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511598B
公开(公告)日:2020-04-03
申请号:CN201810218379.1
申请日:2018-03-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PVDF/石墨烯柔性压电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S1:将PVDF类聚合物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得到PVDF类聚合物溶液,并加入石墨烯分散液,得到均匀的石墨烯/PVDF类聚合物分散液;步骤S2:使PVDF/石墨烯分散液浸润一负载纤维材料,再将该负载纤维材料浸没在相分离剂中,并烘干,得到固化的PVDF/石墨烯压电材料。本发明还提供了利用该压电材料制备PVDF/石墨烯柔性压电发电机的方法。本发明利用相分离实现快速固化,利用石墨烯以及相分离同时促进极化作用,方法简便高效,提高了制得的PVDF/石墨烯柔性压电发电机压电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5655242B
公开(公告)日:2018-07-06
申请号:CN201410675336.8
申请日:2014-11-2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L2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掺杂石墨烯及石墨烯PN结器件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掺杂石墨烯的制备方法至少包括:提供一铜衬底,在所述铜衬底上形成镍薄膜层;在所述镍薄膜层上选择一特定区域,在所述特定区域分别注入N型掺杂元素和P型掺杂元素,以分别形成富N型掺杂元素区和富P型掺杂元素区;对掺杂元素注入后的所述铜衬底进行第一阶段保温,以使所述铜衬底和所述镍薄膜层形成铜镍合金衬底;然后在甲烷环境下进行第二阶段保温,以分别在所述富N型掺杂元素区和所述富P型掺杂元素区得到N型掺杂石墨烯和P型掺杂石墨烯。本发明结合铜和镍的性质,利用离子注入技术,实现了N型和P型掺杂元素的晶格式掺杂,从而得到稳定的掺杂石墨烯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04686575B
公开(公告)日:2018-04-27
申请号:CN201310648050.6
申请日:2013-12-0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锗基石墨烯的抗菌用途。抗菌实验表明,锗基石墨烯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及革兰氏阴性菌具有良好的杀菌和抗菌能力,通过接触细菌,使细菌的细胞质流出来达到杀菌效果,有效抑制细菌的增殖和分裂;同时,锗基石墨烯中的锗对人体具有保健功效如抗疲劳、防止贫血、帮助新陈代谢、抑制肿瘤等,因此可以将锗基石墨烯开发为高效、具有保健作用、无毒的新型抗菌材料,并应用于服装、口罩、首饰、电子产品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6698386A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510507743.2
申请日:2015-08-1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C01B3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液相剥离石墨制备石墨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配制介质体系:a)取已聚合的高分子和有机溶剂,配制介质体系;b)取高分子预聚体,配制介质体系;2)剪切、剥离:将石墨原料均匀分散在配制的介质体系中形成混合物,再将混合物进行剪切,实现剥离石墨,获得复合浆料;3)分离:将复合浆料进行分离,即可获得石墨烯粉体。本发明利用介质粘度大幅度提升剥离效率,利用表面能匹配提升石墨和介质之间的浸润性,并解决石墨烯的分散问题。一般溶剂剥离的效率远低于1%,本发明可以达到100%剥离。本发明方法简单、高效、可实现高产率、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高质量石墨烯。
-
公开(公告)号:CN106469582A
公开(公告)日:2017-03-01
申请号:CN201510508109.0
申请日:2015-08-1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石墨烯的导电浆料,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石墨烯0.05-15%;有机粘接剂10-50%;有机溶剂40-80%;功能添加剂2-20%。本发明还进一步提供一种含石墨烯的导电浆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含石墨烯的导电浆料及其制备方法,其制备的导电浆料能充分发挥高质量石墨烯优异的导电性能,而且在加工过程中不发生重叠,较传统导电浆料具有导电性提高、寿命增加、重量降低、韧性增加等优点,同时其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03721574B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310753534.7
申请日:2013-12-3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纳米过滤膜及其制备方法、荧光石墨烯量子点的制备方法,所述纳米过滤膜至少包括:功能层,包括若干贯穿所述功能层的第一过滤孔;支撑层,与所述功能层相连,包括若干贯穿所述支撑层的第二过滤孔;所述第二过滤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过滤孔的孔径,且一所述第二过滤孔与至少一个第一过滤孔互相连通。所述纳米过滤膜能够有效实现纳米级微粒的分离,并且分离后的微粒尺寸统一。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利用上述纳米过滤膜制备荧光石墨烯量子点的方式,最终得到的荧光石墨烯量子点的发光效率高,量子产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03241728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210032772.4
申请日:2012-02-1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C01B3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石墨烯纳米孔阵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碳源溶液涂敷在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的表面;2)将步骤1)所获得的表面涂有碳源的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压在金属基底表面,剥离所述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使碳源保留在所述金属基底表面并使碳源保留与所述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表面一致的图案;3)将步骤2)所获得的金属基底于氢气和氩气的混合气流下进行退火处理,将碳源转变为石墨烯纳米孔阵列。本发明所得到的纳米孔阵列是联系的纳米孔阵列结构,并非单个或几个纳米孔;纳米孔孔径可以通过PAA本身的模板效应来调节,也可以通过后期的生长和刻蚀进一步调节,因此,孔径的可控性非常优异。
-
公开(公告)号:CN102828244B
公开(公告)日:2015-05-27
申请号:CN201210359830.4
申请日:2012-09-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石墨烯薄膜制备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镍铜复合衬底的层数可控石墨烯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镍铜复合衬底的制备;2)渗碳:将铜镍复合衬底加热至200~300℃后,通入碳源气体和载气,保温30~240min,对镍层进行渗碳;3)析碳:切断碳源气体的供应,将铜镍复合衬底温度升高到300~1000℃,通入载气,保温10-180min,获得基于镍铜复合衬底的石墨烯薄膜。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不仅提出了新的制备工艺,使石墨烯的层数控制更加容易,还解决了目前复合衬底制备成本高的问题,获得了一种成本低、制备方法简单易控,产品质量好、面积大的石墨烯薄膜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2839388B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210326035.5
申请日:2012-09-0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新型化学电源和新能源材料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石墨烯/二硫化钼复合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的步骤包括1)以石墨为原料,通过氧化插层法制备氧化石墨;2)将制备的氧化石墨用去离子水溶解,超声剥离获得氧化石墨烯溶液,然后加入DMF、钼酸盐,最后加入还原剂,分散均匀,获得混合溶液;3)将混合溶液转移到反应釜中,在大于等于180℃的温度条件下保温5~10h,产物离心、洗涤除去DMF,干燥,获得石墨烯/二硫化钼复合电极材料产物。本发明的石墨烯/二硫化钼复合电极材料制备方法简单、反应体系均匀,生产成本低,极适合工业大规模生产的要求;制备产物石墨烯/二硫化钼复合电极材料具有较佳的电化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2583359B
公开(公告)日:2015-03-18
申请号:CN201210096785.8
申请日:2012-04-0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C01B31/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3C16/26 , B82Y30/00 , B82Y40/00 , C01B32/186 , C23C16/0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液态金属或合金作为催化剂化学气相沉积制备石墨烯薄膜的方法。低熔点的金属包括典型的镓、锡和铟等;低熔点的合金包括镓-铜、镓-镍、铟-铜、铟-镍、锡-铜、锡-镍和铜-银-锡等。本发明在金属或合金催化剂熔点之上进行化学气相沉积,从而在催化剂表面以及催化剂与基底界面形成连续的石墨烯薄膜。相比于铜和镍等固体催化剂表面生长石墨烯,本发明所制备的石墨烯层数可控、对基底表面微观形貌要求低、适用于多种基底材料、并且催化剂的移除非常简单。所获得的位于液体表面的石墨烯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