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极质量分析器的对杆平行度测量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5783704A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610178358.2

    申请日:2016-03-25

    Applicant: 浙江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B7/31

    Abstract: 四极质量分析器的对杆平行度测量系统具有底座,底座上设置传感器机构,装夹四极质量分析器的夹具,驱动夹具进给的直线驱动机构和数据处理模块;传感器机构包括测量杆和电容传感器组件,电容传感器组件包括一对对称的电容传感器测头;以采样时间顺序从前到后对电容传感器测头的测量值进行编号;数据处理模块计算测量示值差x1i并筛选出最大值和最小值,计算极杆和极杆的平行度f13=x1max?x1min;数据处理模块判断极杆和对称极杆的平行度f13是否位于平行度合格值f0范围之内,若否,则发出报警。本发明具有装置结构简单,测量结果稳定性好的优点。

    镗杆工作状态实时监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490086A

    公开(公告)日:2012-06-13

    申请号:CN201110332199.4

    申请日:2011-10-28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镗杆工作状态实时监测系统,包括信号检测装置、上位机和中间站;上位机对振动信号的分析处理包括:分别对每组历史振动信号建立特征向量;将每组特征向量与对应的状态信息分别作为输入参数和输出参数构建学习样本;选择核函数,输入训练样本到支持向量机中进行样本训练,获得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分类模型;计算实时振动信号的特征向量,输入到分类模型中进行模式识别,模式识别判断当前镗杆是处于稳定状态或颤振状态;待识别样本作为新的学习样本增添到支持向量机中,以提高分类模型的识别能力。本发明具有安装方便、响应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

    回转体电跳动量测量系统
    7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359759A

    公开(公告)日:2012-02-22

    申请号:CN201110249683.0

    申请日:2011-08-27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回转体电跳动量测量系统,包括测量支架,测量支架上安装有对准被测回转体、以测量被测回转体表面相对移动距离的激光位移传感器,和对准被测回转体、以测量被测回转体表面的综合跳动量的电涡流传感器,以及对准被测回转体、获取被测回转体的旋转角度的霍尔传感器;被测回转体上设有能被霍尔传感器识别的标记;激光位移传感器和电涡流传感器以及霍尔传感器均与处理器连接,处理器用综合跳动量减去相对移动距离获得电跳动量;激光位移传感器与电涡流传感器位于同一个圆周上,圆周与被测回转体同轴;霍尔传感器与激光位移传感器形成的直线与被测回转体的轴线平行。本发明具有能够实现在线实时测量、测量精度高等优点。

    大直径回转体的直径在线测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331236A

    公开(公告)日:2012-01-25

    申请号:CN201110249655.9

    申请日:2011-08-27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大直径回转体的直径在线测量装置,包括对称地设置于被测回转体两侧的第一测量组和第二测量组,第一测量组和第二测量组关于被测回转体的轴线对称设置,两个测量组分别对准被测回转体的两端;每个测量组均包括发射测量光的发射端、对准发射端的接收端、和连接发射端和接收端的连接件,被测回转体位于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测量光遇到被测回转体后形成被被测回转体挡住、无法传递至接收端的被阻挡光和越过被测回转体、到达接收端的剩余光;接收端接收剩余光并计算剩余光的光带宽度,接收端将光带宽度输入处理器中,处理器计算获得被测回转体的直径。本发明具有测量精度高,制造成本低的优点。

    基于扫频激光干涉的圆轨迹运动误差快速测量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029554A

    公开(公告)日:2011-04-27

    申请号:CN201010552545.5

    申请日:2010-11-22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基于扫频激光干涉的圆轨迹运动误差快速测量系统,包括扫频激光器、靶镜和检测机构,总分光镜;检测机构包括X向检测机构和Y向检测机构;检测机构均包含子分光镜,反射镜,光电检测器和计数器,以及处理器;第一分光信号朝向靶镜、第二分光信号朝向反射镜;第一分光信号遇到靶镜后反射形成第一反射信号,第二分光信号遇到反射镜后反射形成第二反射信号,第一反射信号和第二反射信号在子分光镜处汇聚产生干涉信号。本发明具有测量过程中检测光路被阻断也不会影响测量结果,能测得绝对位移,仪器的标定和修正简单的优点。

    基于机器视觉的珍珠实时检测和分级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1007308A

    公开(公告)日:2007-08-01

    申请号:CN200710066683.0

    申请日:2007-01-11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珍珠实时检测和分级系统,包括在珍珠上料装置的上料导管下方设置计算机视觉识别部件,计算机视觉识别部件下方设置珍珠分选装置。运用机器视觉技术,对顺序自由下落的珍珠表面进行图象采集,将采集到的图象传送到DSP、计算机等硬件设备中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按照珍珠分类标准做即时判别,最后把判别信息传送到分选装置,从而实现用设备自动将不同特征的珍珠进行分类。能获取珍珠整个表面的图像,可同时完成珍珠的大小、形状、光洁、瑕疵和颜色等全部外观品质指标的检测,实现珍珠的快速实时检测和分级。本系统能适应不同的分级速度,且结构简单、适应性强。

    数控机床圆轨迹运动误差测试仪

    公开(公告)号:CN1069803A

    公开(公告)日:1993-03-10

    申请号:CN91108580.7

    申请日:1991-08-27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一种数控机床圆轨迹运动误差测试仪,由测球、连接螺钉、组装式平行簧片机构、加长杆组成的可伸缩双球测试部件,传感器及可隔磁的磁支座部件组成。当被测对象的工作台对主轴轴线作圆轨迹运动、圆半径的距离有误差时,测球推动连接螺钉压缩传感器的测头,获得误差信息,通过对误差信息的处理,可诊断出被测对象的误差源。由于本测试仪的结构简单、调试容易、成本低、精度高,可用来对如数控机床、三坐标测量机等带有数控系统装置圆轨迹运动误差的测试。

    一种基于自模态相关与跨模态估计的多模态图像配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62559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510274637.8

    申请日:2025-03-10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自模态相关与跨模态估计的多模态图像配准方法。方法包括:首先构建由图像频率分解、自模态相似性编码、跨模态匹配估计、光流生成与精细化以及图像变换模组构成的初始框架模型,然后将已配准的可见光和热红外图像进行空间变换后构建为训练集,对模型进行训练获得可见光与热红外配准模型,通过可见光与热红外配准模型对可见光与热红外图像进行多模态图像配准。本发明可以充分构建可见光与热红外图像的自模态相似性,提升跨模态特征匹配估计的准确性,实现对于视角差异与模态差异显著的可见光与热红外图像的高精度配准,并且在夜晚、雨天、雾天等恶劣环境条件下依旧可以稳定地对可见光与热红外图像进行配准,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基于数据-模型驱动的两阶段主动稳态非视域成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383481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946632.7

    申请日:2024-12-27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据‑模型驱动的两阶段主动稳态非视域成像方法,包括:搭建主动稳态非视域成像系统;获取成像目标场景反射的非视域信号和镜面反射信号并构建训练数据集;构建非视域信号到镜面反射信号的成像转换模型;构建一阶段传输矩阵估计神经网络,利用训练数据集对其进行迭代优化获取传输矩阵;构建二阶段成像场景估计神经网络,给定待成像隐藏场景的非视域信号,在传输矩阵的参与下进行迭代优化,得到镜面反射估计值。本发明所需硬件组成简单且成本低廉,仅需普通的连续激光源和稳态光学传感器作为激励和探测设备;适应性强,不受环境照明或物体自发光属性的限制;泛化性好,无需依托大量数据训练即可实现有效非视域重建。

    基于自适应模态选取策略的空对地小目标多模态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229329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749968.4

    申请日:2024-12-02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模态选取策略的空对地小目标多模态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构建深度学习卷积网络初始框架模型,所述卷积网络初始框架模型包括依次设置的双路卷积神经网络、策略模块、融合模块和检测头;S2.采用基于可见光‑红外图像对的无人机人群检测数据集中的训练集对卷积网络初始框架模型进行训练,获得目标检测模型;S3.获取待检测图像并输入至目标检测模型中,通过目标检测模型对待检测图像进行特征提取、筛选和融合,最后输出目标位置结果。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空对地小目标检测技术中存在的待检测目标尺度小、模态空间不平衡以及模态信息冗余的问题,能够抵御光照条件较差、部分遮挡和重叠等干扰因素的影响。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