接口端子相连接,所述控制/数据接口端子通过所述USB转RS232数据线与所述计算机连接,所述串口继电器模块与控制/数据接口端子相连接。本发明基于微惯性测量单元的加速度测量避免了通过速度判定车辆行驶状态结束而产生的误差。
-
公开(公告)号:CN108412982A
公开(公告)日:2018-08-17
申请号:CN201810445589.4
申请日:2018-05-11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事交通学院
IPC: F16H3/44 , F16H35/00 , F16H57/023 , F16H57/03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组合式非圆齿轮无级变速传动装置,包括:相互联动连接在一起的一个换向行星排(100)、一个相位调节器(200)、一个同速反向行星排,一个非圆齿轮共用输入输出传动机构和三组非圆齿轮分支传动机构。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新型组合式非圆齿轮无级变速传动装置,其可以可靠地消除非圆齿轮变速机构中存在的功率循环问题,增大传动效率,保证具有良好的传动性能,有利于广泛地推广应用,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8327498A
公开(公告)日:2018-07-27
申请号:CN201810314981.5
申请日:2018-04-10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事交通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可控平衡摆臂悬架的高机动平台,包括横向分布的车架(3),所述车架(3)前后两端的外侧分别铰接有一组可控平衡摆臂悬架轮组(1);所述车架(3)上安装有至少一个电能提供装置;所述电能提供装置与四组所述可控平衡摆臂悬架轮组(1)相导电连接,用于为所述可控平衡摆臂悬架轮组(1)提供电能,驱动所述可控平衡摆臂悬架轮组(1)行驶。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基于可控平衡摆臂悬架的高机动平台,其对复杂地形的通过性强,可以适应道路和野外等不同的路况,充分满足客户对其的使用需求,增强客户的产品使用感受,有利于广泛地推广应用,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8318404A
公开(公告)日:2018-07-24
申请号:CN201810319155.X
申请日:2018-04-11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事交通学院镇江校区
IPC: G01N15/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15/08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便捷式土壤渗透率测定装置及其测量方法,机械辅助安装机构,其以中心向外对称发散设置有若干可伸缩的机械臂,所述机械臂上等间距设置有若干固定套筒,各个所述机械臂上对应同一位置处的所述固定套筒处于一同心圆上;铁钎式传感器探针,其纵向设置在所述固定套筒中并向下插入待测土壤一定距离,所述铁钎式传感器探针中纵向间隔设置有若干湿度传感器;以及控制机构,其分别与所述湿度传感器和远程监控设备通讯连接。该装置采用模块化设计,具有Wifi无线网络通讯功能,配合微灌喷头可实现微灌系统,弥补国内现有同类产品空白,有利于减少人员,提高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8252170A
公开(公告)日:2018-07-06
申请号:CN201810249978.X
申请日:2018-03-26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事交通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直行道口在道路中央的平交道口新型桥梁,布置在直行道口,包括位于道路上方的一个固定平台(1);所述固定平台(1)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套横向分布的引桥组合相连接;所述固定平台(1)的前后两端分别与两套纵向分布的引桥组合相连接;每套所述引桥组合包括一个上部引桥(2)和一个下部引桥(3),每个上部引桥(2)的内侧端与所述固定平台(1)相连接;每个所述上部引桥(2)的外侧端与一个所述下部引桥(3)的内侧端相连接,每个所述下部引桥(3)的外侧端与水平道路路面相接。本发明可有效地缓解在不同方向上行驶的车辆在城市的平交道口处存在的交叉冲突问题,降低平交道口的交通压力,保证道路的安全畅行。
-
公开(公告)号:CN108163159A
公开(公告)日:2018-06-15
申请号:CN201810047075.3
申请日:2018-01-18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事交通学院镇江校区
IPC: B63B43/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船用堵漏塞,该船用堵漏塞,包括固定塞、抓杆、延展塞、连接板、滑套、垫片、U型支架、锁紧螺母;固定塞为空心双锥体,固定塞包括塞头、塞体,延展塞包括主骨架、次骨架、橡胶塞面、布条,连接板两端设有通孔,分别与主骨架和滑套相连,滑套套于抓手上,推动滑套可使延展塞在固定塞塞体表面滑动;上述船用堵漏塞,由于采用固定塞和延展塞结合的形式,当船用堵漏塞堵漏作业时,将固定塞插入破口内,推动滑套,使延展塞伸出,张开并堵住破口,再用垫片、U型支架、锁紧螺母固定,操作简单方便快捷。
-
公开(公告)号:CN107933493A
公开(公告)日:2018-04-20
申请号:CN201711404646.6
申请日:2017-12-22
Applicant: 周敏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2/34 , B60R22/00 , B60R2022/3402
Abstract: 本发明给出了一种汽车安全带防尘除尘装置,包括锁扣防尘罩和卷收器防尘除尘罩;锁扣防尘罩的罩体下端开有契合安全带锁扣的凹槽,把手固定连接在罩体的上端面;卷收器防尘除尘罩为右端开口的盒体结构,第一隔板左端与第一左侧板固定,第一上板右端面开有第一槽口,第一隔板右端开有第三槽口,第一底板右端开有第一安装槽口;第二外壳为左端开口的盒体结构,第二隔板右端与第二右侧板固定,第二上板左端面开有第二槽口,第二隔板右端面开有第四槽口,第二底板左端面开有第二安装槽口;第二外壳左部从第一外壳的右侧开口伸入第一外壳中。将卷收器防尘除尘罩扣于安全带的卷收器上,防止灰尘进入,锁扣防尘罩置于安全带锁扣上,防止灰尘进入。
-
公开(公告)号:CN105564165B
公开(公告)日:2018-02-23
申请号:CN201511032850.0
申请日:2015-12-28
Applicant: 勾长虹
IPC: B60D1/24
Abstract: 一种用于车辆的拖车杆装置,包含有设置为与车辆联接的前牵引杆(1)和后牵引杆(2)、设置为与前牵引杆(1)联接的腔体座(4)、设置在腔体座(4)的内腔体中的芯轴(5)、设置在腔体座(4)的内腔体的内壁与芯轴(5)的外侧面部之间并且用于吸收冲击力的扭力杆(6)、设置在芯轴(5)和后牵引杆(2)之间的摆动臂(7),在行驶过程中,被拖走的车辆产生的冲击力通过后牵引杆(2)和摆动臂(7)传递给扭力杆(6),扭力杆(6)吸收拖走的车辆产生的冲击力,不再使用刚性连接杆,因此提高了两个拖接的车辆行驶的安全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