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六相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的车载集成充电机

    公开(公告)号:CN110838750A

    公开(公告)日:2020-02-25

    申请号:CN201911183104.X

    申请日:2019-11-27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基于六相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的车载集成充电机涉及一种车载集成充电机,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集成充电机在充电模式和V2G模式下,电动汽车电机会旋转、以及充电功率小的问题,包括六相开绕组电机、DC/AC功率变流器和DC/DC变换器;当车载集成充电机工作在充电模式时,网侧三相电输出的电能依次经六相开绕组电机、DC/AC功率变流器、DC/DC变换器、输入至待充电的蓄电池,为蓄电池充电;当车载集成充电机工作在车辆到电网V2G模式时,蓄电池输出的电能依次经DC/DC变换器、DC/AC功率变流器、六相开绕组电机输入至网侧三相电,将电能回馈至网侧三相电。

    一种允许工作在电流断续模式的Z源逆变器

    公开(公告)号:CN109861576A

    公开(公告)日:2019-06-07

    申请号:CN201910305607.3

    申请日:2019-04-16

    Inventor: 董帅 张千帆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允许工作在电流断续模式的Z源逆变器,属于电力电子变换器技术领域。包括三相逆变桥,每个桥臂中包括两个开关管,Z源逆变器还包括直流电源、电感L、电容C、二极管Db、二极管Di、开关管Si和开关管S7,直流电源的正极与电感L的一端连接,电感L的另一端分别与开关管Si的发射极、二极管Di的阳极和三相逆变桥直流母线的正端连接,二极管Di与开关管Si反并联,开关管Si的集电极分别与开关管S7的集电极和电容C的一端连接,电容C的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b的阳极和三相逆变桥直流母线的负端连接,二极管Db的阴极分别与开关管S7的发射极和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本发明的Z源逆变器能够消除直流链电压畸变,较传统单向或双向Z源变换器具有更大的升压比。

    无辅助电路单相准Z源整流器软开关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842309A

    公开(公告)日:2019-06-04

    申请号:CN201910168732.4

    申请日:2019-03-06

    Abstract: 无辅助电路单相准Z源整流器软开关控制方法。它涉及准Z源整流器软开关的控制方法。它解决了现有技术需要额外的谐振电路,同时还需要耐压等级更高的功率器件的问题。本方法基于单相准Z源可控整流器实现,S7为准Z源的功率开关,S1-S4为可控整流H桥的四个功率开关。S7关断系统工作在直通状态,S7开通系统工作在非直通状态。直通状态准Z源电感通过H桥的反并联二极管对准Z源电容放电,反并联二极管开通,H桥功率开关两端电压被钳制为0,实现零电压开通和关断。准Z源电感电流工作在临界或断续状态,实现每个开关管的零电压或零电流开通关断。本方法不需要辅助电路,只需要设计合适的准Z源电感值,就可以实现软开关功能。

    用于Z源逆变器的SVPWM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969921A

    公开(公告)日:2013-03-13

    申请号:CN201210554703.X

    申请日:2012-12-19

    Abstract: 用于Z源逆变器的SVPWM控制方法,属于逆变器的控制技术领域。它解决了Z源逆变器的现有SVPWM控制方法会产生一个最大的电感电流纹波的问题。它上桥臂三个开关管的状态用8个矢量表示,该8个矢量将控制区间分成六个扇区;以第III扇区为例,在每个PWM周期Ts内,起作用的矢量自左至右布局为111、110、100、000、000、100、110、111,其中传统零矢量的总作用时间为T0,设定直通零矢量的总作用时间为t0,0<t0≤T0,将直通零矢量的总作用时间t0平均分成四段插入在传统零矢量与相邻有效矢量作用时间之间,实现对Z源逆变器的SVPWM控制。本发明适用于Z源逆变器的SVPWM控制。

    集成绕组结构轴向磁场永磁同步电机

    公开(公告)号:CN101888161B

    公开(公告)日:2012-04-18

    申请号:CN201010109365.X

    申请日:2010-02-11

    Abstract: 集成绕组结构轴向磁场永磁同步电机。它涉及电机领域,它解决铜耗大、复杂和成本高和相与相之间控制精度的问题;以及每一相绕组通电产生的磁通所经过的磁路较长而使定子铁耗较大的缺点。定子的相电枢铁心由k个具有n个齿和磁轭段铁心单元组成;n个齿沿轴向排列,齿之间连有磁轭段;铁心单元排列在机壳内,并运动方向叠加排列形成具有齿孔和组合齿槽的相单元铁心;线圈穿过齿孔绕成相电枢绕组;转子的转子轭为环面上设置有凸台的转子轭,永磁体阵列设置在转子轭上,凸台位于组合齿槽内,当电机为m相电机时,则有im个相单元,相邻两个相电枢绕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j-1)+1/m]×180°电角度。它既可作为电动机使用,也可作为发电机使用。

    复合转子结构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338035A

    公开(公告)日:2012-02-01

    申请号:CN201110251311.1

    申请日:2011-08-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723

    Abstract: 复合转子结构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属于风力发电机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直接驱动风电系统由于在发电机与电网之间需要增加交-直-交变频环节,造成电机系统体积大、成本高的问题。本发明包括风力机,它还包括齿轮传动机构、主发电机、辅助发电机和变频器,风力机通过齿轮传动机构分别与主发电机和辅助发电机的输入轴连接,辅助发电机的电信号输出端连接变频器的电信号输入端,变频器的电信号输出端作为电网的输入端;主发电机的电信号输出端作为电网的输入端,主发电机和辅助发电机同轴设置,主发电机的定子和辅助发电机的定子均固定在壳体上,所述齿轮传动机构的传速比范围为2.8-13。本发明适用于风力发电系统。

    高功率密度永磁同步电机
    7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882850A

    公开(公告)日:2010-11-10

    申请号:CN201010255342.X

    申请日:2010-08-17

    Inventor: 寇宝泉 张千帆

    Abstract: 高功率密度永磁同步电机,属于电机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多相永磁同步电机采用液体冷却方式进行冷却,需要在电机内部布置管路,造成电机体积大或使电机效率降低的问题。它包括定子和转子,定子与转子之间为气隙,定子包括电枢铁心和电枢绕组,电枢铁心的气隙侧表面为齿槽结构,多个平行槽将电枢铁心的气隙侧表面形成平行齿与梯形齿的间隔排列,梯形齿的气隙侧边为短边,每个梯形齿的齿根部中间设置轴向的圆形通孔;电枢绕组套装在平行齿上,电枢绕组由单层线圈串联或并联构成,所述线圈为方形。本发明适用于永磁同步电机。

    长行程高精度多自由度平面电机

    公开(公告)号:CN101752983A

    公开(公告)日:2010-06-23

    申请号:CN200910217417.2

    申请日:2009-12-24

    Abstract: 长行程高精度多自由度平面电机,属于电机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平面电机存在动子的行程有限、控制复杂以及定位精度低等问题。所述平面电机包括一个长行程平面电机的定子、i个长行程平面电机的动子、i个短行程平面电机和i组磁悬浮支撑装置,每个长行程平面电机的动子上固定有一个短行程平面电机和1个磁悬浮支撑装置,每组磁悬浮支撑装置包括m个磁悬浮支撑机构,m个磁悬浮支撑机构均多分布在所述短行程平面电机的定子的周边,所述短行程平面电机的定子与长行程平面电机的动子、m个磁悬浮支撑机构的定子固定连接,所述m个磁悬浮支撑机构的动子均与所述短行程平面电机的动子固定连接,i为大于零的整数,m为大于1的整数。

    短行程多自由度磁悬浮平面电机

    公开(公告)号:CN101741289A

    公开(公告)日:2010-06-16

    申请号:CN200910217416.8

    申请日:2009-12-24

    Abstract: 短行程多自由度磁悬浮平面电机,属于电机领域,解决现有平面电机结构复杂、绕组的利用率低、损耗大、效率低、控制复杂,以及定位精度低的问题。本发明所述的短行程多自由度磁悬浮平面电机由短行程平面电机与多个磁悬浮支撑机构组成,所述多个磁悬浮支撑机构均匀分布在短行程平面电机的定子的周边,每个磁悬浮支撑机构的定子都与所述短行程平面电机的定子固定连接,每个磁悬浮支撑机构的动子都与短行程平面电机的动子固定连接。本发明通过控制多个磁悬浮支撑机构的动子和短行程平面电机的动子的运动,即可实现短行程平面电机的动子在XY平面、沿Z轴、以及绕X轴、Y轴或Z轴旋转的目的即实现平面电机的6自由度运动控制。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