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306437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504979.X
申请日:2024-04-25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IPC: B61F9/0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弹出式高速铁路主动抱轨装置;涉及轨道安全领域,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在列车底盘下方,所述安装座上沿铁轨宽度方向滑动连接有两夹持臂,两所述夹持臂相对设置,所述夹持臂远离所述安装座的一端设有用于夹持铁轨的夹持组件;所述安装座上设有用于驱使所述夹持臂靠近铁轨的夹持弹簧;所述夹持臂滑动以驱使所述夹持组件移动至铁轨旁;所述安装座上还设有用于限制所述夹持臂滑动的限位组件;本申请通过限位组件和夹持组件的设置,使列车需要加强防脱轨能力时,解除限位组件的限位,即可使夹持臂在夹持弹簧的作用下,伸出安装座,随后夹持组件夹持铁轨即可对抗横向负载,减小列车脱轨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8196054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356469.2
申请日:2024-03-27
Applicant: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中铁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T7/00 , G06T7/13 , G06T7/30 , G06T7/10 , G06V10/26 , G06V10/44 , G06N3/0464 , G06V10/764 , G06V10/80 , G06N3/048 , G06N3/098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盾构隧道环缝自动检测方法,涉及视觉与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包括对隧道表观进行数据采集并标注;将标注的数据集按随机划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对盾构隧道中的管片特征进行提取,并进行模型训练;对输入网络中的隧道平面展开图进行分割,对分割后的小图像进行预测,得到每个管片目标的轮廓,推算全局坐标中管片区域的坐标;建立与隧道平面展开图相同大小的空白画布,绘制出管片位置,进行管片轮廓的提取;对提取的管片轮廓去掉上下侧的预测线条,保留左右侧的预测线条;将环缝坐标绘制在隧道初始平面展开图中,对识别后的环缝坐标进行可视化,对平面展开图进行管片环号的编号,完成图像中环号的匹配。
-
公开(公告)号:CN118193504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624904.5
申请日:2024-05-20
Applicant: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16/21 , G06N3/0442 , G06Q50/08 , G06F16/28 , G06F18/10 , G06F18/214 , G06F123/02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基于EMD和GRU的桥梁传感器时序缺失数据重构方法,属于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包括:获取桥梁无线传感器的时序数据;识别缺失数据对应的时间戳,将时序数据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根据时间尺度特征使用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对训练集和测试集进行分解,将符合要求的时序数据分解成有限数量的本征模态序列的线性组合;设计一种基于GRU的本征模态序列的初始预测模型,利用网格搜索方法在分解后训练集上训练初始预测模型并选择最优性能的超参数,得到最优模型;根据时间戳以及数据内容判断实时数据是否存在缺失,调用最优预测模型对缺失数据段进行重构。通过本发明的方案,提高了数据重构的效率、精准度和适应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131307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077874.0
申请日:2024-01-19
Applicant: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连续移动式地震波拾取方法与装置。装置的阵列式震动传感装置包括若干咪头,若干咪头沿测线行进方向呈两列均匀平行对称排布在固定架上;两列咪头中间设有锤击孔,锤击装置贯穿锤击孔用于锤击待测平面产生激励信号;每个咪头接收敲击点信号,同时采用地震波拾取方法对记录信号进行处理。方法通过阵列式咪头对信号采样点数进行分段信号采集,并对每一段信号通过偏移点数计算、补偿及绕射叠加处理,最后对将每一段处理后的信号按照顺序拼接,得到当前锤击点的信号。本发明能克服因提高检测效率采用非接触式耦合咪头在连续采集过程中带来的接收点错位的问题,同时采用多个咪头接收并处理可有效提高信号信噪比及分辨率,保证信号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8111343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068419.4
申请日:2024-01-17
Applicant: 国能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中南大学 ,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轨道—桥梁监测及预警系统、布置方法及预警方法,解决了监测装置的安装稳定性较差且监测功能单一,无法准确分析轨道‑桥梁结构的变形情况并实现在线预警功的问题。该轨道—桥梁监测及预警系统包括:控制系统,用于存储并处理参数数据;测量系统,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用于进行参数测量;通讯系统,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用于数据传输;计算报警系统,与所述通讯系统连接,用于处理数据并发出相应的报警信号;电力系统,与所述控制系统、所述测量系统和所述通讯系统连接,用于为所述控制系统、所述测量系统和所述通讯系统提供电力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8094813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273865.9
申请日:2024-03-11
Applicant: 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 湖南省衡永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广西路建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7 ,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道路工程设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液限土路基结构设计方法及系统,包括:根据路基填料的抗剪强度参数和湿化次数构建累积塑性应变预估模型,并计算累积塑性应变值;建立路基动力响应解析模型计算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值,确定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值和累积塑性应变值之间的关系;计算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容许值和累积塑性应变容许值,并基于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容许值、累积塑性应变容许值对目标路基结构进行设计;本发明提出了考虑土体湿化次数和幅度的塑性应变容许值,完善了现有规范中仅考虑温度效应而未考虑湿化效应的问题,解决了现有的高液限土路基结构设计存在含水率、压实度控制不严,路基累积变形过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005340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053803.7
申请日:2024-01-15
Applicant: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安徽中铁工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云南中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IPC: C04B28/04 , C04B14/46 , C04B14/04 , C04B24/06 , C04B14/06 , C04B22/06 , C04B24/38 , C04B24/32 , C04B24/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渗透结晶自修复材料,包括下述质量份的原料:硅酸盐水泥30‑40份、石英砂10‑15份、硅酸铝5‑10份、柠檬酸钠2‑5份、纳米二氧化硅1‑2份、含氟埃洛石纳米管3‑5份、改性氢氧化钙2‑6份、表面活性剂2‑5份、纤维素0.1‑0.2份。本发明的混凝土渗透结晶自修复材料能使修复后的混凝土能保持良好的力学强度和抗渗性能,具有很好的自修复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973044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153342.0
申请日:2024-02-04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IPC: G06F30/20 , G06V10/80 , G06V10/762 , G06T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智能爆破设计方法及激光定位设备,包括:S1、获取隧道开挖断面的原设计围岩信息和爆破设计参数;S2、对隧道照片三维重建获得开挖面三维重建图像,进而获得掌子面的全景拼接图像;S3、根据开挖面的三维重建图像获得掌子面的围岩结构面分布特征;S4、根据所述掌子面的围岩结构面特征识别情况获得掌子面的围岩局部分级信息;S5、根据所述局部围岩等级信息与原设计围岩信息确定爆破设计参数优化区域和优化路径;S6、通过爆破参数智能计算模型对所述区域的爆破设计参数进行优化得到最终的爆破参数和炮眼分布信息。本发明能快速且精准的在掌子面中确定炮眼所在的位置并为施工现场提供支撑,节省了测量炮眼位置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7973031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126925.4
申请日:2024-01-30
Applicant: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 湖南路桥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30/23 , G06F30/13 , G06T17/20 , G06F119/14 , G06F119/02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层状软岩隧道变形预测方法、设备及介质,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岩体三维离散元模型和岩体三维连续介质模型;S2:对模型参数进行赋值;S3:将岩体三维离散元模型和岩体三维连续介质模型进行耦合,得到层状软岩隧道模型;S4:对岩体三维离散元模型嵌入节理,形成层状岩体;S5:编制代码模拟隧道的开挖和支护,将支护结构和岩体三维离散元模型耦合;S6:在层状软岩隧道模型中布置监测点,监测开挖和支护的监测点位移和应力,实现层状软岩隧道变形预测。本发明通过耦合离散模型和连续模型构建隧道模型,并将支护结构和离散模型耦合,实现了对隧道软岩的变形预测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7934215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118798.3
申请日:2024-01-29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IPC: G06Q50/08 , G06Q50/26 , G06Q10/0637 , G06F30/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铁路站场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铁路站场碳排放计算方法,包括:基于铁路站场建筑设备构件的IFC信息得到铁路站场BIM模型;得到更新后的铁路站场BIM模型;获得铁路站场施工建造阶段的碳排放总量、铁路站场运营管理阶段的碳排放总量和铁路站场养护维修阶段的碳排放总量;获取铁路站场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总量。该方法通过使用BIM软件对铁路站场全生命周期进行碳排放计算,可以在其设计阶段就考虑低碳减排,选择低碳材料、优化建筑结构和系统设计,降低铁路站场的碳排放量,提高能源效率。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及设备,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指令执行上述铁路站场碳排放计算方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