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58342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684136.9
申请日:2024-11-22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改进麻雀搜索算法的Hadoop参数优化方法,涉及分布式计算技术领域。首先设置种群参数并对种群进行初始化,并将初始化后的种群中每只麻雀的参数取值作为配置参数的取值,提交作业到Hadoop集群中,将作业的执行时间作为麻雀的适应度并按适应度值对种群中每只麻雀进行排序;对发现者更新公式进行优化,并对种群中发现者、跟随者和的预警者的位置进行更新,将迭代更新后的种群中麻雀参数作为配置参数取值再次提交作业到Hadoop集群中,得到种群中麻雀的适应度并按适应度值排序种群中每只麻雀;若达到迭代终止条件,则输出当前种群中适应度最优的麻雀的位置向量作为配置参数的最优解,若未达到则继续迭代。
-
公开(公告)号:CN119558252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674181.6
申请日:2024-11-21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东北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nventor: 贾祺 , 李欣蔚 , 张晓珩 , 王睿 , 刘宛菘 , 王怡博 , 程基峰 , 孙俊杰 , 张庭齐 , 李家珏 , 白雪 , 程绪可 , 谢冰 , 孙广宇 , 胡姝博 , 王志伟 , 付尧
IPC: G06F30/367 , H02J3/46 , G01R31/00 , G01R27/02
Abstract: 基于阻抗建模的跟网与构网型变换器稳定性检测方法及系统,基于电压源型逆变器的小信号模型确定电压源型逆变器的阻抗矩阵,与电网的等效阻抗矩阵,建立第一阻抗比、第二阻抗比和第三阻抗比;若第一阻抗比不满足奈奎斯特稳定判据则判定变换器处于负阻尼状态;若第一阻抗比满足奈奎斯特稳定判据则判定变换器处于正阻尼状态或欠阻尼状态;以第二阻抗比和第三阻抗比的乘积作为振荡阻尼系数,若振荡阻尼系数小于零则判定变换器处于负阻尼稳定状态,若振荡阻尼系数大于等于零且小于临界阻尼系数则判定变换器处于欠阻尼稳定状态,若振荡阻尼系数大于等于临界阻尼系数则判定变换器处于正阻尼稳定状态,准确描述变换器在非线性和大扰动条件下的动态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558061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636194.4
申请日:2024-11-15
Applicant: 东北大学 ,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IPC: G06F30/20 , G06F17/11 , G06F119/14 , G06F119/08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燃气轮机建模仿真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试车数据的燃气轮机启动过程建模方法,方法包括:获取目标燃气轮机启动过程的测量参数,并根据预设燃气轮机的预设参数对测量参数进行分段重标定处理,得到标定参数;根据标定参数建立Hammerstein模型;获取传感器模型的初始时间常数;基于气动热力学原理,采用迭代法构建目标燃气轮机慢车的部件级机理模型,并通过预设滤波器将Hammerstein模型和部件级机理模型融合,得到目标模型;基于目标燃气轮机的实际试车数据优化目标模型中传感器模型的初始时间常数和预设滤波器的预设时间常数,得到优化模型。
-
公开(公告)号:CN119553780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772993.4
申请日:2024-12-04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梁与型钢混凝土柱连接节点,包括带有外伸短梁的预制型钢混凝土柱、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梁、法兰盘、螺栓、预埋锚筋、预埋型钢和预应力筋;预埋型钢和预应力筋管分别设置在外伸短梁的内部;外伸短梁和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梁端部通过法兰盘固连;预埋锚筋设置在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梁内部;预埋型钢的一端延伸至外伸短梁的外部,形成型钢榫头;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内端设置有与型钢榫头对应拼接的齿槽;所述预应力筋设置在预应力筋管内部并延伸至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梁内部。本发明可充分发挥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和钢骨混凝土结构的承载优势,可抵抗软岩隧道大变形、提供安全灵活的支护措施。
-
公开(公告)号:CN119551711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741413.5
申请日:2024-11-29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Ag量子点‑SnS2复合纳米气敏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在甲酰胺传感器中的应用,属于半导体气体传感器技术领域。一种Ag量子点‑SnS2复合纳米气敏材料的微观形貌为Ag量子点负载在SnS2表面,其中,所述SnS2为由厚度为10~20nm的SnS2纳米片组装而成的花状结构,晶体结构为六方相晶体结构;所述Ag量子点为由Ag原子组成的直径为5~15nm的纳米颗粒。本发明基于Ag量子点‑SnS2纳米复合材料的传感器在室温25℃时对甲酰胺表现出良好的气敏性能,具有高灵敏度、良好的重现性、选择性和长期稳定性,解决了传统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气体传感器工作温度高的问题,在工业生产和环境检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9542418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692232.8
申请日:2024-11-25
Applicant: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IPC: H01M4/60 , C01B32/215 , H01M4/62 , H01M10/54 , H01M10/0525 , C22B11/00 , C22B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玻璃阳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新能源材料回收再生领域。所述制备方法为:将含有石墨的阳极废料装入石英反应器施加电压进行闪蒸焦耳加热,对产物进行酸浸干燥得到闪蒸再生石墨;将咪唑、苯并咪唑和Co(NO3)2·6H2O混合后进行溶剂热预处理得到ZIF‑62晶体,高温煅烧自然冷却后得到ZIF‑62玻璃;将闪蒸再生石墨和炭黑混合制备复合导电剂;将复合导电剂与ZIF‑62玻璃以及粘结剂混合得到所述锂离子电池玻璃阳极材料。本发明提供的玻璃阳极合成策略符合环境可持续性的要求,有效提升了ZIF‑62玻璃的电化学性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废旧阳极材料中石墨的再生潜力;本发明有助于石墨的高值化利用,为开发低成本、高性能、可持续的电池技术提供新的视角。
-
公开(公告)号:CN119531877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510106138.8
申请日:2025-01-23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采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上盘围岩和矿体均破碎的缓倾斜中厚矿体采矿方法,步骤为:采场布置,采准,切割和回采。本发明沿矿体走向方向连续开采,诱导上盘围岩冒落进行地压管理;并在分段设置一步采场和二步采场,最大限度确保围岩冒落;充分利用矿体和围岩的破碎特性,不再掘进切割巷道和天井,利用凿岩巷道作为自由空间,钻凿相向的倾斜炮孔形成切割槽,减少切割工程量;凿岩巷道布置在具有较好稳定性的下盘围岩中,保证采准、切割和回采过程的安全性;在下盘设置阶段主运输巷道、辅助运输巷道和穿脉巷道,形成下盘环形运输系统,并采用大型无轨铲运设备出矿,在保证安全的同时,最大限度的提高了缓倾斜中厚矿体的采场生产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9530926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737788.4
申请日:2024-11-29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C25D11/3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材料表面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生物医用镁合金微弧氧化涂层的钙基磷酸盐封孔处理方法。对镁合金进行微弧氧化处理得到微弧氧化涂层;之后在钙基磷酸盐组成的封孔溶液中进行封孔处理,得到镁合金表面微弧氧化‑钙基磷酸盐封孔复合涂层,封孔溶液为可溶性钙盐、NH4H2PO4、NaNO3、C10H14N2Na2O8·2H2O、H3PO4的混合水溶液。镁合金经过微弧氧化处理后,表面形成的微弧氧化涂层存在裂纹、孔隙等缺陷,不利于涂层的抗腐蚀性能。为了进一步消除涂层中这些缺陷的影响,本发明采用新型钙基磷酸盐封孔的处理技术,不仅可以显著增强涂层的抗腐蚀性能,且可通过引入钙元素来提高涂层的生物相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525496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719491.5
申请日:2024-11-28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金属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氧化物弥散强化不锈钢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结合了气固两相流与真空喷射沉积技术的富氧前驱剂载入复合材料的方法。该工艺能够在负压环境下,通过气固两相流的驱动,实现富氧前驱剂在不锈钢基体中的喷射沉积锭坯制备,在通过热处理、真空自耗、锻造和热轧工艺实现纳米氧化物弥散析出强化钢的制备。
-
公开(公告)号:CN119525494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719487.9
申请日:2024-11-28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金属材料及辐射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中子屏蔽钢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利用负压环境下的气固两相流驱动机制,实现B4C/304不锈钢复合材料的高效喷射成形,B4C陶瓷颗粒被均匀分散并嵌入304不锈钢基体,得益于气固两相流的强大驱动力,B4C颗粒与基体之间形成了牢固的界面结合。该工艺结合气体雾化与固相介质颗粒,形成气固两相混合流,大幅提升雾化效率,细化粉末粒径,优化增强相分布,为高性能热中子屏蔽钢复合材料制备开辟新途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