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电解质型燃料电池及具备它的燃料电池堆

    公开(公告)号:CN101636867A

    公开(公告)日:2010-01-27

    申请号:CN200880008521.4

    申请日:2008-03-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分子电解质型燃料电池及具备它的燃料电池堆,该高分子电解质型燃料电池具备:膜-电极接合体(10),其具有高分子电解质膜(1)和夹着该高分子电解质膜(1)的周缘部的更内侧的部分的一对电极(4、8);导电性的第一分隔件(30),其以与膜-电极接合体(10)接触的方式设置,并形成为在一个主面上槽状的第一反应气体通路(37)弯曲;导电性的第二分隔件(20),其以与膜-电极接合体(10)接触的方式设置,并形成为在一个主面上槽状的第二反应气体通路(27)弯曲,第一反应气体通路(27)形成为:至少在从其上游端最先与电极(8)接触的部分、和从第二反应气体通路(27)的上游端最先与电极(4)接触的部分之间(下面,称为第一分隔件(30)的最上游部(8C))形成的通路的宽度比在该第一分隔件(30)的最上游部(8C)以外形成的通路的宽度小。

    高分子电解质型燃料电池
    7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466356C

    公开(公告)日:2009-03-04

    申请号:CN200610084115.9

    申请日:2002-04-02

    Abstract: 一种高分子电解质型燃料电池,其特征是,具备:经由导电性隔板将由高分子电解质膜和隔着上述电解质膜的阳极和阴极构成的单位原电池叠层而成的原电池叠层体,夹持上述原电池叠层体的一组集电板和一组端板,分别在上述原电池叠层体的阳极和阴极上供应、排出燃料气体和氧化剂气体的燃料气体和氧化剂气体的供应、排出用多支管,在与上述集电板相接触的导电性隔板上与上述集电板相接触的面上形成有与上述燃料气体或者氧化剂气体的供应、排出用多支管连通的雾气排出用槽。

    燃料电池用隔板和燃料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01248549A

    公开(公告)日:2008-08-20

    申请号:CN200680029281.7

    申请日:2006-08-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6 H01M8/0263 H01M8/0265 H01M2008/109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改善反应气体流速均匀性并且能够适当地抑制由于流路沟槽内的冷凝水过多引起的液阻的隔板和燃料电池。隔板(2)的反应气体流通区域(101)备有:具有分流反应气体的流路沟槽组的分流区域(21),具有混合反应气体的凹陷部并使相邻的分流区域(21)的流路沟槽组与凹陷部连通地连接多个分流区域的1个以上的合流区域(22),以及从凹陷部的底面立起配置成岛状的突起(27),与合流区域(22)的凹陷部连通的一对流路沟槽组形成为上游侧的流路沟槽组的沟槽数多于下游侧的流路沟槽组的沟槽数,合流区域(22)的凹陷部在蜿蜒状的反应气体流通区域(101)的折返部分由与连通于凹陷部的一对流路沟槽组之间的倾斜的边界和折返部分的外端划分而形成。

    燃料电池
    7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233639A

    公开(公告)日:2008-07-30

    申请号:CN200680027676.3

    申请日:2006-07-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在燃料电池阳极侧以及阴极侧,即使反应气体分别流入在环状的主体部分和膜电极组件之间所形成的大致矩形的阳极侧间隙以及阴极侧间隙中,也能够防止该反应气体不通过电极而直接流向出口从而造成发电效率降低的问题。在燃料电池中的阳极侧垫圈以及阴极侧垫圈中的至少一个中设置连接于环状的主体部的增加密封部,以使得在阳极侧间隙以及阴极侧间隙中互相相对的两对间隙部分中,增加密封部与一对间隙部分相交叉,该一对间隙部分是从燃料气体用流路以及氧化剂气体用流路的上流侧向下流侧的方向上燃料气体以及氧化剂气体的压力梯度较大的一对间隙部分。

    高分子电解质型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1080838A

    公开(公告)日:2007-11-28

    申请号:CN200580041530.X

    申请日:2005-12-28

    Abstract: 本发明的高分子电解质型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具备:具有有高分子电解质膜及夹着该高分子电解质膜形成的阳极和阴极的多个电池、形成能够将燃料气体从该燃料气体的入口(403)引向各电池的所述阳极,从该处排出到外部的燃料气体路径、形成能够将氧化剂气体从该氧化剂气体的入口(404)引向各电池的所述阴极,从该处排出到外部的氧化剂气体路径、以及形成能够将冷却流体从该冷却流体的入口(401)通过冷却流体供给总管引向与所述多个电池的所述阳极和阴极构成的发电区域相对的区域,从该处经该冷却流体的出口(402)排出到外部的冷却流体路径,形成在所述发电区域所述燃料气体与氧化剂气体发生反应,进行伴随发热的发电的结构的燃料电池(101)、向燃料电池的燃料气体入口提供燃料气体的燃料气体供给装置(101)、向燃料电池的所述氧化剂气体入口提供氧化剂气体的氧化剂气体供给装置(103)、使冷却流体通过燃料电池的冷却流体路径流通,以对该燃料电池进行冷却的冷却流体供给装置(104)、以及控制装置(108),控制装置在进行发电时通过冷却流体供给装置控制冷却流体入口温度,使其满足T1≥T2+1℃的条件,其中,T1表示将燃料气体与氧化剂气体中的至少任意一个的入口(403、404)上的露点换算温度,T2表示冷却流体的入口(401)上的温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