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562255A
公开(公告)日:2020-08-21
申请号:CN202010459693.6
申请日:2020-05-27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还原氧化石墨烯猝灭鲁米诺@金纳米粒子的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技术,属于化学发光传感领域。主要技术特征是:首先制备还原氧化石墨烯/腺苷适配体和鲁米诺@金纳米粒子/互补链DNA,再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作用将两种材料复合,得到鲁米诺@金纳米粒子/互补链DNA-腺苷适配体/还原氧化石墨烯;并将该材料用于化学发光检测腺苷中,实现对腺苷的检测,为该方法进一步应用于临床腺苷等生物标志物的检测提供了理论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1208178A
公开(公告)日:2020-05-29
申请号:CN202010020184.3
申请日:2020-01-09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G01N27/30 , G01N27/3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钴基金属有机框架物双重放大苝四羧酸信号构建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的方法。在本发明中,苝四羧酸PTCA作为发光体负载在ZIF-67上形成PTCA@ZIF-67作为信号探针。其中,ZIF-67作为增强剂可催化S2O82-生成更多的SO4•-,从而实现信号的双重放大。此外,本发明还引进了七肽HGC用以固定抗体,既维持了传感器的生物活性,又提高了抗体的孵化效率,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构建传感器的灵敏度。不同浓度的β-淀粉样蛋白Aβ可结合不同量的二抗标记物Ab2-Au-PTCA@ZIF-67,进而引起传感器发光强度的变化,实现对Aβ的超灵敏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5771890B
公开(公告)日:2018-07-10
申请号:CN201610170957.X
申请日:2016-03-24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化学发光检测DNA含量中的应用。主要技术特征是:该方法在氧化石墨烯表面修饰上磁性,合成物对单链DNA分子有共轭吸附能力的磁性石墨烯基复合材料,制备过程简单,条件易于控制,生产成本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DNA的新方法,合成的Fe3O4@SiO2/GO复合材料可实现对单链DNA进行快速吸附,吸附能力强、效率高,单链DNA吸附达到平衡时间仅为10~15 min,最大吸附容量为饱和吸附量达数量级10‑7~10‑6mol/g,该检测DNA的方法检测线低,可达到10‑9 mol/L,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高、重现性好、对环境无污染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6582626A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510663792.5
申请日:2015-10-15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B01J23/50 , C02F1/30 , C02F1/32 , C02F101/3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3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定向银离子掺杂二氧化钛/氧化石墨烯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在光催化降解中的应用。该方法以氧化石墨烯-多壁碳纳米管为载体,对其表面的二氧化钛进行功能化改性。主要技术特征是:按一定的比例加入四氧化三铁、氧化石墨烯、多壁碳纳米管、钛酸正丁酯制备了磁性二氧化钛-氧化石墨烯-多壁碳纳米管,并进一步掺杂了银离子,制备了定向掺杂银离子的磁性二氧化钛-氧化石墨烯-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该催化剂对偶氮结构的污染废水的降解效果明显,在可见光下降解率高达90%以上,并具有易分离,易回收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4437441B
公开(公告)日:2016-10-19
申请号:CN201410604924.2
申请日:2014-11-03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B01J20/286 , B01J20/30 , G01N30/5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金属丝载体上制备石墨烯涂层固相微萃取纤维的方法,特别涉及利用离子液体作为交联剂将石墨烯键合到功能化的金属丝表面。这种新方法的特征在于选用金属丝作为载体,先进行化学镀银再进行羟基化,最后以功能化离子液体作为交联剂,将氧化石墨烯键合到羟基化金属丝上,获得石墨烯涂层的新型固相微萃取纤维。本发明制备的固相微萃取纤维具有机械强度高、萃取涂层稳定、富集能力强、寿命长等特点,可用于食品、环境、药物及生化等样品中痕量组分的富集分析,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04865242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510296790.7
申请日:2015-06-03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G01N21/7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NPCo/Co3O4?Au/RuSi@Ru(bpy)32+构建的真菌毒素类和激素类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领域。以RuSi@Ru(bpy)32+为电化学发光信号源,利用纳米多孔材料NPCo/Co3O4?Au优良的生物兼容性和大的比表面积将抗体有效地固载在纳米复合物NPCo/Co3O4?Au/RuSi@Ru(bpy)32+表面,RuSi@Ru(bpy)32+通过共价键固载在NPCo/Co3O4?Au表面制得抗体捕获基底。根据对不同浓度的待测物的电致化学发光信号强度的不同,实现对真菌毒素的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5044341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510386129.5
申请日:2015-07-03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G01N33/57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沉积金及其金复合物的胃癌标志物CA724的生物传感器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新型功能材料、生物传感检测技术领域。电沉积金纳米粒子和金复合物对双氧水具有双催化的性能。利用沉积在电极表面的金纳米粒子大的比表面积和好的催化作用用于负载一抗,将金纳米粒子固载在聚多巴胺/四氧化三铁的表面作为检测抗体标记物,实现了对胃癌标志物CA724的超灵敏检测,对肿瘤标志物的早期诊断及愈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5771978A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610162248.7
申请日:2016-03-22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B01J23/50 , C02F1/30 , C02F101/3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37 , B01J23/50 , B01J35/0033 , B01J35/004 , C02F1/30 , C02F2101/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银负载磁性石墨烯基TiO2纳米管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在光催化降解中的应用。该方法以氧化石墨烯?TiO2纳米管为载体,对其进行功能化改性。主要技术特征是:按一定的比例加入四氧化三铁、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钛纳米管制备了磁性氧化石墨烯?TiO2纳米管,并将银纳米粒子负载在复合材料上,制备了银负载磁性石墨烯基TiO2纳米管复合材料。该催化剂对含有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的污染废水的降解效果明显,在可见光下降解效率高达95%以上,并具有易分离,易回收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5510419A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510908216.2
申请日:2015-12-10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G01N27/3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7/3277 , G01N27/327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肾上腺素复合敏感膜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以石墨烯为载体,在其表面共价结合酸性碳纳米管以增强电子传递性能,并将表面负载纳米金的二氧化钛纳米簇负载在石墨烯/碳纳米管共价物表面以提高反应位点和反应活性。将此基于石墨烯的敏感膜修饰到玻碳电极表面构建了一种检测肾上腺素的电化学传感器。基于石墨烯的敏感膜构建的电化学传感器对肾上腺素的检测具有超高的灵敏度、宽的检测范围和极低的检出限并能够对实际样品尿样实现快速灵敏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4155357B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410221104.5
申请日:2014-05-23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维立方孔道介孔二氧化硅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新型纳米功能材料与生物传感技术领域。具体是基于金纳米粒子杂化氨基化石墨烯和金纳米粒子杂化KIT-6介孔材料,制备出夹心型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于检测人血清中的人免疫球蛋白。其特征在于:(1)金纳米粒子杂化氨基化石墨烯的制备;(2)金纳米粒子杂化KIT-6介孔材料/人免疫球蛋白/甲苯胺蓝/1-丁基吡啶四氟硼酸盐离子液体二抗标记物的制备;(3)夹心型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制备。采用的KIT-6介孔材料具有大的比表面积、优异的吸附性能和良好的生物活性,有利于负载大量金纳米粒子来固定更多的二抗,同时可以负载大量的甲苯胺蓝,又引入溶解在羧甲基壳聚糖中的离子液体有效防止甲苯胺蓝泄漏并提供电子转移通道。其优点在于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易于操作、检测限低。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