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355616B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110618380.5
申请日:2021-06-03
Applicant: 苏州大学 , 山东宏桥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 邹平宏发铝业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抑制Al‑Mg‑Si‑Cu‑Mn‑Cr铝合金形变再结晶以及粗晶的热处理方法,通过对Al‑Mg‑Si‑Cu‑Mn‑Cr铝合金进行多级均匀化热处理,使合金铸锭在均匀化热处理过程中析出高密度、微纳米级别、分布均匀的α‑Al(MnCr)Si相;从而有效抑制形变过程中合金粗大再结晶晶粒的出现,有效解决了Al‑Mg‑Si‑Cu‑Mn‑Cr铝合金生产过程中常见的粗大再结晶问题。本发明符合高强度铝合金的发展方向,解决了交通运输用铝合金的工业应用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944206A
公开(公告)日:2022-08-26
申请号:CN202210563344.8
申请日:2022-05-20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G16C60/00 , G06F30/20 , B33Y50/02 , B22F10/85 , B22F10/28 , G06F119/14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测3D打印多主元合金相稳定性及相分数的方法,其通过获取多主元合金的晶胞体积‑能量曲线,根据晶胞体积‑能量曲线,求解不同组分平衡态的物理参数,计算混合焓、熵、凝固驱动力,耦合焓、熵以及凝固驱动力对混合摩尔吉布斯自由能的影响,建立非平衡快速凝固下相的稳定性预测模型;根据模型对激光增材制造不同过冷度多主元合金相的稳定性进行预测,利用公切线原理和杠杆法则计算多主元合金在不同温度下各种相的分数。本发明通过获取3D打印多主元合金的相稳定性及相分数,进而对相的晶体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调控,开发出适用于激光增材制造的多主元合金。同时,基于预测的非平衡凝固组织,可对3D打印成形工艺进行调控。
-
公开(公告)号:CN114939653A
公开(公告)日:2022-08-26
申请号:CN202210529833.1
申请日:2022-05-16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抑制3D打印冷热裂纹的多主元合金及其制备方法,该多主元合金包括高熵合金粉末和价电子数大于7的单质粉末,所述高熵合金粉末的粒径为30‑38μm,所述单质粉末的粒径为27‑36μm;所述高熵合金粉末中加入所述单质粉末后,在3D打印快速凝固过程中发生共晶反应而形成细小等轴晶粒及软硬相交替排列的纳米结构。本发明通过控制粉末粒径、粉末成分配比及激光能量密度,确保多主元合金在3D打印快速凝固过程中发生共晶反应,形成软硬两相交替排列的纳米结构和细小等轴晶粒。当冷裂纹遇到软硬相交替排列的纳米结构时,冷裂纹终止扩展,同时细小等轴晶抑制热裂纹在晶界处萌生与扩展。
-
公开(公告)号:CN110254524B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1910614255.X
申请日:2019-07-09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连接结构及客车铝合金骨架,包括连接角块、第一型材、第二型材,所述的连接角块具有第一连接平面、第二连接平面,第一型材包括一第一安装面,第二型材包括一第二安装面,第一连接平面与第一型材的第一安装面连接,第二连接平面与第二型材的第二安装面连接,所述的第一安装面沿其长度方向凹陷形成一具有开口的第一凹槽,所述的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一限位螺栓、第一紧固螺栓、第一连接滑块,所述的第一连接滑块可滑动的设于所述的第一凹槽内,第一限位螺栓穿过所述的第一连接滑块与所述的第一安装面,将第一连接滑块固定在所述的第一凹槽内,第一紧固螺栓依次穿过所述的第一连接面和第一限位螺栓,并与所述的第一限位螺栓螺纹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11500903A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2010255448.3
申请日:2020-04-02
Applicant: 科曼车辆部件系统(苏州)有限公司 ,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热处理型高强高韧铸造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其中各元素含量为:Si:3.0-15.0wt.%;Mg:0.1-12wt.%;Fe:0.1-0.8wt.%;Mn:0.10-1.5wt.%、Sr:0.005-0.040wt.%,余量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其铸态抗拉强度在325-375MPa之间、屈服强度在230-295MPa之间、延伸率0.7-4.5%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了现有压力铸造铝合金不经过热处理的情况强度低,韧性差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新型低成本非热处理型高强度、高韧性铸造铝硅合金的制备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9852853A
公开(公告)日:2019-06-07
申请号:CN201910255779.4
申请日:2019-04-01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薄壁压铸件用高强韧散热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合金包括如下组分:Si:8.0wt%-12.6wt%;Mg:1.0wt%-2.5wt%;Cu:0.2wt%-0.5wt%;Fe:0.2wt%-0.4wt%;B:0.001wt%-0.02wt%,Sr:0.005wt%-0.1wt%,其余杂质元素控制在0.01wt%以下,余量为Al。制备上述组分的铝熔体后,进行压铸生产时,铝熔体温度为680~720℃,模具温度为150~200℃,铸件取出后,风冷10~50s将铸件温度降至30~50℃。通过薄壁压铸件快速冷却的方法,将Mg、Si、Cu等元素大量固溶在Al基体中,从而在提高合金强度的同时,保证材料的延伸率,所得材料(压铸态)的抗拉强度为308~339MPa,屈服强度为253~271MPa,延伸率为3.1~4.2%,热导率为115~126W/m·k。
-
公开(公告)号:CN109338176A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811521523.5
申请日:2018-12-12
Applicant: 苏州大学 , 华劲新材料研究院(广州)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度高导热铸造铝硅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合金材料含有Si、Mg、Fe、Sr、B;进行铸造时,保持熔体温度在650~750℃范围内,将合金熔体浇入铸件模具中,按照1~500℃/s冷却速率铸造成铸件,对铸件进行热处理,热处理的升温速率低于20℃/min,保温温度为100~450℃,保温时间为0.1~10h,随后随炉冷却或空冷。本发明通过铝合金化学成分、铸造过程及热处理等工艺手段的控制,在保证合金力学性能的同时大幅提高材料的热传导率,获得热导率为170~200W/(m K),同时抗拉强度大于260MPa、屈服强度大于160MPa的高强度高导热铝合金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9932373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104291.7
申请日:2025-01-22
Applicant: 魏桥(苏州)轻量化研究院有限公司 ,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快速时效硬化的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质量百分含量计,该铝合金包含:Mg:0.80%‑0.95%,Si:1.0%‑1.1%,Cu:0‑0.15%,Mn:0.55%‑0.65%,Cr:0.2%‑0.25%,Ti≤0.03%,Fe≤0.15%;通过调整Al的含量使铝合金满足100%;且,Mg与Si的含量比为0.8‑0.9,Mn与Cr的总含量小于0.9%,Mn与Cr的含量比为2.7‑2.9;制备时,先铸造得到铸态产品,然后对铸态产品进行均匀化处理、挤压处理和时效处理,本发明的铝合金可以实现快速时效硬化,并同时兼具高强度、优异耐蚀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顾此失彼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663075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624015.5
申请日:2024-11-14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铝合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铸造铝合金及制备方法。所述铝合金的成分为:Mg4~8%、Si1~6%、Fe0.1~0.5%、Cu0.5%~3%、Zn0.5~1.5%、Mn0.1~0.5%、Mo0.01~0.1%、V0.01~0.1%、Sr0.01~0.03%,其余为Al及不可避免杂质元素。所述铸造铝合金包含Si、AlMg、α‑Fe、Al5Cu2Mg8Si6、Mg2Si和Al2Cu相,所述铝合金的制备方法为铸造成形及热处理,所述铸造铝合金屈服强度为270~320MPa,抗拉强度为330~380MPa,伸长率为6%~10%;本发明铸造铝合金及制备方法实现了Al‑Mg合金的成形性、强韧性及耐蚀性的同步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9530621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740191.5
申请日:2024-11-29
Applicant: 魏桥(苏州)轻量化研究院有限公司 ,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7XXX铝合金及制备方法,7XXX铝合金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Zn 6.20%~7.80%、Mg 1.80%~2.60%、Cu 0.10%~1.00%、Mn0~0.60%、Cr 0~0.45%、Zr 0.05~0.40%,Fe≤0.10%、Si≤0.05%,其余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从主合金元素的成分调控入手,不添加稀土元素,大大降低了制作成本,结合时效热处理制度及常规弥散相元素Mn、Cr、Zr的优化配比,在保证强度的同时保证了合金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同时兼顾挤压成型性和焊接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