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457025A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510925396.5
申请日:2015-12-14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K41/0052 , A61K9/14
Abstract: 一种自控温型磁感应热疗用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属于肿瘤磁感应热疗技术领域。在尖晶石钴铁氧体结构中,其亚晶格分为四面体位与八面体位,全部的Co2+和一半的Fe3+占据八面体位,另一半的Fe3+占据四面体位。四面体位与八面体位交换作用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居里点的高低。该方法通过水热法将Cr3+和Zn2+掺杂进钴铁氧体,引起尖晶石结构中四面体位与八面体位中的磁性离子减少,进而使其交换作用减弱,降低了居里点。所得产物的尖晶石结构保证了其稳定的化学性质而低居里点的特性使其适用于自控温磁感应热疗。该制备方法经济方便,易于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04878324A
公开(公告)日:2015-09-02
申请号:CN201510293400.0
申请日:2015-06-01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具有软磁性的FeCoNiMB高熵块体非晶合金,M代表P、C和Si中的至少1种元素,典型成分为Fe25Co25Ni25Si7.5B17.5、Fe25Co25Ni25Si10B15、Fe25Co25Ni25P5C4Si6B10、Fe25Co25Ni25P12C8B5和Fe25Co25Ni25P10C10B5。合金的饱和磁化强度为0.80~0.87T,矫顽力为1.1~3.4A/m,1kHz下有效磁导率为12500~19800。同时提供一种软磁性高熵块体非晶合金的制备方法:采用电弧熔炼或感应熔炼制备母合金锭;分别采用单辊甩带和铜模吸铸制备非晶条带和棒材。本发明填补了制备软磁性高熵块体非晶合金的技术空白,提供的合金具有作为软磁性功能器件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4392031A
公开(公告)日:2015-03-04
申请号:CN201410639788.0
申请日:2014-11-13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汽车白车身结构设计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车身变截面梁的设计和优化方法。本发明综合考虑车身梁截面设计的装配及制造的约束,通过对梁截面形状进行特殊的编码控制,以连续的梁截面形状,离散的材料厚度、材料种类、梁截面板的数量为设计变量,以满足车身刚度所需截面属性以及重量、成本等为设计目标,实现满足不同优化约束条件下的截面优化,解决了变截面梁的同步优化难题,并实现了对具有多层板数的变截面梁的优化。本发明有益于为车身设计初期的变截面梁结构提供方法,实现了变截面梁的优化设计,该方法既可以应用于正向设计过程中车身概念设计阶段梁的变截面轮廓线的确定,也可对现有的梁进行结构性能的改进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03060724B
公开(公告)日:2015-02-18
申请号:CN201310002060.2
申请日:2013-01-04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具有大过冷液相区的铁基块体金属玻璃合金,属于新材料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合金由铁、镍、钴、钼、铬、钨、磷、碳、硼、硅元素组成,成分表达式为FexNiyCozMoaCrbWcPdCeBfSig,式中x、y、z、a、b、c、d、e、f、g分别表示各对应组分的原子百分比含量,其中x = 50~70%,y = 0~20%,z = 0~15%,a = 2~6%,b = 0~4%,c = 0~3%,d = 8~15%,e = 10~12%,f = 2~6%,g = 0~2%,且x+y+z = 50~75%,a+b+c = 4~10%,x+y+z+a+b+c+d+e+f+g = 100。该合金的典型成分为Fe55Co10Ni5Mo5P10C10B5。本发明的效果和益处是该合金同时具有的低玻璃转变温度、大过冷液相区间、高玻璃形成能力、低矫顽力、良好的力学性能以及在冷液相区间有较低的粘性系数等优点,可实现微米级和纳米级超塑性加工,是一种生产成本低廉的新型铁基超塑性加工用软磁金属玻璃合金。
-
公开(公告)号:CN103162623A
公开(公告)日:2013-06-19
申请号:CN201310071791.2
申请日:2013-03-07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测量、测试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双摄像机垂直安装的立体测量系统及标定方法。其特征是,采用一精密加工的长方体作为基准标定块,取其中一侧面作为标定基准面;将基准标定块放在标定块底座内台阶中,然后固定在测量夹具上;以标定基准面的一条棱边为基准,调整竖直数字摄像机图像中水平中心线与基准面的水平边重合,调整水平数字摄像机的竖直中心线与基准面的竖直边重合,固定测量不同表面的两个数字摄像机的相对工作位置关系,使得两个不同平面内的二维信息通过标定基准面投影到一个平面内,进而简单快速的计算出立体组件尺寸及误差。本发明去除了传统立体组件测量过程中复杂的立体匹配算法和三维重建过程,计算简单、测量精度和效率高、装置搭建方便,可以应用于生产线上立体组件尺寸及误差在线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9830640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411885594.9
申请日:2024-12-20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6F30/23 , G16C10/0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压痕实验计算细胞粘弹性力学参数的方法,属于细胞力学领域。所述方法包括:首先,进行有限元(FE)模拟得到FE计算数据,将其与Hertz模型计算数据比较,计算压痕条件相同时两组数据的相对误差;再次,对相对误差数据进行拟合,以显式模型的形式对Hertz模型进行修正建立修正模型;最后,修正模型与力学模型结合修正小变形假设和半无限空间假设失效造成的误差,准确提取细胞的粘弹性力学参数。本发明提供的修正模型具备普适性,配合粘弹性力学模型,能否准确提取细胞的弹性参数(弹性模量)、粘性参数(如表观粘度、幂率指数等);本发明方法的建模过程简单,避免了复杂的方程求解。同时,修正模型作为显式模型应用方便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19519463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661667.6
申请日:2024-11-20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可实现回退抑制的摩擦力可调双压电粘滑驱动平台及方法,属于微驱动精密定位技术领域。该平台主要由基座、交叉滚柱导轨、工作滑台、陶瓷摩擦片、光栅尺、光栅尺读数头、紧固螺钉和驱传动模块组成。驱传动模块中的柔性结构包括两个对称分布的变刚度柔性梁,利用寄生运动原理完成高一致性的双向运动,配合施加有序激励信号使接触点执行椭圆运动轨迹,有效减小回退位移。本发明提出初始预紧和动态压电预紧结合的方式,实现摩擦力自适应调整以适应不同质量负载;采用双压电陶瓷驱动原理实现大行程跨尺度亚纳米定位。本发明可满足大范围、高精度兼容的驱动器设计要求,能够实现大行程跨尺度亚纳米定位、保证输出特性,整体结构紧凑,适合批量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4968991B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210391251.1
申请日:2022-04-14
Applicant: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资金集约中心、计量中心) ,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6F16/215 , G06F17/18 , G06N3/0464 , G06N3/08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变点分组‑二步分位数与DCNN结合的风电数据恢复方法,根据异常数据的不同成因对数据形态进行划分;采集某风电场电表数据的风速‑功率数据样本构成集合;利用变点分组法进行数据清洗,剔除底部堆积型异常数据、中部堆积型异常数据和部分曲线周围分散型异常数据;利用二步分位数算法识别曲线上部堆积型异常数据和剩余的曲线周围分散型异常数据,将异常数据删除得到正常数据集;使用DCNN进行曲线优化,将部分时间点数据缺失的风速‑功率数据构成的曲线进行重构,得到无数据缺失的时间点的风机风速‑功率数据。本发明提升了恢复后风速‑功率数据构成曲线的准确性,保证后续研究数据分析的精度与模型建立的准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219118B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111229317.9
申请日:2021-10-21
Applicant: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资金集约中心、计量中心) ,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6F18/20 , G06F18/15 , G06F18/25 , G06F18/2132 , G06N3/0442 , G06N3/046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D‑S证据理论的智能电表寿命预测方法及系统,其方法包括:步骤S1:对智能电表的样本集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归一化智能电表样本集;步骤S2:定义智能电表的寿命区间范围;步骤S3:采用核‑费舍尔判别分析方法,对归一化智能电表样本集进行特征提取,得到特征向量;步骤S4:将特征向量分别输入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和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模型,分别预测智能电表所属的寿命区间;步骤S5:利用D‑S证据理论,对两个网络模型预测得到的智能电表所属的寿命区间进行融合,获得最终智能电表的寿命预测结果。本发明公开的方法对智能电表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简化数据处理流程;引入D‑S证据理论对两种网络模型输出结果进行融合,使得预测结果更为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17888219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410045266.1
申请日:2024-01-11
Applicant: 康辉大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聚酯回收利用领域,具体公开一种低断头率再生聚酯纤维智能化生产系统及生产方法,主要通过在线粘度检测仪和熔体循环控制系统对废弃聚酯进行可视化智能化回收利用。通过原位自动化添加扩链剂或增塑剂的方法,实现具有粘度稳定性再生聚酯熔体的生产,最终,经喷丝、定型、牵伸、卷曲等纤维成型工艺,实现低断头率再生聚酯长丝的制备。本发明将废旧聚酯回收材料的参数波动范围进行了全面调研,利用自动化算法对传统设备进行升级改造,设备投入小、自动化程度高,能够实现废弃聚酯材料的稳定性再生及加工,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具有广泛市场应用前景,对于资源循环型经济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
-
-
-
-
-
-
-
-