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化硼纳米管的制备方法
    7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717077B

    公开(公告)日:2012-01-11

    申请号:CN200910310305.1

    申请日:2009-11-24

    Abstract: 氮化硼纳米管的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纳米管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方法得到的硼纳米管产率低的问题。本方法如下:将氨硼烷和催化剂的混合粉末或氨硼烷加入到以石墨纸或滤纸为内衬的坩埚中,再将坩埚置于气压炉中,向气压炉内充入高纯氮气,然后以5℃/min~30℃/min的升温速度升温,再保温,然后冷却至室温,即得氮化硼纳米管。本发明方法制备氮化硼纳米管的产率为60%~85%。

    一种碳微米管环氧树脂吸波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17971A

    公开(公告)日:2010-09-01

    申请号:CN201010184684.7

    申请日:2010-05-27

    Abstract: 一种碳微米管环氧树脂吸波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它涉及吸波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活性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吸波材料的制备过程繁琐、密度大及纺丝法制备出的中空纤维弹性模量低,吸波材料强度差的问题。本发明的复合材料由碳微米管和环氧树脂胶制成;方法:用尿素和乙二醇制备碳微米管;由双酚A型环氧树脂、丙酮和二乙烯三胺制备环氧树脂胶;再将碳微米管加入到环氧树脂胶中,搅拌均匀后加入到模具中压制得到复合材料。该材料的弹性模量10~20GPa,密度1.00~1.05g/cm3,最低反射率为-13.25dB,其

    以羟基氧化铁为催化剂的催化臭氧氧化给水深度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275883C

    公开(公告)日:2006-09-20

    申请号:CN200410013597.X

    申请日:2004-03-03

    Inventor: 马军 张涛 陈忠林

    Abstract: 以羟基氧化铁为催化剂的催化臭氧氧化给水深度处理方法,涉及固体催化剂催化臭氧氧化去除水中有机物的给水处理工艺。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羟基氧化铁为催化剂的催化臭氧氧化给水深度处理方法。地表水经过混凝、沉淀、过滤等处理后依次进入臭氧接触塔、催化剂床、生物活性炭滤床,除去水中的有机物,最后经消毒后进入网管。本发明的催化剂具有催化效率高和金属离子溶出非常微弱的优点。本发明采用以羟基氧化铁为活性组分的固体催化剂催化臭氧氧化与生物活性炭联用的水处理工艺,提高了臭氧氧化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能力、水中有机物的可生化降解性和臭氧的利用率,还有助于水中金属离子的去除。它具有成本低和氧化效率高的优点。

    一种轴向折叠蜂窝结构吸波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72501B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111215138.X

    申请日:2021-10-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吸波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轴向折叠蜂窝结构吸波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种轴向折叠蜂窝结构吸波复合材料包括折叠蜂窝结构和涂覆于折叠蜂窝结构表面的吸波剂,折叠蜂窝结构为沿蜂窝孔的轴向连续折叠N次的蜂窝结构,吸波剂主要由四氧化三铁粉末和石墨烯粉末按照重量比7:3混合而成。本发明沿蜂窝孔轴向连续折叠的折叠蜂窝结构作为吸波材料,能够实现对垂直入射和小角度入射电磁波在蜂窝孔内的多次反射和高效吸收,电磁波吸收性能较折叠前得到明显改善,本发明的吸波剂具有优异的吸波性能,但吸收带宽较窄,将吸波剂涂敷在轴向折叠蜂窝结构上,能够使其吸波性能得到充分发挥,体现多吸收峰和宽吸收带的特点。

    一种一维C(B/N)纳米管复合电磁吸波材料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185571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363907.8

    申请日:2024-03-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维C(B/N)纳米管复合电磁吸波材料及制备方法,一种一维C(B/N)纳米管复合电磁吸波材料,包括有硼酸、尿素、六水合硝酸镍和聚乙二醇。一种一维C(B/N)纳米管复合电磁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为;S1、准确硼酸和尿素溶于100mL去离子水中,磁力搅拌,得到混合溶液。S2、加入聚乙二醇置于上述混合均匀的溶液中,磁力搅拌1小时获得混合溶液。S3、加入六水合硝酸镍置于上述混合均匀的溶液中,磁力搅拌1小时获得混合溶液。S4、将上述所得均匀的混合溶液置于恒温箱中,进行干燥处理。S5、将得到的固体混合物置于管式炉中置于在氮气气氛保护下,煅烧4小时。S6、保温结束后随炉冷却至室温。本发明工艺简单,重复性好,成本低,可连续生产,环境友好。

    基于宽频宏模型的EMI滤波器选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720469A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310695320.2

    申请日:2023-06-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宽频宏模型的EMI滤波器选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测量EMI滤波器的S参数矩阵;使用矢量拟合算法对S参数矩阵进行有理逼近,构建S参数矩阵的等效电路;对S参数矩阵的等效电路进行无源性增强;根据无源性增强后的S参数矩阵合成滤波器宽频SPIEC等效电路;建立不同EMI滤波器型号的SPICE等效电路库;将待测EMI滤波器纳入SPICE等效电路库进行仿真,对比效果并完成选型。本发明无需获知EMI滤波器任何内部信息,只需要基于滤波器的外部测量即可建立其宽频等效电路模型,从可以基于此模型进行EMI滤波器选型,缩短滤波器匹配周期,节省测试费用。

    一种六齿环形三维编织结构计算机仿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329478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0865677.6

    申请日:2022-07-21

    Abstract: 本发明主要应用于六齿环形三维编织成型技术领域,主要提供一种六齿环形三维编织结构的仿真预测算法。所述方法主要特点是,通过机器仿真将编织过程数字化参数化,通过建立多种类的矩阵数据库,以计算机调用—计算的方式进行编织模型结构的数字仿真。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携纱器坐标位置确定;步骤二、初始的纱线轨迹生成;步骤三、纱线轨迹特征优化;步骤四、纱线轨迹坐标+力学收紧;步骤五、纱线实体化。本发明得到的仿真结构经过实验对比有很高的精确度,并可以预测纱线之间的纤维结构,对编织材料的微观结构预测、结构仿真和性能预测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种非接触式电缆故障定位方法
    7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128404A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210890591.9

    申请日:2022-07-27

    Abstract: 一种非接触式电缆故障定位方法,解决了现有电缆故障检测复杂的问题,属于电缆故障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S1、激励信号S2、将激励信号注入到待测电缆,同时测量反射信号;S3、反射信号为yi(t),构造与激励信号xi(t)同频、同持续时间的估计函数yiE(t),对计算yi(t)与yiE(t)之间的欧式空间距离,距离最小值对应的yiE(t)中的幅值和相位与反射信号的幅值及相位相等,根据反射信号的幅值及相位得到待测电缆的回波损耗参数S;S4、根据待测电缆的回波损耗参数S,进行故障定位。对多种电缆适用,降低了实现难度。

    一种三维编织结构的计算机仿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464467B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011331862.4

    申请日:2020-1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维编织结构的计算机仿真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初始轨迹生成;步骤二、增加内芯边界约束;步骤三、纱线轨迹压缩;步骤四、纱线拉紧。本发明参考真实编织结构的特征,利用纺线的几何关系来构造纺线运动轨迹。该方法对基于携纱器运动产生的纱线位置的运动轨迹C*进行简化,同时保持不同纱线轨迹之间的结构关系,计算出接近真实编织效果的纱线轨迹C。本发明得到的纺线路径的精确度和仿真度都较高,对于编织材料的仿真计算和性能预测、新型编织机中携纱器运动规则设计以及编织参数的设置等都有重要的作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